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
译序
原序
章 序说
节 风土
日本列岛 地壳的变迁 地形 气候 海流
笫二节 民族
原住民族的问题 基本民族及其混血过程 语系
第二章 古代前期
节 原始文化的展开
世界的石器时代 无土器文化 绳文式文化
弥生式文化
第二节 统一国家的建立
文献的性质 汉代的倭 魏代的倭
统一国家建立的年代 统一的过程
统一势力的所在地 国家统一与天皇的系谱译序
原序
章 序说
节 风土
日本列岛 地壳的变迁 地形 气候 海流
笫二节 民族
原住民族的问题 基本民族及其混血过程 语系
第二章 古代前期
节 原始文化的展开
世界的石器时代 无土器文化 绳文式文化
弥生式文化
第二节 统一国家的建立
文献的性质 汉代的倭 魏代的倭
统一国家建立的年代 统一的过程
统一势力的所在地 国家统一与天皇的系谱
第三节 古代国家的发展
入侵朝鲜半岛 统治半岛的消长 国内形势的演变
社会组织 文化的进步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第三章 古代后期
节 文化立国的观念
文化立国的含义 文化立国的基础 改革的具体内容
佛教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国政改革
改革国政的必要性 大化改新 政治形势的演变
《大宝律令》 官制 身份制度 土地制度
财政制度 司法制度 天皇的地位
第三节 古典文化的繁荣
奈良时代 政界的变迁 经济的进步
版图的扩大 文化的特点 学问 佛教艺术
第四节 律令政治的复兴
平安时代 严格修改律令 政治形式的完善
与社会实际相乖离 对外关系 文化 佛教学问 文学 美术
第五节 贵族政治的成熟
藤原时代 摄关政治 承平、天庆之乱
庄园制度的成熟 对外关系 佛教 学问
文学 美术
第六节 古代国家的瓦解
院政 佛教政治 佛事的世俗化
武家的兴盛 平家取得政权 文化
第四章 中世
节 武家政权的建立
武家政治的意义 讨伐平氏 武家政治的开始
武家政治机构 武家政权的建立 蒙古来袭
幕府的衰颓 社会经济情况 文化 佛教
学问与文学 美术
第二节 公武势力的对抗
时代的趋势 公家的情况 幕府的灭亡
建武中兴 中兴政治的瓦解 吉野朝廷
文学 室町幕府
第三节 中世社会的终结
时代趋势连续内乱 公武关系 平民的抬头
产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对外关系 佛教
学术与文学 美术
第五章 近世
节 统一的意识高涨
战国及织田、丰臣时代 各国群雄 分国法的发达
欧洲人的到来 织田信长的霸业 丰臣秀吉的统一
丰臣秀吉的对外政策 文化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建成
德川家康的霸业 整顿幕政 幕府的基础与机构
对外关系
第三节 国民文化的昌盛
礼教文化政治的开始 经济的发展 学问的独立
文艺的大众化 美术
第四节 封建社会的动摇
时代的趋势 幕府政治的变迁 农民的贫困
对外关系 学问 文艺 美术
第五节 武家政治的结束
幕末时代 锁国政策的结束 尊王攘夷论的崛起
穷途末路的幕府 大政奉还 官军东征
第六章 近代
节 复古维新政治
维新初期的政治 废除封建制度 调整对外关系
反政府的武力行动 经济的革新 宗教管理
教学与思潮
第二节 近代国家的发展
明治大正时代 自由民权运动 宪政的发展
大陆政策的展开 政党势力的发展
日本在国际政局中的活跃 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与思潮 文学与美术
第三节 毁灭与重建
军阀的专制 侵略战争 太平洋战争
同盟国对日本的管理 重建之路
附录:古今地名对照表
《法国史》
译者前言
导言
编 从高卢人到新教徒
章 高卢和高卢人
占据领土
自由自在的高卢人
在罗马人的桎梏下
第二章 法兰克人
西罗马帝国的骚乱
蛮族诸王定居高卢
法兰克人的新帝国
第三章 北方的小王室与南方的大诸侯
法兰西岛的小国王
王国的大诸侯
第四章 加佩王朝的伟大国君
欧洲的新起点
加佩朝与金雀花朝的斗争
菲利浦-奥古斯特统治下的法国
圣路易的两副面孔
君主制的“组织者”美男子菲利浦
第五章 百年战争
法国人的溃败
小的法国:从阿赞古尔到布尔日
收复国土
路易十一——国土的聚合者
第六章 意大利冒险
阿尔卑斯山另一侧的幻景
意大利——欧洲战争的中心
意大利战争结束时的法国
第二编 从亨利四世到拿破仑
第七章 宗教骚乱
教会分崩离析
法兰西王权和新教徒
四分五裂的法国
第八章 重建王朝
和解人亨利四世
从孔奇尼到黎世留
黎世留执政时期
马扎然和投石党
第九章 君主制
“国王职业”的发现
凡尔赛的伟大国王
“太阳”落山
第十章 受爱戴的路易时期的法国
君主制的垂亡
欧洲“启蒙时期”的法国
法国君主制的没落
第十一章 革命时刻
锁匠国王的美丽的法国
王权对抗社会
废止特权与合法革命
革命与战争
第十二章 法国控制下的欧洲:1995—1815
从独裁者罗伯斯比尔到执政官波拿巴
波拿巴——法兰西共和国的执政官
法兰西“帝国”
在欧洲冒险与对英决战
帝国的解体:1812—1814
第三编 19世纪
第十三章 30年的退缩:1815—1848
返回到六角形边界
路易十八和白旗政权
国王兼主教和“光荣的三日”
三色旗的君主政体:1830—1848
基佐和在秩序中求进步
第十四章 1848年的政治爆炸
二月的爆炸
权贵的共和国
总统和议员之间的冲突
第十五章 第二帝国的革命
在秩序中求发展:1852—1860
物质革命
走向议会制帝国:1860—1870
第十六章 不光彩的共和国
对普鲁士的战争和国内战争
前途未卜的共和国:1871—1877
共和国属于共和派
实行中庸之道的共和国面临政治危机
第十七章 共和国的发展
机会主义派的遗产
1900年的伟大的法兰西
激进派的政策
第四编 现代法国
第十八章 法国和大战(1914—1929)
欧洲烽火:1910-1914
神圣团结:1914—1917
可怕的1917年
1919年的“失败的和约”
疯狂年代的法国
第十九章 30年代的法国
法国右翼与世界危机
人民阵线
慕尼黑与“奇怪的和平”
元帅的法国
第二十章 争取解放时期的共和国
戴高乐与法国抵抗运动
新制度的诞生
重建与复兴
政局的动荡
第二十一章 第五共和国
法国的奇迹
戴高乐共和国的非殖民化:1958—1962
戴高乐将军的重大决策:1962—1969
继承者
大事记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中国史(上下册)》
上册
序例
绪论
篇 上古史
章 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四章 三王时代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二篇 中古史(上)
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三章 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 汉朝的武功
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
第六章 社会革命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
第八章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二篇 中古史(中)
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二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三章 南北朝
第四章 军阀和异族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三章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
第三篇 近古史(上)
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下册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五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四篇 近世史(上)
章 明朝的对外
第二章 明朝的内治
第三章 清朝的兴起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二章 成同时的大内乱
第三章 藩属的丧失
第四章 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五章 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
第五篇 现代史
章 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国耻
第四章 帝制复辟和护法
第五章 南北分裂后的变故
第六章 近的蒙藏
第七章 近的交涉
第八章 近的财政
《英国史(上下)》
上册
译者序
著者序
绪论
卷 种族的混合 自古迄诺曼征服
概说
章 始祖 伊比利亚人及塞尔特人
第二章 罗马不列颠
第三章 诺尔狄克人侵占的初幕 盎格鲁萨克森征服
第四章 地中海势力的重起,耶教的回复
第五章 诺尔狄克人第二次的入侵 外琴人的留居及势力
第六章 后期萨克森英吉利的生活状态 封建主义的蚕侵克弩特及诺尔狄克人的海上帝国
第七章 海斯顶斯以前之诺曼征服 1042-1066
第八章 诺曼征服的完成及诺曼制度的建立 1066-1135
第二卷 民族的造成 自诺曼征服迄宗教改革
概说
章 无政府状态及王权的复振 采地制的发达
第二章 寺院生活 教国关系 及新的法院和法律
第三章 十字军 宪政的肇始
第四章 中古的会社生活 国会的发展
第五章 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
第六章 百年之战 英吉利语言之起
第七章 黑死 罗拉特派
第八章 国会的发达 玫瑰之战
第三卷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海权推铎尔时期
概说
章 推铎尔的政府 社会及经济的变迁
第二章 新的宗教潮流 海事及海军
第三章 钦定的及国会的宗教改革
第四章 抗议教及公教的插戏
第五章 依利萨伯及教社问题的解决 苏格兰的宗教改革
第六章 英吉利海权的肇始
第七章 伟大的依利萨伯时代 威尔士及爱尔兰
下册
第四卷 国会的自由及海外膨胀斯图亚特时期
第五卷 海权华族政治及工业革命的初期 自乌得勒支迄滑铁卢
第六卷 机器时代的海权及民主政治的趋近 汉诺威王朝的后期
结论 1901—1918
1770年以来的内阁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