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
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
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四、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五、中国的疆域与国土
第二节 中国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
二、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一、大地构造
二、地势
三、地貌组合
四、地表物质组成与特殊地貌
第二节 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
一、季风环流
二、青藏高原隆起与气候区域分异
三、水热结构
第三节 自然地带
一、土壤一植被地带
二、地表水的自然地带分异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
二、土地覆盖
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四、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
第五节 地理景观格局演变
一、第三纪以来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过程
二、第四纪中国地理景观形成与演变
三、全新世气候波动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
四、城市化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
第三章 中国人口及城镇化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人口总量特征
二、中国人口的结构特征
三、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特征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
一、人口密度分布
二、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
三、胡焕庸中国人口分布界线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 中华民族与地域特征
一、中华民族的构成
二、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
第四节 城镇化
一、城乡人口的变化
二、城镇人口的变化
三、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自然资源的分布
第二节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
一、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
二、粮食生产与布局
三、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
四、畜牧业生产与布局
五、林业生产
六、淡水水产与布局
七、水资源开发
第三节 能源与开发
一、化石能源与开发
二、核资源与核能利用
三、可再生能源与开发
四、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保障
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开发
一、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分布
二、矿产资源的组合特点
三、矿产资源开发
第五节 人类遗产资源与开发
一、人类遗产资源
二、地理多样性对遗产资源的影响
三、人类遗产与旅游开发
第六节 交通建设与布局
一、交通的快速建设
二、铁路运输
三、公路运输
四、水路运输
五、航空运输
第七节 工业化与经济布局
一、工业化进程
二、经济发展
三、区域开发
四、参与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一、自然区划的基本理论
二、自然区划的历史演进
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四、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与海域划分
第二节 中国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分原则
二、行政区划的演变
三、行政区划的现状
第三节 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
一、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的联系与区别
二、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三、中国农村经济区划
第四节 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一、基于图论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二、基于实证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第五节 中国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二、基于政府的中国经济区划方案
三、基于学者的中国经济区划方案
第六节 中国地理分区
一、地理分区的理论认识
二、中国地理分区初步方案
中篇 专论
第六章 中国的土地退化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一、对土地退化的理解
二、土地退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过程
三、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
第三节 沙漠化
一、沙漠化的现状
二、沙漠化的成因与过程
三、沙漠化的区域影响
第四节 草地退化
一、草地退化的现状
二、草地退化的成因与过程
三、草地退化的区域影响
第五节 土地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