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认知研究(第6辑)
作者:唐孝威,黄华新 编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8
定价:69.00 元
ISBN-13:9787509735794
ISBN-10:7509735793
去豆瓣看看 MIP: 一种识别语篇中隐喻性词汇的方法
汉语隐喻认知及其计算研究
溯因与隐喻:寻找共同的认知机制
论辩系统的动态性:一种基于划分的方法
泛认知悖论研究及其方法论探纲
基于模态逻辑可证性解释的知道者悖论
没有认知封闭的知道者悖论
预设的动态性和动态预设观
会话、心智与实在——塞尔言语行为思想的三个维度
唐孝威,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脑科学研究、语言与认知研究等。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内颇具影响的香山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六部,代表作有《意识论:意识问题的自然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梦的本质——兼评弗洛伊德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脑功能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等。目前正在主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认知科学及其应用”、国家“985”二期项目“语言与认知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黄华新,男,1959年2月出生于浙江慈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列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逻辑学会会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逻辑与认知文库》编委。主要从事语言逻辑、科学逻辑和“语言、逻辑与认知”交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1997~2000年)、“自然语言逻辑与汉语信息处理”(2004~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四部。《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获得浙江省高校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逻辑与自然语言理解》获得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并两次获得金岳霖优秀学术成果奖,两次获得省政府奖。
自乔姆斯基发表《句法结构》以来,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成了语言学的一个主要进路;同时,语言学本身也成了认知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生物演化中,语言活动是心智和认知发展的一个新水平,然而除了语言活动,人类还有其他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一般说来,认知科学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为了全面探究人类基本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以及人工地实现这些能力而形成的一个交叉整合的学科群、为了推动国内认知科学的交叉整合和深入研究,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语言与认知研究(第6辑)》,并将连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