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作者:韩建业 著
出版:文物出版社 2008.9
页数:484
定价:200.00 元
ISBN-13:9787501024568
ISBN-10:7501024561
去豆瓣看看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
一、黄土高原区
1.地形地貌
2.气候特征
3.土壤植被
二、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1.地形地貌
2.气候特征
3.土壤植被
三、西北内陆干旱区
1.地形地貌
2.河湖水系
3.气候特征
4.土壤植被
第二节 全新世环境演变
一、黄土高原区
(一)早全新世回暖期(距今11500~8500年)
(二)中全新世适宜期(距今8500~3000年)
1.波动升温期(距今8500~7000年)
2.较稳定暖湿期(距今7000~5500年)
3.波动降温期(距今5500~3000年)
(三)晚全新世降温干旱期(距今3000年至今)
二、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一)早全新世回暖期(距今11500~8500年)
(二)中全新世适宜期(距今8500~3000年)
1.波动升温期(距今8500~7000年)
2.较稳定暖湿期(距今7000~5500年)
3.波动降温期(距今5500~3000年)
(三)晚全新世降温干旱期(距今3000年至今)
三、西北内陆干旱区
(一)早全新世回暖期(距今11500~8500年)
(二)中全新世适宜期(距今8500~3000年)
1.波动升温期(距今8500~7000年)
2.较稳定暖湿期(距今7000~5500年)
3.波动降温期(距今5500~3000年)
(三)晚全新世降温干旱期(距今3000年至今)
四、小结
第三章 黄土高原区的文化发展
第四章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的文化发展
第五章 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文化发展
第六章 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 结语
后记
英文摘要
韩建业,甘肃通渭人,1967年出生。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2000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考古学研究。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等。
《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综合考察了中国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全面梳理了黄土高原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和西北内陆干旱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聚落形态和经济形态状况,并深入探讨了西北地区先秦时期自然环境和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西北地区先泰时期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文化发展有明显的制约,反过来,多样性的人类文化多数时候都能够有效适应环境特点及其变化,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有限。先秦时期这种比较和谐的人地关系,成为西北地区数千年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