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革命/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
作者:[美] 查尔斯·斯特林(J.Charles,Sterin) 著 王家全,等 译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2
丛书: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
定价:69.80 元
ISBN-13:9787300186511
ISBN-10:7300186513 
去豆瓣看看    第一部分 铺就通向今天大众传媒之路
  第1章    导 言    /
  《大众传媒革命》的体例与方法 / 4
  研究大众传媒 / 7
  文化与大众传媒:分享我们知道的东西 / 14
  从我村到地球村 / 19
  聚合:理解数字时代的大众传媒 / 20
  受众趋向:消费者想要什么 / 22
  为什么受众总被研究? / 23
  结论:用批判的视角理解新的大众传媒 / 25
  思考题 / 25
  第2章    大众传媒:历史简述    /
  故事讲述者 / 30
  抄录者 / 32
  视觉艺术家 / 33
  印刷者和出版者 / 35
  新闻制造者 / 37
  摄影师 / 40
  音乐制作人 / 43
  无线电广播 / 45
  电影制作者 / 47
  电视制作者 / 49
  数字时代的黎明 / 55
  结论:大众传媒聚合 / 58
  思考题 / 58
  第3章    媒介技术与变革的动力    /
  技术创新的阶段 / 62
  奔向未来:技术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 66
  印刷媒介的生与死 / 71
  结论:适应变革 / 78
  思考题 / 79
  第二部分 媒介内容与平台的演变
  第4章    印刷媒体    /
  早期美国报纸 / 84
  杂志业的兴起 / 88
  图书业的发展 / 91
  技术延展印刷媒体 / 92
  出版王朝的诞生 / 93
  印刷媒介追求视觉效果 / 94
  连环画产业 / 97
  绘画小说 / 102
  20世纪的报业 / 103
  20世纪的杂志业 / 109
  20世纪的图书业 / 110
  结论:印刷媒体能在数字革命中存活下来吗? / 112
  思考题 / 112
  第5章    音乐和广播    /
  音乐和录音的文化影响力 / 118
  无线电广播产业的诞生 / 122
  流行音乐:第一次文化转向 / 126
  新声音,旧声音 / 129
  革命的音乐:第二次文化转向 / 132
  音乐风格的多样化 / 135
  音乐电视和音乐视频的诞生 / 137
  另类音乐和独立音乐 / 139
  另类音乐之垃圾摇滚 / 140
  嘻哈文化运动 / 142
  音乐和广播转型进入数字时代 / 143
  点对点文件分享技术彻底改变音乐 / 147
  结论:音乐和电台广播的融合及持续 / 148
  思考题 / 149
  第6章    电影和电视    /
  电影叙事 / 152
  电影早期革新者 / 154
  好莱坞片场制度兴起 / 155
  好莱坞黄金时代 / 156
  五大电影公司开始失去权力 / 158
  外国电影风格的影响 / 161
  神奇的特效 / 167
  电视叙事 / 171
  电视的演变 / 173
  电视类型 / 174
  有线电视革新内容 / 178
  冲突的未来电视愿景 / 178
  结论:观众推动电影和电视的未来 / 180
  思考题 / 180
  第7章    新媒体    /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从哪里来? / 184
  互联网的创新者和远见者 / 187
  重新发现文本:电子邮件和短信 / 191
  动态的新媒体 / 192
  媒介聚合:当下潮流 / 196
  连接你我:21世纪的社交网络现象 / 200
  关注我的推特账户 / 204
  新媒体政治:从草根到主流 / 207
  游戏的一代 / 209
  虚拟世界:在交替现实里游戏 / 213
  结论:新新媒体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217
  思考题 / 217
  第三部分 媒介产业、媒介经济学和媒介法规
  第8章    广告与公共关系    /
  追踪美国广告历史 / 224
  广告就在我们身边 / 225
  产品亲和力:让我们要它 / 225
  窄播:连接消费者和产品 / 230
  广告植入:没有广告的广告 / 231
  打破常规:21世纪的广告 / 232
  商业广告的影响 / 233
  政治广告:让我们投它一票 / 235
  公共关系:建立、管理形象 / 238
  追溯美国公关行业历史 / 239
  当今的公关行业 / 239
  开发公众兴趣:狗仔队和促销员 / 242
  培养大众信任:公关的职业伦理 / 242
  提升社会认知度:公益广告 / 243
  促进沟通:新公关的多样性 / 245
  结论:销售理念、设计认知 / 246
  思考题 / 247
  第9章    传媒产业    /
  回顾美国的传媒所有制 / 252
  来自董事会的内容控制 / 257
  媒介经济学:三种模式 / 259
  联邦通信委员会 / 266
  音乐和唱片行业 / 268
  电台广播产业 / 272
  电视和电影业 / 275
  受众为“王” / 278
  给被动媒介消费者以动力 / 281
  媒介全球化的影响 / 282
  结论:拯救数字时代的大众传媒产业 / 284
  思考题 / 285
  第10章    媒体偏见    /
  媒体总是有偏见? / 291
  包装媒体偏见 / 292
  媒体偏见类型 / 294
  媒体偏见的经济学 / 298
  博客的偏见 / 302
  主流媒体偏向自由主义? / 303
  区分事实和观点 / 304
  结论:美国媒体偏见的影响是什么? / 305
  思考题 / 307
  第11章    大众传媒法与职业伦理    /
  大众传媒法律简史 / 312
  诽 谤 / 315
  媒介与隐私 / 316
  大众传媒法与国家安全 / 319
  版权法的历史渊源 / 321
  正当使用原则 / 322
  数字作品的版权和所有权 / 323
  在全球推行版权法 / 326
  新闻采集与保密 / 328
  色情:表达自由还是淫秽? / 330
  道德伦理与大众传媒 / 333
  一个聚合世界的道德挑战 / 337
  结论:我们负有法律和伦理责任 / 339
  思考题 / 339
  第四部分 你与媒介体验和文化
  第12章    摄影在大众传媒中的力量    /
  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播 / 346
  在视觉媒体中发现意义 / 348
  摄影与当代文化 / 351
  新闻摄影: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图像 / 356
  数字时代下的摄影 / 364
  结论:摄影图片的大众传媒影响 / 365
  思考题 / 365
  第13章    数字千年的新闻业    /
  为数字千年再造新闻业 / 370
  网络世界的新闻:另一种形式和方式 / 377
  新闻报道、写作和编辑的新世界 / 379
  背包新闻:用较少资源传递更多信息 / 383
  新新闻主义的独特伦理挑战 / 388
  结论:新闻业的使命依旧未变 / 389
  思考题 / 389
  第14章    媒体对全球舞台的影响    /
  大众传媒的角色 / 394
  全球大众传媒体系 / 398
  发展中的大众传媒体系 / 399
  大众传媒与文化语境 / 403
  媒介文化为生存竞争 / 405
  媒体统治和全球市场 / 407
  大众传媒和全球外交 / 409
  通过媒介技术实现全球社区平等 / 411
  结论:大众传媒的变革力量 / 412
  思考题 / 413
  第15章    美国媒体的多样性    /
  美国拉美裔媒体的先驱 / 418
  美国黑人媒体的先锋 / 422
  早期美国媒体中的女性先驱 / 428
  亚裔媒体先驱 / 434
  同性恋媒体的先驱 / 439
  结论:通向更多样的未来之路 / 442
  思考题 / 443
  第16章    为数字时代大众传媒工作    /
  大众传媒就业趋势 / 448
  媒体行业概览 / 450
  在传媒业取得成功 / 461
  结论:让这个行业需要你 / 463
  思考题 / 464
  词汇表 / 465
  参考文献 / 492
  索引 / 521
  译后记 / 551
  查尔斯•斯特林是一位获奖的纪录片制片人,曾经做过电视调查报道记者和编剧。在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制作了总时长超过60小时的电视纪录片,包括A&E电视网黄金时段的系列片《调查报道》和《古老的秘密》,以及一些专门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播出的纪录片。斯特林还与世界十位主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包括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共同制作了一个全国性的媒体项目,并被美国著名的传媒教育机构、新媒体研究重镇波因特学院聘请,为公共广播公司制作反映美国新闻媒体主要人物的纪录片《新闻领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特林痴迷于传媒技术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演进、大众传媒聚合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他为在线培训和高校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开发了利用综合内容传递平台制作短纪录片视频的创新方法。2001年,斯特林加入世界上网络高等教育的领先者——美国马里兰大学。在这里,他充分利用自己对大众传媒演进和以媒介为基础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兴趣,开设了一系列大众传播课程。今天,他继续研究如何在多媒体和在线教学环境下,用创新的方法与形形色色的学生进行接触、交流,并同时继续从事纪录片制作人、编剧和作家的工作。  
  本书与其他传播类基础教材似乎并无二致,但是深入其中, “革命”的蕴意(虽然字面上并非言必如此)渗透字里行间。从印刷媒体的兴衰到新媒体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本书带领读者穿越大众传媒的历史,借此阐释这样一个事实:大众传媒的历史由一系列技术带动的革命构成,而且每次传媒革命都带来了社会、文化、政治的巨大变革。如作者所言,“要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就必须了解是过去发生的什么事情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地方。”读完此书,无论是大众传媒消费者,还是大众传媒(未来的)工作者,可能都会更清醒、更清楚地看待自己身处的传媒世界。
  面向数字土著 本书是一本面向“数字土著”的传播学教材。这本书的写作、设计目的是要迎合出生于数字时代的学生的胃口(作者称这一代人为“数字土著”)。他们技术上老练,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掌握了数字时代寻求社会与学业生存的必备本领:拥有Facebook账户、发Twitter、玩儿智能手机和博客……他们泡在网上的时间比花在图书馆里的时间要长;用文字表达比交谈多;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常是同时拥有花样繁多的交流平台,习惯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消费媒体。
  培养批判性思维 本书着力构建读者——无论是媒介消费者还是媒介工作者——的批判性思维。今天,媒介渠道多种多样,媒介内容铺天盖地,作为大众传媒消费者,具备媒介素养可以更好地理解传媒技术和偏见如何影响我们所能获得的大量信息。对于(未来的)媒介工作者来说,作者认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一个从业者需要具备与自身技艺和能力相辅相成的批判意识。本书借用了许多争议性的案例,或是触及不少争议性的话题,作者并没有自下结论,而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或质疑,启发读者思考。与此类似,本书每章末尾均提供了“批判性”思考题,供读者就有关问题进行思辨。
  讲故事 本书强调了故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和力量。本书自身其实就是通过讲故事传播信息和思想的范例。本书每一章由一个故事开篇,通过故事展示每一章的主题,吸引学生进入大众传媒世界。此外,本书通篇多由具体案例构成,通过具体实例启发读者思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