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作者:李娅玲 著 曹德明,赵蓉晖 编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8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301174500
ISBN-10:7301174500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综述小结
第三节 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第一节 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政策学基础
二、教育政策学基础
三、语言学基础
四、心理学基础
五、教育学基础
第二节 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分析框架
一、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分析框架的建构
二、影响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社会环境因素和知识基础
三、罗伯特·库柏( Robert L.Cooper)的语言规划八要素
四、外语教育政策研究阶段的划分依据
第三章 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的开端(晚清时期-1949)
第一节 中国近代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演变
一、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政策
二、20世纪初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转型
三、民国早期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的确立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1927-1949)
第二节 晚清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分析
一、“师夷制夷”理念下的洋务学堂外语教育政策
二、“英语进入中学堂”理念下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
第三节 民国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分析
一、外语教育体制发展期:民国早期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1912-1926)
二、外语教育体制成熟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1927-1949)
第四章 曲折前行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建国后-1976)
第一节 建国后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摸索期
一、建国后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除旧立新期(1949-1957)
二、建国后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改革调整期(1958-1965)
三、建国后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停滞荒废期(1966-1976)
第二节 摸索期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分析(1949-1965)
一、外语起始年龄和语种的摇摆不定,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摸索前行
二、外语师资建设与教材编写滞后,传统教学理念占主导
三、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考核由感性逐渐走向理性
四、扭转乾坤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
第三节 停滞荒废期的外语教育政策分析(1966-1976)
第五章 开放与转型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研究(1977-2000)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调整、完善期
一、“文革”后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恢复、调整期(1977-1984)
二、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战略转变期(1985-1992)
三、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的快速发展期(1992-2000)
……
第六章 新世纪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研究
第七章 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 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特征及前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李娅玲,湖南涟源人,管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高校外语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教育、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主攻外语教育政策与战略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十余项。主编和参编《小学综合英语》系列教材多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把外语教育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中国中学普遍开设外语课始于190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有许多不足。《外语战略研究丛书: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公共政策学、教育政策学以及语言政策理论分析框架,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为历史背景,首次以人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和外语教学规律为维度,建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分析框架,探究中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政策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国家安全等多因素影响下,是否遵循人的发展、语言发展和外语教学规律,并对新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进行实证研究,籍以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方略。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