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客家围是客家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史诗
一、中原文化的传承
(一) 中原建筑文化的继承
(二) 聚族而居的躯壳
(三) 中原古代礼制的活化石
(四) 儒家思想的体现
(五) 佛、道文化的反映
(六) 小农经济的基地
(七) 滚动发展的营垒
(八) “风水宝地”——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二、鲜明特色的建筑
(一) 精心选址
(二) 就地取材
(三) 规模宏大
(四) 布局严谨
(五) 通廊住房
(六) 功能齐全
(七) 防御坚固
(八) 祠住合一
(九) 内涵丰富
(十) 自然和谐
三、方圆变奏的韵律
第二章 闽、赣、粤客家围的风采
一、闽西、赣南客家围掠影
(一) 闽西客家土楼
(二) 赣南客家土围子
二、南粤客家围风貌
(一) 方楼
(二) 圆楼
(三) 半月楼
(四) 椭圆围
(五) 八角楼
(六) 围龙屋
(七) 四角楼及其他角楼
(八) 堂横屋
(九) 杠式楼
(十) 城堡式围楼
(十一) 围村
(十二) 碉楼
(十三) 中西合璧式围楼
(十四) 自由式围屋
第三章 南粤客家围的地区衍变
一、分布在饶平、大埔和蕉岭的方、圆土楼
二、分布在饶平、大埔的半月楼
三、分布在梅县、兴宁等地的围龙屋
四、分布在兴宁、五华等地的四角楼
五、分布在惠阳、深圳等地的城堡式围楼
六、分布在深圳的围村
七、分布在英德、翁源等地的高围墙四角楼及“锅耳”山墙
八、分布在始兴等地的“棋盘围”和碉楼
第四章 南粤客家围与畲族、福佬、广府及外来文化的关系
一、饶平、大埔客家围与畲族的关系
(一) 饶平县饶洋镇蓝屋畲族村的今昔
(二) 大埔湖寮蓝氏自称是祖先畲族的汉族客家人
二、饶平、大埔客家围与福佬文化的关系
三、深圳客家围与广府文化的关系
四、梅州、深圳客家围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 梅州、深圳客家围楹联文化内涵考释
一、门联
二、祠联
三、堂号
(一) 郡望堂号
(二) 道德文章 堂号
(三)吉祥物象堂号
四、堂联
五、吉庆联
第六章 深圳客家围对梅州建筑文化特色的传承
一、深圳客家围的文化特色
(一) 承袭性
(二) 兼容性
(三) 创新性
二、客家围的保护与利用
后记
书系编后记
《客家民俗》目录:
总序
序
第一章 衣食住行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行
五、饰
第二章 婚嫁生育
一、婚嫁
二、生育
第三章 丧葬习俗
一、治丧礼仪
二、济度仪式
三、守孝与二次葬
第四章 民间节俗
一、春季节俗
二、夏季节俗
三、秋季节俗
四、冬季节俗
第五章 生产习俗
一、农林水业习俗
二、工商业习俗
三、建筑航运业习俗
第六章 民间信仰
一、多神崇信的特点
二、俗神崇信的主要类型
三、巫觋崇信举要
第七章 传统会社
一、梅州古城庙会“扬州夜市”
二、华城“三月三”天妃庙会
三、上村公王醮会与四街醮会
四、传统会社的会景:迎故事
第八章 客家交际
一、亲属结构
二、亲属称谓的地方差异:以五华县、陆河县为例
三、母系相关的姻亲称谓:以五华县、陆河县为例
四、“友亲”一类的称谓:以五华县、陆河县为例
五、红白礼帖
六、其他礼俗
第九章 地理风水
一、“杨公仙师神位”的来由
二、有关粤东武状元李威光的风水传说
三、粤东围龙屋的风围
四、“链锁王猴”的传说
五、李士淳与松口元魁塔的传说
六、蕉岭西溪旗、龟两房斗风水
七、“石扇河水到岗上”的传说
第十章 民间禁忌
一、衣食住行禁忌
二、婚嫁生育禁忌
三、丧葬禁忌
四、岁时节日禁忌
五、农林禁忌
六、性别禁忌
七、语言禁忌
八、其他禁忌
第十一章 宗教文化
一、佛教
二、道教
三、天主教
四、基督教
第十二章 尚武习俗
第十三章 成年仪礼
一、安名(取名)
二、升灯
三、启蒙加冠
四、过房卖乖
五、寿庆
参考书目
后记
书系编后记
《客都梅州》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千年文史风雨桥
引子 筑土为城聚史成都
一、远古蛮荒与土著民族
二、客人南迁与县州设置
三、风云变幻,迭出雄才
第二章 山川形胜壮粤东
引子 梅花端的种梅州
一、群山奔腾,江河浩荡
二、资源丰富,特产众多
三、风光秀丽,文物一流
第三章 衣冠南渡古风存
引子 历史的遗存密码
一、客家方言和风俗习惯
二、传统意识和宗教信仰
三、客家名菜和风味小吃
四、富于特色的民居建筑
五、独飘异帜的石构建筑
六、别具一格的民间文艺
第四章 人境庐畔说人境
引子 历史名人的建筑基石
一、人文蔚起冠岭南
二、足坛今昔声誉高
三、赤子情深树丰碑
第五章 今日梅州展宏图
一、山区经济新起点
二、擦亮客都的名牌
后记
书系编后记
《客家诗文》目录:
总序
序
古体近体诗
张九龄(二首)
浈阳峡
望月怀远
郑文宝(二首)
绝句(三首选一)
题松滋东禅院
罗孟郊(一首)
京都怀归
杨万里(二首)
过瘦牛岭
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萧立之(二首)
送人之常德
茶陵道中
蔡蒙吉(二首)
游王寿山
游阴那山即景
文天祥(三首)
金陵驿
过梅州
过零丁洋
王天与(一首)
登霍山
李士淳(一首)
阴那灵雨
何南凤(一首)
夜宿神光山
林丹九(一首)
长潭题壁
陈鹗荐(一首)
薯田笔峰
李象元(一首)
山居新成
宋湘(四首)
黄鹤楼
说诗(八首选三)
李黼平(二首)
古月词(二首)
温训(一首)
夕阳
黄钊(二首)
落叶诗(选二首)
洪秀全(二首)
无题
吟剑
洪仁玕(一首)
自上海返港舟中
吴兰修(一首)
寄竹君侄
丁日昌(二首)
静观
村居
范荑香(一首)
述怀
何如璋(一首)
送子清弟客游江南
叶璧华(二首)
绝句(选二首)
梁居实(一首)
舟发韩江(选一首)
胡曦(一首)
公度以所撰日本杂事诗见寄偶赋
温仲和(一首)
归思
黄遵宪(五十六首)
赠梁任甫同年(选一首)
夜起
杂感
到香港
新嫁娘诗(五十二首)
丘逢甲(四首)
离台诗(六首选二)
春愁
阴那山行
孙中山(一首)
挽刘道一
廖仲恺(二首)
留诀内子(二首)
古直(二首)
感事(二首)
朱德(二首)
太行春感
寄语蜀中父老
郭沫若(二首)
赠梅县地区专署
赠丰顺县委
叶剑英(四首)
梅(二首)
远望
八十书怀
黄海章(一首)
重登浴日亭
杨冀岳(一首)
冬日抒怀
罗滨(二首)
《老新闻战士通讯录》出版喜赋(二首)
古求能(二首)
衔月楼自咏(十首选二)
廖洪球(一首)
长戈大戟写云烟
现代诗
李金发(二首)
弃妇
故乡
任钧(一首)
警报
蒲风(一首)
地心的火
温流(一首)
青纱帐
野曼(一首)
贝尔格莱德的金秋
黄莺谷(一首)
客家女人
古典散文
王质(一篇)
游东林山水记
文天祥(一篇)
指南录后序
李士淳(一篇)
臀五指峰记
魏禧(一篇)
大铁椎传
现代散文
朱德(一篇)
回忆我的母亲
林风眠(二篇)
我的兴趣
美术的杭州
钟敬文(二篇)
西湖的雪景
羊城风景片题记
黄药眠(一篇)
祖国山川颂
楼栖(一篇)
风尘草
杜埃(一篇)
香港街头的“小马尼拉”
碧野(二篇)
紫光阁的一次聚会
天山景物记
杨应彬(一篇)
怀念我的三位老师
刘庆祥(一篇)
韩江与韩愈
程贤章廖红球(一篇)
大亚湾的诱惑
黄伟经(一篇)
绿透庐山
黄火兴(一篇)
客家山歌特出名
陈国凯(一篇)
闲话客家
张永和(一篇)
访胡文虎故乡
黄善芳(一篇)
竹
谭元亨(一篇)
旅缘
陈俊年(一篇)
南边的岸
万振环(一篇)
温馨的心愿
黄浪华(一篇)
我那50年魂牵梦系的母校
丘峰(一篇)
人牛
张胜友(一篇)
徜徉巴黎
罗青山(一篇)
“四条船”与“四堵墙”
张梅(一篇)
给我未来的孩子
黄发有(二篇)
苍凉的凉帽
胞衣迹
现代小说
张资平(一篇)
梅岭之春
陈国凯(一篇)
我应该怎么办?
李西闽(一篇)
秋天的栅栏
后记
书系编后记
《客家之子》目录:
总序
民族志士篇
领袖风采篇
将帅雄姿篇
科技精英篇
工商巨子篇
文苑宗师篇
后记
书系编后记
《客家新探》目录:
总序
引子:客家神话的还原
上篇 千年迁徙
一、从“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说起
二、文化记忆的历史定格
三、从“杀伐之地”到“生育之乡”
四、世界民族大迁徙中的西方与东方
五、“衣冠南渡”与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
六、清流:分裂时代的人证
七、“侨置”与“给客”
八、“山语”与“海话”
九、同明相照
中篇 历史聚变
十、显性与隐性的移民:第二次大迁徙重组
十一、来自谱牒的“大历史”
十二、解读客家人的“创世纪”
十三、客家的形成:在危亡中的激活
十四、寻找历史文化的动因
十五、石城一石壁一梅州:客家大本营的形成
十六、族群的聚落
十七、族源辨析
十八、历史与心理的凝结:客都脱颖而出
下篇 拔地而起
十九、生态群落
二十、同饮一江水
二十一、开山与开埠
二十二、文化与民族复兴
二十三、另一个历史的逻辑
二十四、天国的神话
二十五、“名教之奇变”
二十六、不曾缺席于“变法”
二十七、水苍雁红
二十八、十起十落
二十九、辛亥首义与北伐
三十、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三十一、客家文化的自觉
结束语
书系编后记
《客家方言》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客家方言的分布、分片与调查研究概况
第一节 客家方言的分布
第二节 客家方言的分片
第三节 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概况
第二章 客家方言的语音
第一节 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
第二节 代表点梅县话音系及同音字汇
第三节 兴宁话、五华话、大埔话、丰顺话语音简介
第三章 客家方言的词汇
第一节 客家方言词汇的内部异同
第二节 代表点梅县话词汇
第三节 客家方言词汇的来源和层次——兼谈客家民系的来源和层次
第四节 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第五节 客家方言的熟语——以梅县话为例
第四章 客家方言的语法特点
第一节 词法特点
第二节 句法特点
第五章 客家方言的形成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第一节 客家方言的形成及其与赣语的关系
第二节 客家方言与粤语的关系
第三节 客家方言与闽语的关系
第六章 从客家方言看客家文化
第一节 从农业类词语看客家农业文化
第二节 从婚嫁、生育类词语看客家婚嫁、生育文化
第三节 从饮食类词语看客家饮食文化
第四节 从避讳语看客家避讳文化
后记
书系编后记
《客家艺韵》目录:
总序
序
楔子
第一部分 民间文学
一、神话与传说
(一)神话
1.祖先的神话:我们的祖先是蜕壳的人蜕壳、蛇蜕皮
2.宗教神话:惭愧祖师定光古佛
3.八仙神话:李铁拐成仙记张果老破牧童和嫦娥姻缘何仙姑过河试后生吕洞宾铁嘴点三元
4.神的神话:田伯公的来历水鬼升社官泮坑公王保外乡灶王爷张单
(二)传说
1.风物传说:茫荡洋倒插竹宁化老鼠干年初三“送穷神”
2.历史人物传说:黄巢朱元璋刘伯温
3.地方人物传说:黄慎罗隐
二、故事与寓言、笑话
(一)故事
1.造反故事:谢二犁头射殿角
2.除妖灭怪故事:作田佬戏弄石尖鬼跛脚丐治蛇精
3.风水故事:“救贫先生”与卢王九兄弟
4.创业故事:李火德开基创业罗芳伯海外奠基
5.求学故事:杨时“程门立雪”文天祥求学吉塘
6.对联故事:敖秀才妙联斗县令“快嘴妹”巧对对联奇才宋湘
7.山歌故事:“歌仙”刘三妹“山歌妹”选郎张寡妇闹公堂榄子打花花揽花“尖尾剪”对歌谑人刁嫂子山歌调
8.机智人物故事:古灵精怪的李文古足智多谋的夏阿漏廖昆玉捉弄田伯公蛤蟆哥凑巧得重赏拗事馆
9.武侠故事:罗浮道士挫败鬼马祥范初明神腿复仇
10.伦理故事:三斤狗变三伯公竹篮要拿回去
11.巧媳妇故事:命好叔公韩十五劝肖六娘
(二)寓言
1.宁化寓言:公鸡与喜鹊老猫修行鹧鸪与山雀
2.上杭寓言:老虎找老黄牛比武老黄牛与大黄狗
3.梅州寓言:猴子想变人吃错我了
(三)笑话
1.官老爷的笑话:大老爷狗肚里的事你哪知“天狗”县令“屙疤”县长
2.文人的笑话:孔夫子不吃豆腐萝卜对老秀才的试卷
3.蒙食的笑话:先生、郎中与无赖圣贤愁舅公闹酒
4.谎话连篇:阿仙叔说谎说谎说没底了
5.其他:富去穷来谁说没小偷
三、歌谣
(一)山歌
1.情歌
2.生活歌
3.娱乐歌
(二)童谣
1.催眠谣
2.游戏谣
3.情趣谣
4.绕口令
(三)其他
1.劳动歌
2.时政歌
3.仪式歌
四、谚语和歇后语
第二部分 民间艺术
一、民间器乐和说唱
1.民间器乐:汉调音乐于都唢呐宁化牌子锣鼓长汀“公妹吹”建宁宴堂乐
2.民间说唱:宁都道情南康古文南词北调竹板歌
二、地方戏剧
1.汉剧:广东汉剧闽西汉剧
2.采茶戏:赣南采茶戏闽西采茶戏五华采茶戏
3.山歌剧:梅州山歌剧河源山歌剧龙岩山歌戏
4.提线木偶戏:闽西提线木偶梅州提线木偶
5.花朝戏:紫金花朝戏五华花朝戏
6.其他:赣州东河戏宁化祁剧建宁宜黄戏沙县肩膀戏
三、民间舞蹈
(一)节日喜庆舞
1.龙灯舞:石城稻草龙龙南香火龙兴国秆龙灯连城姑田游大龙丰顺埔寨烧龙大埔乌龙和花环龙
2.鲤灯舞:鲤灯舞鲤龙会鱼灯舞
3.狮舞:上犹九狮拜象梅州民间舞狮
4.马灯舞:宁都竹马灯梅州竹马舞河源马灯舞
5.船灯舞:闽西船灯舞梅州船灯舞
6.石城罗汉灯舞和茶篮灯舞
(二)祭祀禳神舞
1.宁都禳火龙神
2.宁化池家灯
3.宁都、建宁傩舞
后记
书系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