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墨宝(套装共31册)《孙过庭 书谱》 《张旭 古诗四帖》 《宋徽宗 瘦金千字文》 《怀素 草书千字文》 《赵孟頫 玄庙观重修三门记》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文徵明 前后赤壁赋》 《欧阳修 行书千字文》 《米芾 蜀素帖》 《赵孟頫 道德经》 《冯承素 兰亭序》 《姜夔跋 王献之之保母帖》 《米芾 墨迹選二》 《怀素 自叙帖》 《王羲之 墨迹選》 《蔡襄 墨迹選》 《黄庭坚 诸上座帖》 《米芾 尺牍九礼》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文徵明 归去来辞·琵琶行》

目 录内容简介
《孙过庭 书谱》
孙过庭,字虔礼,唐代吴郡人。其出身寒微,博雅有文名。书法学二王,尤精于草书。唐垂拱三年,他撰写《书谱》一文。这篇长文,文字宏丽,议论精辟,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书论;其草书墨迹,笔法流动,姿态横生。因此,被后人誉为书法史上的双璧。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评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续书评》中有言:『过庭草书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清代孙承泽评说:『书谱天真潇洒,挥臂独行,无意求全,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书谱》纸本,纵二十七点二厘米,横近七百厘米,经宋、元、明、清诸收藏家递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正文中缺损部分根据薛氏本补齐,放在最后附录部分。
《张旭 古诗四帖》
张旭,字伯高,口天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曾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性格狂放不羁,故人称『张顚』。他能诗善书,尤以狂草著名。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时人称为『二绝』。《古诗四帖》是张旭以五色彩笺草书的四首古诗,前两首是梁代诗人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诗人谢灵运的《王子赞》、《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赞》。《张旭 古诗四帖》气势奔放而不踰规矩,笔画连绵,字形变化丰富。明代书家董其昌认定此卷系张旭墨迹,后人多沿此说,但亦有人认为是赝作。这卷墨迹纵二十九厘米,横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
《宋徽宗 瘦金千字文》
公元一一二二年,宋徽宗赵佶书写本卷草书于字文。卷后落款宣和壬寅年,正值赵佶年届四十,此作为其盛年书写的成熟之作。全卷纵35.1厘米,横1172厘米,字迹99行,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这卷作品,其法出自怀素狂草一派,全长数丈,一气呵成,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此卷自宋宣和年间历经金昌明内府,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梁清标等诸家递藏。
《怀素 草书千字文》
《怀素 草书千字文》平淡娴雅,笔墨意趣老辣稚拙,为其晚年代表作。此帖明代为文征明所藏,清末为六舟僧达受所藏,又归徐少圃收藏。帖前有文嘉、宋荦、毕秋帆、六舟等题签,帖后有文征明、文嘉、王文治、何绍基、阮元等众多名家题跋。这卷墨迹,规格为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二百七十八点六厘米,为台湾林氏兰千山馆收藏,现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前,这件真迹虽曾出版过,但一些版本不是印制欠佳,便是略去众多珍贵题跋。
《赵孟頫 玄庙观重修三门记》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世祖敕命苏州城内的“天庆观”,改称“玄妙观”,并赐以匾额。至元二十七年,观内道士将殿堂修葺一新。至元三十年,玄妙观之三门得以重新修缮。大德七年,陵阳名士牟嗽应邀撰文《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赵孟俯为其书写《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碑文。时年,赵氏已年届五十。牟嗽还应邀撰文《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孟俯亦书写了《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之碑文。据有关专家考证,二记碑文当为赵氏同时书写。均系其成熟之作。
这件纸本墨迹,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计六十七行、五百五十三字。此卷后有明代学者陈继儒的一段跋文:“赏鉴家谓,玄妙观碑酷似李北海《岳麓碑》,若见苏灵芝《铁佛寺刻》,弥见松雪翁书学来历。此卷精彩可照四裔……”明代学者李日华在评说这件墨迹时指出:“文敏此书有泰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也。”与《妙严寺记》相比,此作结体方阔,行笔凝练。是初学赵字者的最佳范本之一。
孙过庭,字虔礼,唐代吴郡人。其出身寒微,博雅有文名。书法学二王,尤精于草书。唐垂拱三年,他撰写《书谱》一文。这篇长文,文字宏丽,议论精辟,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书论;其草书墨迹,笔法流动,姿态横生。因此,被后人誉为书法史上的双璧。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评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续书评》中有言:『过庭草书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清代孙承泽评说:『书谱天真潇洒,挥臂独行,无意求全,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书谱》纸本,纵二十七点二厘米,横近七百厘米,经宋、元、明、清诸收藏家递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正文中缺损部分根据薛氏本补齐,放在最后附录部分。
《张旭 古诗四帖》
张旭,字伯高,口天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曾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性格狂放不羁,故人称『张顚』。他能诗善书,尤以狂草著名。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时人称为『二绝』。《古诗四帖》是张旭以五色彩笺草书的四首古诗,前两首是梁代诗人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诗人谢灵运的《王子赞》、《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赞》。《张旭 古诗四帖》气势奔放而不踰规矩,笔画连绵,字形变化丰富。明代书家董其昌认定此卷系张旭墨迹,后人多沿此说,但亦有人认为是赝作。这卷墨迹纵二十九厘米,横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
《宋徽宗 瘦金千字文》
公元一一二二年,宋徽宗赵佶书写本卷草书于字文。卷后落款宣和壬寅年,正值赵佶年届四十,此作为其盛年书写的成熟之作。全卷纵35.1厘米,横1172厘米,字迹99行,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这卷作品,其法出自怀素狂草一派,全长数丈,一气呵成,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此卷自宋宣和年间历经金昌明内府,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梁清标等诸家递藏。
《怀素 草书千字文》
《怀素 草书千字文》平淡娴雅,笔墨意趣老辣稚拙,为其晚年代表作。此帖明代为文征明所藏,清末为六舟僧达受所藏,又归徐少圃收藏。帖前有文嘉、宋荦、毕秋帆、六舟等题签,帖后有文征明、文嘉、王文治、何绍基、阮元等众多名家题跋。这卷墨迹,规格为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二百七十八点六厘米,为台湾林氏兰千山馆收藏,现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前,这件真迹虽曾出版过,但一些版本不是印制欠佳,便是略去众多珍贵题跋。
《赵孟頫 玄庙观重修三门记》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世祖敕命苏州城内的“天庆观”,改称“玄妙观”,并赐以匾额。至元二十七年,观内道士将殿堂修葺一新。至元三十年,玄妙观之三门得以重新修缮。大德七年,陵阳名士牟嗽应邀撰文《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赵孟俯为其书写《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碑文。时年,赵氏已年届五十。牟嗽还应邀撰文《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孟俯亦书写了《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之碑文。据有关专家考证,二记碑文当为赵氏同时书写。均系其成熟之作。
这件纸本墨迹,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计六十七行、五百五十三字。此卷后有明代学者陈继儒的一段跋文:“赏鉴家谓,玄妙观碑酷似李北海《岳麓碑》,若见苏灵芝《铁佛寺刻》,弥见松雪翁书学来历。此卷精彩可照四裔……”明代学者李日华在评说这件墨迹时指出:“文敏此书有泰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也。”与《妙严寺记》相比,此作结体方阔,行笔凝练。是初学赵字者的最佳范本之一。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