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背负尴尬纪念碑的70年代老卡车
导论在尴尬中开始的必要旅程
第一章 尴尬中的命名、出生地与外省意识
第一节 70后诗歌:新诗史的代际命名
第二节 写作语境:暧昧的“个体”与躺椅上的“集体”休眠
第三节 70后:政治余温与物质冷淡的尴尬夹击
第四节 尴尬的广场抒写:政治的广场,商业的广场
第五节 尴尬的异乡之途与外省意识
第二章 尴尬中的乡村挽歌与“纪念册”
第一节 尴尬的乡村地图:平墩湖、潍河滩、张大郢
第二节 尴尬的乡村景观:死亡的阴影和“秋天”叙事
第三节 一个时代与一条河流
第四节 从地里,刨出细霜和蜿蜒的草根
第三章 尴尬中的城市批判与欲望诗学
第一节 排拒中的都市之重
第二节 “城市靠左”的悲伤总随夜幕一起降临
第三节 永不能磨洗的黑:郊区、厂区和矿区
第四章 尴尬的欲望诗学与降临的挑战
第一节 尴尬的欲望诗学
第二节 70后:寻求欲望写作的合法依据
第五章 奔突与规避中的尴尬较量
第一节 沉潜中的“手艺”、灯盏与“病历书”
第二节 尴尬中的摩擦与超越:拆掉校园的围墙
第六章 70后女性诗歌:尴尬中的母体与创生
第一节 尴尬中的70后女性诗歌
第二节 阅读成见的污水:尴尬中的身体失语与癫狂
第三节 全景式叙写中的尴尬与尖锐
第四节 午夜的葡萄园:尴尬的光阴挽歌与日常叙事
第五节 赞颂与背离:尴尬的家族谱系
第七章 排浪中的尴尬持守:70后的长诗写作
第一节 逆光中的“蚂蚁”“朗诵”与“罪中之书”
第二节 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承担:祛除“小文人诗歌”
第三节 尴尬的返回与失落:沉痛腹地的“还乡日记”
结语逆光中的漂流瓶
后记
附录(一)70后诗歌的相关文论
附录(二)70后诗歌的历史档案
附录(三)70后诗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