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
作者:马敏,彭南生 编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
页数:305
定价:27.90 元
ISBN-13:9787040263022
ISBN-10:7040263025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千古变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英国使节来华
  三、鸦片贸易
  四、第一次鸦片战争
  五、“和”“战”之争
  六、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不平等条约
  八、中国社会的变化
  第二章  潮起潮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运动的高涨
  一、洪秀全的“天国梦想”
  二、马嘉理事件
  三、左宗棠西征与新疆设省
  四、“败固不佳,胜亦多事”——虽胜而败的中法战争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六、洋款和铁路
  七、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八、抵制美货运动中的国民意识
  第三章  自强新政:晚清改革的成效与失败
  一、洋务派与洋务思潮
  二、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和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三、洋务民用企业与商办企业的产生
  四、近代教育的开始
  五、新兴社会力量
  六、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挽救危机的举措
  七、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
  八、百日维新
  九、1901—1905年间的改革
  十、“预备仿行宪政”
  十一、立宪派与国会请愿运动
  第四章  辛亥风云:共和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一、《辛丑条约》
  二、中国同盟会
  三、革命与改良之论战
  四、保路风潮
  五、武昌起义
  六、创立民国
  七、袁氏窃国
  八、历史沉思
  第五章  军阀政治:北京政府时期的政局与社会
  一、洪宪帝制
  二、护国运动
  三、北洋军阀的由来与派系
  四、北洋军政格局
  五、两次护法运动
  六、俄、英制造边疆新危机
  七、北京政府时期社会经济状况
  第六章  崭新取向:从新文化运动到国民革命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
  三、“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四、开天辟地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
  六、“打倒列强除军阀”
  七、大革命失败
  第七章  十年初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的确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统一”
  二、国民党一党政治的确立
  三、连绵不断的内战
  四、社会经济的运行
  五、双重外交的施展
  六、中央研究院
  七、“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关于“西化”问题的讨论
  八、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论战
  第八章  抗日峰火: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与胜利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
  二、西安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敌斗争
  四、战时内迁
  五、日军暴行与南京大屠杀
  六、汪伪政府
  七、大后方的社会经济状况与抗日根据地建设
  八、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战区”的形成
  九、抗战文化
  十、抗战胜利
  第九章  历史抉择: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与新中国的成立
  一、“台上握手,台下踢脚”
  二、全面内战的演进(上)
  三、全面内战的演进(下)
  四、金圆券改革
  五、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
  六、三大经济纲领
  七、筹建新政权
  后记
  马敏,1955年生,四川雅安人。198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在该校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首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历史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等。马敏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教会大学史等。其代表作有《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与朱英合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马敏自选集》、《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观念研究》、《基督教在华传播及其社会文化事业》等。学术成果多次获奖。
  彭南生,1963年10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1985年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亚联董”访问学人。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半工业化:近代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7年版),在境内外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共70余篇。获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多次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将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视为一个整体,在写作体例上,将纵向的历史脉络与横向的历史专题结合起来,从纵向上勾勒了近代中国的千古变局、自强新政、辛亥风云、军阀政治、崭新取向、十年初建、抗日烽火、历史抉择等基本历史走向,突显重大事件的历时性,但又不局限于时间顺序,兼顾历史事件的共时性,将中国近代史分为九大专题,分别为: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运动的高涨,晚清改革的成效与失败,共和革命与清朝的灭亡,北京政府时期的政局与社会,从新文化运动到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的确立,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与胜利,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与新中国的成立。在写作手法上,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精细化叙述,丰富了其中的近代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文字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使该书既能满足历史学专业学生的一般需求,又能为非历史专业的青年学生提供课外阅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