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类的本性
作者:(美)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 著
出版:中信出版社 2012.10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508634449
ISBN-10:7508634446
去豆瓣看看 推荐序为什么设计?(孙建君)
前言
1 致命的创意——人性化背后的反思
2 跌倒是成长的一部分——失败乃后世之师
3 来自日常生活的教训——疲劳效应
4 没有一成不变的正确——成功的工程仅仅为一种假设
5 从金字塔到大教堂的警示——论桥梁的坍塌
6 设计就是一次旅行——从此岸到彼岸
7 一位工程师就是一位诗人——设计中的推敲与修改
8 必然发生的事故——细节的薄弱导致整体的崩塌
9 安全系数——对于危险性的预测和度量
10 当裂纹变成断裂——安全寿命
11 公交车的框架与刀刃——裂痕分析
12 插曲:水晶宫的成功故事——创新意味着更加谨慎的分析
13 桥的坎坷史——成功的鞭策与失败后的刹车
14 鉴识工程和工程类小说——文学作品中对失败的隐喻
15 从计算尺到计算机——对曾经的计算方法的遗忘
16 莫衷一是的行家——事故原因可能性列表
17 设计的局限——失败和成功的不断循环
后记
参考书目
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美国杜克大学土木工程、历史学教授,特别擅长于事故分析,被《克科斯评论》(Kirkus Reviews)誉为“科技的桂冠诗人”,2006年荣获美国历史悠久且最富盛名的工程奖项之一--华盛顿奖(Washington Award)。他曾在《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杂志中,持续为大众撰写工程设计与文化研究的专栏,也为《纽约时代》杂志(The 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撰写一些非工程类文章。他曾受邀参加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今日秀(Today Show)节目和吉姆莱勒新闻时间(News Hour with Jim Lehrer)的专访。
其他重要著作有《铅笔:一个设计与环境的历史》(The Pencil: A History of Design and Circumstance)和《超越设计:散论及其他非方程式计算的尝试》(Beyond Engineering: Essays and Other Attempts to Figure without Equations)。波卓斯基通过对事故分析的案例、不同文化背景器物形态的差异比较,以及对器物创造、演进过程的梳理,富有创造性地阐述出抽象的设计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他多采用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些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小物件来揭示设计的基本问题。
《设计,人类的本性》是亨利·波卓斯基的第1本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他以失败分析作为研究方法的基础,通过后来一系列著作的进一步丰富,逐步完善了他所擅长的失败分析方法。《设计,人类的本性》主要记述了一些工程设计上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不仅包括堪萨斯市凯悦酒店的两座人行天桥的倒塌、伟大的水晶宫和至高无比的维多利亚建筑、塔科马海峡吊桥的巨大失败、布鲁克林大桥的成功、金字塔形制的演变等大型的案例;还包括作者孩子玩具、妻子所用刀叉等身边的案例。作者主要想通过一些列案例的讲述,说明设计是什么和怎样设计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表达的意思,即是说设计的本质就是对失败的改善。作者通过分析指出:设计是由无数的假设或者说选择组成的,永远都有出现失误的可能,作为设计师要学会关注细节,善于在成功中看到失败,对已经出现的失败作出分析是很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在失败中吸取经验,稳步改善,并尽力避免失败的再次发生。这种失败分析的方法,后来进一步演化为《器具的进化》中设计的动因之一“缺点论”的观点。这本书同样体现了他分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的独特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