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和谐发展机制研究
作者:钱静 等 著
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12
页数:275
定价:26.00 元
ISBN-13:9787109131170
ISBN-10:7109131173
去豆瓣看看 序
摘要
绪论
一、城乡和谐释义
二、城乡和谐的现实意义
三、城乡和谐发展模式
四、北京城乡和谐发展现状和问题
五、北京城乡和谐发展思路
六、北京城乡和谐发展建议
第1章 实现城乡和谐,必须继续推进城乡统筹战略
一、城乡统筹才有社会和谐
二、北京城乡统筹中的现状与问题
三、实践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四、完善对农村和农民的补偿机制
第2章 实现城乡和谐,必须继续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战略
一、实现城乡和谐,必须实施反哺战略
二、北京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历史与不足
三、北京市实施“两个反哺”的战略措施与保障机制
第3章 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完善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差别
一、社会公平是实现城乡和谐的基础
二、实现社会公平的核心是完善社会分配制度
三、实现北京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别的路径选择
第4章 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完善城乡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北京市城乡发展政策的历史回顾
二、完善城乡发展政策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城乡发展政策体系的保障机制
第5章 实现功能和谐,必须继续调整郊区发展模式
一、北京郊区发展模式的历史回顾
二、北京郊区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三、郊区发展的新模式——都市型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区
四、集约建设和开发新区,抑制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业在郊区的过度扩张
第6章 实现功能和谐,必须积极调整城乡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一、北京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原则
二、构建郊区21世纪都市型现代农业立体结构
三、北京郊区都市休闲产业的调整和发展
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新
第7章 实现社区和谐,必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一、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背景
二、目前北京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三、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建议
第8章 实现社区和谐,必须改革城乡户籍、就业和医疗制度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二、创新和完善城乡就业服务制度体系
三、进一步深化城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9章 实现生态和谐,必须发展生态循环立体型都市现代农业
一、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历史价值
二、生态-循环-立体型都市现代农业的内涵
三、构建生态-循环-立体经济系统的主要依据
四、构建生态-循环-立体经济系统新思路
五、发展生态循环立体型都市农业的主要举措
六、发展生态循环立体型都市现代农业的保障机制
第10章 实现生态和谐,必须重视保护、修复城乡生态
一、北京城乡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压力
二、继续强化城乡生态保护和建设
三、北京郊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四、北京西部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专家验收意见表
后记
钱静,1956年2月生,陕西武功人,汉族,经济学教授。先后发表哲学、经济学、教育学论文90余篇,专著、编著12余部,其中《论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机制的积极转变》、《规律均衡论纲》、《论国有企业和市场机制的积极磨合》等论文,《城郊经济发展问题思索》、《论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历史兼容》、《京郊生态——循环-立体型都市现代农业》等专著均有独创。
长期以来,许多专家都十分重视郊区城市化、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等问题的研究。在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关系研究方面,我国在20世纪末期就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1996年,周叔莲、郭克莎、金碚等学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暨“中华基金”赞助项目《中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是他们继《国外城乡经济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和《中国地区城乡经济关系研究》之后的重要成果,主要分析了如何把握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与特点,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和对立,提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同年,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王积业、王建等学者的研究报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矛盾与90年代经济发展的出路选择》,提出主要运用政府力量创造出城乡经济双层目标发展的态势,通过“城乡分离”工业化战略的设想解决二元结构问题的结论也颇具意义;陈吉元、韩俊等在其出版的《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中分析了中国城乡分割体制形成的原因及该体制的现实困境,他们认为乡镇企业是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农民工进城也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办法,必须保持工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