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基础及应用
作者:张颖 著
出版: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8
定价:29.00 元
ISBN-13:9787513612906
ISBN-10:7513612900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1.新经济地理学派
2.新制度学派
3.区域管理学派
四、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参考阅读
第二章 均质与非均质空间分析
一、要素分布规律
二、均质与非均质空间的含义
三、主流经济学空间分析的局限
四、经济空间——均质与非均质的有机统
五、杜能的同心圆理论
六、我国森林资源的非均质分布
1.东北地区
2.西南地区
3.南方地区
4.东部少林地区
5.西北和华北西部地区
思考题
参考阅读
第三章 资源禀赋与经济空间
一、要素和要素禀赋
1.要素的含义及分类
2.要素的禀赋
二、要素禀赋与空间分析
1.要素禀赋与均质空间分析
2.要素禀赋与非均质空间分析
3.基于要素禀赋的空间分析框架
三、我国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
1.人工林生产情况
2.林产品进口情况
3.森林资源空间消费情况
4.木材消费行业的空间分布情况
思考题
参考阅读
第四章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一、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概念和特征
二、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在动因
……
第五章 产业发展与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分析
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七章 区域产业聚集经济
第八章 区域旅游经济
第九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张颖,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富布赖特学者。1989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留校任教;1994年考取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获农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并在韩国Korea University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回国。2002年11月-2003年1月在台湾大学作访问教授。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价、核算及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出版专著8部,教材4部,担任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18部,发表论文110多篇。主持和参加国内外科研项目18项,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4项,国际奖2项,优秀论文奖4项。
《区域经济学基础及应用》针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每章编写时先讲述一般的区域经济理论知识,然后再讲述有关理论在农林业中的应用,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学生们由“门外汉”成为区域经济学的“门内汉”。其次,在编写过程中,《区域经济学基础及应用》强调资源分布的非均质性,由此而引起区域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而引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这不同于传统区域经济学中的“资源禀赋论”,强调的是如何利用这种分布的非均质性,进行要素“自组织”和开发利用,非“他组织”和滥用,也希望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