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经典散文:天涯游踪(套装上下册)

目 录内容简介
美哉,嘉兴!——林非
在嘉兴的一条大街上,我轻轻地徜徉着,还常常抬起头,仰望那一座座耸向蓝天的高楼。一串串敞亮的玻璃窗户,反射着一阵阵耀眼的阳光,像一道道瀑布似的,从顶空里纷纷溅落下来,闪闪烁烁的,发出晶莹的亮光,显露着这些广厦的线条,是多么的弯曲和圆润、挺拔和流畅。
早就听说过,这美丽与富庶的嘉兴地区,有着6000多年古老和悠久的历史。那时候,多少男男女女的祖先们,在这里跋涉,在这里开垦,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经历了数说不完的艰难与困苦,却依旧做着很浪漫的梦,升腾出充满诗意的情思来。记得是在哪一个博物馆里面,瞧见过从这儿的马家浜附近,用心挖掘出来的陶瓶,顶端那个满头秀发的脸庞,瞪着一双硕大的眼睛,翕敛着圆圆的鼻孔,多么幽默、爽朗和深沉的表情,是否在冥想着明天更美妙的景致?还那么使劲地张开嘴唇,显出了一股不屈不挠的意志,是在向大家讲演,抑或歌咏着什么?6000多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的祖先们,这些华夏民族筚路蓝缕的开拓者,不管有着多么奇异的幻想,何等奥妙的哲思,也肯定想象不出我眼前这些高高矗立着的楼宇。
这60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无论有过多少巨大的灾祸,折磨和戕杀着华夏的子孙,然而只要是依旧活着的人们,哪怕是折断了腰,闭拢了嘴,也始终会默默地推动这人世,缓缓地向前推移。勤劳、聪颖和坚毅的华夏子孙,一定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设成异常美丽的家园。我眼前这些遮掩着两行松柏和槐树的高楼大厦,不正是标志着嘉兴的多少建设者,在自己家乡的历史上,画成了最动人的景致?这是具有现代色彩的21世纪的美丽风光。
向街道的对面望去,在潺潺流淌的运河旁边,几棵婆娑的柳树底下,一抹青翠的草坪中间,布满了多少艳紫的牡丹花,在金黄色的太阳光底下,大大方方地展示着自己的容貌,比起身旁那一排夹竹桃粉红与细小的花朵来,真是洋溢出很蓬勃和热烈的气势。
在花草丛中,在绵延的小径尽头,越过低矮的石桥,一座黛墨色的凉亭,尖尖翘起的檐角,更是勾勒出了古色古香的风味。如果能够漫步进去,坐在亭子里的石凳上,想一想生长于这里的唐代诗人顾况,跟运河旁边秀美的风光,该是多么的相映成趣。我想象着自己坐在他的身旁,诚心诚意地称赞他,藐视那些颐指气使的权贵,同情许多贫穷困苦的百姓。据说白居易在前往长安应试时,曾经带上《赋得古原草送別》等等的诗篇,去谒见过他。他瞧着这年轻的士子,调侃着对方的名字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是当他读完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诗句,竟肃然起敬,十分推崇这位后生的才情,说是颇具开拓的气势。如此诚挚地肯定同道的出色成就,真是襟怀坦诚的性情中人,如果能够跟这样的先贤对话,会受到多大的教益啊!
还想起了近代以来出生在这儿的茅盾、丰子恺、徐志摩这些著名的作家,我曾经反复地阅读过他们的作品,揣摩过他们的哲思和艺术。今天来到了他们的家乡,觉得是分外的亲切和喜悦,张望着这街道两旁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氛围的建筑,似乎是恍然大悟起来。我常常思考着这些个性很不相同的哲人,怎样企图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未来,经过审慎的爬罗剔抉之后,十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开辟出自己独创的天地。正像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的才能》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一种新的艺术作品之诞生,也就是从前一切艺术作品之变幻的复活”。建筑艺术的领域肯定也是如此,要在兼收并蓄之后,再放眼人类世界种种演变的历程,进行充满个性的创造,建设成风格迥异和美丽大方的楼宇。这不正是整个民族共同都在奋斗和追求的目标?这不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瞧着嘉兴这条街道上迷人的景色,多么想再细细地品味一番,却哪里有这么多从容的时间,只好匆匆地告别这华美的高楼,告别这幽静的花园,前往闻名已久却从未见过的西塘去了。
刚踏进这小镇狭窄的街道,就瞧见两旁陈旧的木板楼房,密密地拥挤在一起。一根根细瘦的红漆柱子,牢牢地撑住顶端的多少窗户。在柱子中间那一扇扇宽敞的大门。纷纷都打开着,可以透过里边的门窗,瞧见河堤对岸的一排瓦房,也敞开着矮矮的后门。一阵嚶嚶的声响,轻轻地飘来。是隔河相望的邻居,在诉说什么亲热的话语?
我在这静谧的小街上,轻轻地踯躅,满眼都是房舍两旁翘起的屋檐,和在微风中悄悄开启的门窗,却听不见响亮的人声,更听不见汽车轰鸣的噪音,多么的幽静,多么的安宁,多么的舒畅。在这里欢欣地漫步,缓缓地踩着整齐的石板路,竟会听到一阵咚咚的声音,多么明朗,多么悠扬,多么像一阵阵悦耳的琴声。在通都大邑中打发忙碌和紧张的日子,嘈杂的人声,喧闹的车声,轰隆隆的机器声,快把耳朵都震聋了,哪里听得见自己发出的什么声响。终日都听着劈啪和砰訇的噪音,在疯狂地咆哮,心里会觉得非常的烦躁,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寻找到一块安静的地方,在那里徘徊片刻,让自己的精神完全放松下来,随意地走走,悠闲地看看,也许是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大概正因为是这样的缘故,西塘就成了被人们向往的地方。
我又往前移动了几步,站在一座高高耸起的石桥底下,欢快地跨着大步,攀上了顶端的石阶,双手扶住长长的栏杆,凝视着这方方正正的桥拱底下,小河里粼粼的涟漪中间,泛起了河岸两旁那一行槐树的倒影,又重叠上瓦楞的痕迹,多么的幽深和神秘。再往前面看去,另一座娟秀的石桥,遮挡着我寻觅的目光,它滚圆的桥拱,在小河里勾出的倒影,恰巧是画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圆圈。从拱洞那一边露出的门楣与窗棂,跟水面的倒影丝毫不差地连缀在一起,于稀淡的雾气之中,悠悠晃晃地闪亮。
在这两座石桥的中间,左边逶迤着一座被多少根木柱支起的廊棚,遮住了头顶的阳光。如果碰到下雨的日子,就更可以安闲地踱着脚步,眺望河面的景色了。我暗暗地称赞这廊棚的设计者,有着一颗多么体贴与善良的心。正在这时候,传来了一声稚嫩的叫喊,定睛看去,原来是个穿着白袄红裤的男童,挥起手里薄薄的瓦片,飞旋着掠过平静的水面,留下了好多圆圆的水涡,微微地颤抖着。站立在旁边那个健壮的男子,笑眯眯地欣赏着,该是这孩子的父亲,从心里夸奖他的聪明和伶俐吧。
小河右边的多少瓦房,参差地蹲立在一行行坚固的石级顶上。浅灰色的围墙旁边,那屋顶上黛墨色的瓦片,和屋檐底下雪白的墙壁,衬托着这石条底座一大片黄褐的色泽,还有从庭院里纷纷伸出头来的树梢,那一缕缕碧绿的颜色,显得多么的清秀和妩媚,而挂在檐头的多少盏红灯笼,圆滚滚的,在微风中轻轻飘荡。这红红绿绿的色彩,黑白分明的线条,再加上黄澄澄的纹路,一起把自己缤纷的影痕,投进小河里去,在这儿飞舞和栖息。江南水乡多么妖娆的风光,怎么能不让游人陶醉?
正出神地站在桥头眺望时,瞧见了一个比我显得略微年轻的老人,慢慢地走上桥来。他金黄的头发底下,白皙的脸庞上,露出微微的笑容,一对深蓝色的眼珠,专注地张望着河边的景致。我猜测着他来自何方,是从遥远的美国飞来的吗?那么他也许曾游逛过旧金山的华人街,那儿点点滴滴的华夏风光,也许曾引起过他的兴趣。然而当他踯躅在这古色古香的小镇时,一定会真正地醒悟过来,两百多年前的江南民居,原来是跟那儿完全不同的景致,如此的独特、奇妙、秀丽和安静,怎么能不让人惊讶万分,一见倾心?
这兴致勃勃的西方游客,突然让我回忆起那一回在威尼斯的旅程。也是踯躅于河网交叉的水乡,却多么惊讶地张望着许多浑圆的拱门、细长的尖塔,和环绕在周围的无数雕像。一个展开了翅膀的女神,俯瞰着昂起头颅的骏马,和旁边那一头金灿灿的雄狮。五彩缤纷的色泽,富丽堂皇的线条,真让我清楚地领略了欧洲建筑的风格。那种浑厚、繁复和宏伟的美质,跟自己童年时代居住过的房屋,粉墙黑瓦,窗明几净,和微微翘起的檐角,是多么的大异其趣。像这样单纯与明快的线条,像这样流畅和秀美的风格,原来也很吸引着这西方的游客。他多么神往的表情,跟我在威尼斯游历时的情景,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原来世界上所有美丽的景色,都是在引起人们的惊讶、神往和兴奋之中,去不断地寻觅和追求,去唤醒、鼓舞和升华自己的灵魂。 忽然瞧见两个背着包裹的老人,像是一对夫妇的模样,从右边的屋子里走了出来。那老汉轻轻唿哨了一声,一艘尖尖的舢板,就从我站立的石桥底下,飞快地划了过去,停泊在河岸的石阶旁边。他们刚蹦跳着下了船,这舢板就像箭也似的射过水面,拐了个弯,消失了。
我和那来自西方的老人,多么兴奋地站在桥上,眺望着水乡的风景,然而这一对本地的老人,却匆匆离开了这儿,到哪里去呢?是前往嘉兴那一条洁净和美丽的街道,看望在那里居住的儿女?听说有些出生在此间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儿陈旧的房舍、狭窄的街道、弯曲的小河,都不喜欢这儿寂静与单调的生活,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探望家乡的兴趣,只好由思念儿孙的老人,前去照料了。而两代人的心灵与眼光,直到处世的态度,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很难长期都和谐地紧贴在一起,这样也只好由不辞辛苦的父母,风尘仆仆地来来去去了。
在嘉兴的一条大街上,我轻轻地徜徉着,还常常抬起头,仰望那一座座耸向蓝天的高楼。一串串敞亮的玻璃窗户,反射着一阵阵耀眼的阳光,像一道道瀑布似的,从顶空里纷纷溅落下来,闪闪烁烁的,发出晶莹的亮光,显露着这些广厦的线条,是多么的弯曲和圆润、挺拔和流畅。
早就听说过,这美丽与富庶的嘉兴地区,有着6000多年古老和悠久的历史。那时候,多少男男女女的祖先们,在这里跋涉,在这里开垦,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经历了数说不完的艰难与困苦,却依旧做着很浪漫的梦,升腾出充满诗意的情思来。记得是在哪一个博物馆里面,瞧见过从这儿的马家浜附近,用心挖掘出来的陶瓶,顶端那个满头秀发的脸庞,瞪着一双硕大的眼睛,翕敛着圆圆的鼻孔,多么幽默、爽朗和深沉的表情,是否在冥想着明天更美妙的景致?还那么使劲地张开嘴唇,显出了一股不屈不挠的意志,是在向大家讲演,抑或歌咏着什么?6000多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的祖先们,这些华夏民族筚路蓝缕的开拓者,不管有着多么奇异的幻想,何等奥妙的哲思,也肯定想象不出我眼前这些高高矗立着的楼宇。
这60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无论有过多少巨大的灾祸,折磨和戕杀着华夏的子孙,然而只要是依旧活着的人们,哪怕是折断了腰,闭拢了嘴,也始终会默默地推动这人世,缓缓地向前推移。勤劳、聪颖和坚毅的华夏子孙,一定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设成异常美丽的家园。我眼前这些遮掩着两行松柏和槐树的高楼大厦,不正是标志着嘉兴的多少建设者,在自己家乡的历史上,画成了最动人的景致?这是具有现代色彩的21世纪的美丽风光。
向街道的对面望去,在潺潺流淌的运河旁边,几棵婆娑的柳树底下,一抹青翠的草坪中间,布满了多少艳紫的牡丹花,在金黄色的太阳光底下,大大方方地展示着自己的容貌,比起身旁那一排夹竹桃粉红与细小的花朵来,真是洋溢出很蓬勃和热烈的气势。
在花草丛中,在绵延的小径尽头,越过低矮的石桥,一座黛墨色的凉亭,尖尖翘起的檐角,更是勾勒出了古色古香的风味。如果能够漫步进去,坐在亭子里的石凳上,想一想生长于这里的唐代诗人顾况,跟运河旁边秀美的风光,该是多么的相映成趣。我想象着自己坐在他的身旁,诚心诚意地称赞他,藐视那些颐指气使的权贵,同情许多贫穷困苦的百姓。据说白居易在前往长安应试时,曾经带上《赋得古原草送別》等等的诗篇,去谒见过他。他瞧着这年轻的士子,调侃着对方的名字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是当他读完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诗句,竟肃然起敬,十分推崇这位后生的才情,说是颇具开拓的气势。如此诚挚地肯定同道的出色成就,真是襟怀坦诚的性情中人,如果能够跟这样的先贤对话,会受到多大的教益啊!
还想起了近代以来出生在这儿的茅盾、丰子恺、徐志摩这些著名的作家,我曾经反复地阅读过他们的作品,揣摩过他们的哲思和艺术。今天来到了他们的家乡,觉得是分外的亲切和喜悦,张望着这街道两旁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氛围的建筑,似乎是恍然大悟起来。我常常思考着这些个性很不相同的哲人,怎样企图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未来,经过审慎的爬罗剔抉之后,十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开辟出自己独创的天地。正像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的才能》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一种新的艺术作品之诞生,也就是从前一切艺术作品之变幻的复活”。建筑艺术的领域肯定也是如此,要在兼收并蓄之后,再放眼人类世界种种演变的历程,进行充满个性的创造,建设成风格迥异和美丽大方的楼宇。这不正是整个民族共同都在奋斗和追求的目标?这不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瞧着嘉兴这条街道上迷人的景色,多么想再细细地品味一番,却哪里有这么多从容的时间,只好匆匆地告别这华美的高楼,告别这幽静的花园,前往闻名已久却从未见过的西塘去了。
刚踏进这小镇狭窄的街道,就瞧见两旁陈旧的木板楼房,密密地拥挤在一起。一根根细瘦的红漆柱子,牢牢地撑住顶端的多少窗户。在柱子中间那一扇扇宽敞的大门。纷纷都打开着,可以透过里边的门窗,瞧见河堤对岸的一排瓦房,也敞开着矮矮的后门。一阵嚶嚶的声响,轻轻地飘来。是隔河相望的邻居,在诉说什么亲热的话语?
我在这静谧的小街上,轻轻地踯躅,满眼都是房舍两旁翘起的屋檐,和在微风中悄悄开启的门窗,却听不见响亮的人声,更听不见汽车轰鸣的噪音,多么的幽静,多么的安宁,多么的舒畅。在这里欢欣地漫步,缓缓地踩着整齐的石板路,竟会听到一阵咚咚的声音,多么明朗,多么悠扬,多么像一阵阵悦耳的琴声。在通都大邑中打发忙碌和紧张的日子,嘈杂的人声,喧闹的车声,轰隆隆的机器声,快把耳朵都震聋了,哪里听得见自己发出的什么声响。终日都听着劈啪和砰訇的噪音,在疯狂地咆哮,心里会觉得非常的烦躁,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寻找到一块安静的地方,在那里徘徊片刻,让自己的精神完全放松下来,随意地走走,悠闲地看看,也许是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大概正因为是这样的缘故,西塘就成了被人们向往的地方。
我又往前移动了几步,站在一座高高耸起的石桥底下,欢快地跨着大步,攀上了顶端的石阶,双手扶住长长的栏杆,凝视着这方方正正的桥拱底下,小河里粼粼的涟漪中间,泛起了河岸两旁那一行槐树的倒影,又重叠上瓦楞的痕迹,多么的幽深和神秘。再往前面看去,另一座娟秀的石桥,遮挡着我寻觅的目光,它滚圆的桥拱,在小河里勾出的倒影,恰巧是画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圆圈。从拱洞那一边露出的门楣与窗棂,跟水面的倒影丝毫不差地连缀在一起,于稀淡的雾气之中,悠悠晃晃地闪亮。
在这两座石桥的中间,左边逶迤着一座被多少根木柱支起的廊棚,遮住了头顶的阳光。如果碰到下雨的日子,就更可以安闲地踱着脚步,眺望河面的景色了。我暗暗地称赞这廊棚的设计者,有着一颗多么体贴与善良的心。正在这时候,传来了一声稚嫩的叫喊,定睛看去,原来是个穿着白袄红裤的男童,挥起手里薄薄的瓦片,飞旋着掠过平静的水面,留下了好多圆圆的水涡,微微地颤抖着。站立在旁边那个健壮的男子,笑眯眯地欣赏着,该是这孩子的父亲,从心里夸奖他的聪明和伶俐吧。
小河右边的多少瓦房,参差地蹲立在一行行坚固的石级顶上。浅灰色的围墙旁边,那屋顶上黛墨色的瓦片,和屋檐底下雪白的墙壁,衬托着这石条底座一大片黄褐的色泽,还有从庭院里纷纷伸出头来的树梢,那一缕缕碧绿的颜色,显得多么的清秀和妩媚,而挂在檐头的多少盏红灯笼,圆滚滚的,在微风中轻轻飘荡。这红红绿绿的色彩,黑白分明的线条,再加上黄澄澄的纹路,一起把自己缤纷的影痕,投进小河里去,在这儿飞舞和栖息。江南水乡多么妖娆的风光,怎么能不让游人陶醉?
正出神地站在桥头眺望时,瞧见了一个比我显得略微年轻的老人,慢慢地走上桥来。他金黄的头发底下,白皙的脸庞上,露出微微的笑容,一对深蓝色的眼珠,专注地张望着河边的景致。我猜测着他来自何方,是从遥远的美国飞来的吗?那么他也许曾游逛过旧金山的华人街,那儿点点滴滴的华夏风光,也许曾引起过他的兴趣。然而当他踯躅在这古色古香的小镇时,一定会真正地醒悟过来,两百多年前的江南民居,原来是跟那儿完全不同的景致,如此的独特、奇妙、秀丽和安静,怎么能不让人惊讶万分,一见倾心?
这兴致勃勃的西方游客,突然让我回忆起那一回在威尼斯的旅程。也是踯躅于河网交叉的水乡,却多么惊讶地张望着许多浑圆的拱门、细长的尖塔,和环绕在周围的无数雕像。一个展开了翅膀的女神,俯瞰着昂起头颅的骏马,和旁边那一头金灿灿的雄狮。五彩缤纷的色泽,富丽堂皇的线条,真让我清楚地领略了欧洲建筑的风格。那种浑厚、繁复和宏伟的美质,跟自己童年时代居住过的房屋,粉墙黑瓦,窗明几净,和微微翘起的檐角,是多么的大异其趣。像这样单纯与明快的线条,像这样流畅和秀美的风格,原来也很吸引着这西方的游客。他多么神往的表情,跟我在威尼斯游历时的情景,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原来世界上所有美丽的景色,都是在引起人们的惊讶、神往和兴奋之中,去不断地寻觅和追求,去唤醒、鼓舞和升华自己的灵魂。 忽然瞧见两个背着包裹的老人,像是一对夫妇的模样,从右边的屋子里走了出来。那老汉轻轻唿哨了一声,一艘尖尖的舢板,就从我站立的石桥底下,飞快地划了过去,停泊在河岸的石阶旁边。他们刚蹦跳着下了船,这舢板就像箭也似的射过水面,拐了个弯,消失了。
我和那来自西方的老人,多么兴奋地站在桥上,眺望着水乡的风景,然而这一对本地的老人,却匆匆离开了这儿,到哪里去呢?是前往嘉兴那一条洁净和美丽的街道,看望在那里居住的儿女?听说有些出生在此间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儿陈旧的房舍、狭窄的街道、弯曲的小河,都不喜欢这儿寂静与单调的生活,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探望家乡的兴趣,只好由思念儿孙的老人,前去照料了。而两代人的心灵与眼光,直到处世的态度,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很难长期都和谐地紧贴在一起,这样也只好由不辞辛苦的父母,风尘仆仆地来来去去了。
目 录内容简介
从生命的意义上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旅行,都是一次长途跋涉和不断的跨越。因此,丰富饱满的人生,应该到大自然中细细体味,这样方可开启心智,拓展胸襟,培育品位。本套丛书以“历史记忆”、“天涯游踪”、“百味人生”、“情思掠影”为题将2001至2006年散文佳作汇编成册,展现新世纪散文新的艺术面貌: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偏极走向融合,由激烈走向和合,由外在走向心灵。我们期待读者通过阅读,和作者一起走向美、走向深思,走向丰富。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