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青年
2.1.2 就业
2.1.3 失业
2.1.4 失业保险
2.1.5 就业保障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理论基础
2.3.1 职业搜索理论模型
2.3.2 “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2.3.3 失业回滞理论
2.3.4 结构性失业理论
2.3.5 市场失灵理论
2.3.6 公平正义理论
2.3.7 社会契约理论
2.4 我国就业政策的变迁
2.4.1 城镇劳动力就业政策的变化
2.4.2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化
第3章 青年群体的就业保障现状分析
3.1 青年群体就业保障调查数据情况
3.1.1 描述性分析
3.1.2 青年群体就业保障的基本特征
3.2 青年群体就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3.2.1 择业意愿不符合实际的劳动力需求结构
3.2.2 青年求职时所获信息不太充分
3.2.3 部分青年未接受过任何就业指导
3.2.4 青年在就业中存在就业歧视现象
3.2.5 部分青年缺乏对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
3.2.6 青年的就业稳定性差
3.2.7 大学生群体就业难问题突出
3.2.8 青年就业保障不足
3.3 影响青年就业保障的因素分析
3.3.1 宏观因素
3.3.2 中观因素
3.3.3 微观因素
3.4 影响青年就业保障的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3.4.1 模型构建
3.4.2 调查数据分析
3.4.3 测量模型的构建
3.4.4 结果分析
3.4.5 结论与建议
3.5 专项调查分析
3.5.1 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3.5.2 乌鲁木齐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3.5.3 深圳市青年女性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第4章 青年群体的失业趋势预测分析
4.1 理论分析
4.2 预测模型构建
4.2.1 劳动力需求
4.2.2 劳动力供给
4.3 预测结果
4.3.1 我国青年劳动力需求的预测
4.3.2 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的预测
4.3.3 我国青年群体失业趋势预测
4.4 结论
4.4.1 青年群体的失业率不断上升
4.4.2 劳动力市场仍然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4.4.3 未来青年劳动力需求出现下降的现象
4.5 建议
4.5.1 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同步发展
4.5.2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4.5.3调整经济结构
第5章 国内外青年群体就业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
5.1.1 美国
5.1.2 德国
5.1.3 英国
5.1.4 启示
5.2 国内
5.2.1 上海市
5.2.2 广东省
5.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2.4 西安市
5.2.5 洛阳市
5.2.6 启示
第6章 青年群体就业保障制度框架构建
6.1 国外青年就业保障制度的内容
6.2 中国青年就业保障制度的内容
第7章 我国青年群体就业保障制度的实现路径及其保障措施
7.1 实现路径
7.1.1 建立健全预防失业机制
7.1.2 完善青年失业保险制度
7.1.3 大力促进青年就业
7.2 保障措施
7.2.1 加强对青年的职业思想教育和利用实际利益引导青年择业
7.2.2 加强青年就业培训,提高青年人才素质
7.2.3 转变就业市场观念,改善就业歧视现象
7.2.4 完善国家就业政策,惠及广大青年
7.2.5 多方面努力与合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7.2.6 加强青年就业保障,减轻青年失业压力
7.2.7 加强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
附录
2010届西安市大学毕业生择业意愿调查问卷
2011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学毕业生择业意愿调查问卷
青年就业保障制度调查问卷
深圳市女性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