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版)
作者:赵敦华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9
丛书:博雅大学堂·哲学
页数:396    
版本:2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301243145
ISBN-10:7301243146 
去豆瓣看看    第二版序言/1
  导论/1
  第一篇黑格尔之后
  第一章非理性主义者/
  第一节叔本华/
  一、 表象世界/
  二、 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三、 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及其出路/
  第二节尼采/
  一、 文化批判的肇始/
  二、重估一切价值/
  三、 “真理是不可辩驳的谬误”/
  四、 “体系意志是正直的匮乏”/
  五、 “非道德主义”/
  六、 “上帝死了”/
  七、 虚无主义:从消极到积极/
  八、 “超人”和“永恒轮回”/
  第三节克尔凯郭尔/
  一、 人生体验和间接沟通/
  二、 生存的真理/
  三、 恐惧与绝望/
  四、 生存三领域/
  第四节柏格森/
  一、 意识和绵延/
  二、 形象与世界/
  三、 生命之流与直觉主义/四、 封闭社会与开放社会/
  第二章德国“精神科学”的哲学//
  第一节新康德主义/
  一、 西南学派//
  二、马堡学派/
  三、 卡西尔/
  第二节狄尔泰/
  一、 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的划界/
  二、 描述和分析心理学/
  三、 精神科学的历史方法/
  四、 作为哲学认识论的解释学/
  第三节布伦塔诺/
  一、 意向性理论/
  二、 心理现象的三种类型/
  三、 物论/
  插叙迈农的存在论
  第三章实用主义/
  第一节皮尔士/
  一、 探究信念的科学方法/
  二、 清楚思维的原则/
  三、 实效主义/
  四、 形而上学的纯化/
  第二节詹姆斯/
  一、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二、 彻底经验主义/
  三、 信仰的权利/
  第三节杜威/
  一、 工具主义/
  二、 实验主义/
  三、 发生学方法/
  四、 经验的自然主义/第二编“哲学革命”
  第一章分析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弗雷格/
  一、 命题函项/
  二、 逻辑实在论/
  三、 含义与指称/
  第二节罗素/
  一、 外在关系说/
  二、 罗素悖论/
  三、 摹状词理论/
  四、 逻辑原子主义/
  第三节早期维特根斯坦/
  一、 世界的逻辑结构/
  二、 图式论/
  三、 语言的界限/
  四、 神秘主义/
  第四节维也纳学派/
  一、 证实原则/
  二、 物理语言和现象语言/
  三、 排拒形而上学/
  四、 伦理规范的意义问题/
  五、 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反思/
  第二章现象学运动/
  第一节胡塞尔/
  一、 意向性理论/
  二、 先验自我/
  三、 生活世界/
  第二节海德格尔/
  一、 现象学的存在论/
  二、 “此在”的生存/三、 “此在”的显现方式/
  四、 “此在”显示的时间性/
  五、 后期海德格尔/
  第三节梅洛—庞蒂/
  一、 行为的结构/
  二、 现象学的方法/
  三、 身体—主体/
  四、 知觉世界/
  五、 肉身本体论/
  第三编文化批判哲学
  第一章存在主义/
  第一节萨特/
  一、 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分/
  二、 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
  三、 自在与自为/
  四、 绝对自由/
  五、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加缪/
  一、 荒谬问题/
  二、 反抗的人/
  第三节有神论的存在主义/
  一、 马塞尔/
  二、 雅斯贝尔斯/
  第二章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节社会批判理论/
  一、 意识形态批判/
  二、 “工具理性”批判/
  三、 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尔库塞/
  一、 理性辩证法/二、 “爱欲”与人的解放/
  三、 发达工业社会批判/
  第三节哈贝马斯/
  一、 危机与批判/
  二、 社会科学的哲学/
  三、 社会交往理论/
  四、 商谈伦理学/
  第三章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第一节列维—斯特劳斯/
  一、 人类学和哲学/
  二、人类学的结构分析/
  三、 人是意指动物/
  第二节阿尔都塞/
  一、 反人道主义/
  二、 意识形态的下意识/
  三、 “认识论断裂”/
  第三节福柯/
  一、 结构和解构/
  二、 疯癫与理性/
  三、 知识型/
  四、 政治解剖学/
  五、 “生命—权力”的历史流变/
  第四节德勒兹/
  一、 欲望—机器/
  二、 “欲望”与“革命”/
  三、 游牧思想/
  第五节德里达/
  一、 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 替补的逻辑/
  三、 哲学的边缘/
  四、 “延异”与“撒播”/五、 解构的来源/
  插叙:哈贝马斯的后现代主义批判/
  第四章解释学/
  第一节伽达默尔/
  一、 哲学解释学/
  二、 有效历史/
  三、 语言和文本解释/
  四、实践哲学/
  第二节保罗·利科/
  一、 象征引起意义/
  二、 信仰与理解的解释学循环/
  三、 文本解释的自我理解/
  第四编面对日常世界的英美哲学
  第一章后期维特根斯坦/
  一、 “语言—游戏”说/
  二、 家族相似/
  三、 “遵守规则”的悖论/
  四、 “治疗型”哲学/
  第二章日常语言分析哲学/
  第一节赖尔/
  第二节奥斯丁/
  第三节 斯特劳森/
  一、 逻辑的性质/
  二、 描述性的形而上学/
  第三章分析的实用主义/
  第一节蒯因/
  一、 “本体论承诺”和自然主义/
  二、 整体主义的句子系统/
  三、 译不准定理/
  第二节实在与真理/一、 克里普克/
  二、 戴维森/
  三、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四、 普特南/
  第三节罗蒂/
  一、 “心灵之镜”的笛卡儿—康德模式/
  二、 分析哲学的自我消亡/
  三、 后哲学的文化/
  第四章英美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
  第一节卡尔·波普尔/
  一、 证伪主义/
  二、 三个世界/
  三、 历史主义批判/
  第二节社会历史学派/
  一、 库恩/
  二、 拉卡托斯/
  三、 费耶阿本德/
  四、 后现代科学哲学/
  第三节自由主义/
  一、 自由主义的困境/
  二、 罗尔斯的正义论/
  三、 诺齐克的资格正义论/
  第四节社群主义/
  一、 麦金泰尔的“德性伦理”/
  二、 泰勒的“现代性之隐忧”/
  三、 桑代尔的“自由主义局限”/
  插叙罗尔斯的回应/
  参考文献
  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前任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人文学部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哲学分会主席。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版)》首版于2001年,是我社哲学类教材的重头产品。这是十多年来作者头次对本书做出修订,主要是依据近年来西方哲学原著方面的翻译进展,对书中内容做出修订。
      这部《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终结的标志,将“西方现代哲学”不仅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而且作为一个与“传统”相对应的表示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理论性概念,描述了黑格尔之后,即从19世纪后期一直到现在的西方哲学众多的思想、观点、理论、流派,通过哲学史料的排比,重新建构富于思辨性的哲学论证过程。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