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文学的诞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极其久远的文明发展史。早在5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实践中,他们改造了自然界的面貌,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同时也创造着灿烂的人类精神文明。
一抹原始的风采
在古老蛮荒的原始社会,上古初民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用混沌初开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自然万物……是什么样的冲动促使他们在岩石上刻下第一道弯曲的线条,抹上第一道鲜艳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感动促使他司令部手舞足蹈,从笨拙的双唇间吐出第一串有节奏的音符?——总之,原始艺术的胚胎在上古初民天真未凿的心田里是如何孕育,萌芽的?它们最初的真实形态究竟是什么?这一切都被久远的岁月之尘深深地湮没了,只留下供人驰骋想像苦心追索的偌大空间。
从最初简单的打制石器到后来的磨制石器,其间已有上百万年的岁月从上古初民结茧的双手中流淌过去了。随着粗砺的石块开始被有意误解地磨出光滑的表面,圆润的线条,于是在18000年前就有了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用磨制的白色小石珠,穿孔的贝壳鸡心形的小砾石等制成的“装饰品”。早在公元前五六千年以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祖先就会用细泥红陶烧制出各种器皿,上面常常绘有动物形花纹,比如鱼,鸟,蛙等,被人称为“仰韶彩陶文化”。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先民们又烧制出一种薄而有光泽的黑色陶器,工艺更加精美,上面绘有各种几何纹饰,如水波纹,螺旋纹,日月纹等,被人称为“龙山黑陶文化”。
这些陶器上的图案究竟传递着远古时代的何种信息?它们源自上古初民对自然事物的直观模拟,或是提示着某种超自然的神秘感悟?有的学者断言与原始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不容置疑的是,这些原始遗物的古朴,稚拙,神秘,正显示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正展示着中华文明的一抹原始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