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套装共2册)《观亭说茶 鉴茶 泡茶 茶艺》《观亭说茶 茶饮 茶膳 茶疗》
《观亭说茶 鉴茶 泡茶 茶艺》
上篇:认识中国茶
Part 01
中国茶四大产区
◆江南茶区 自然条件好,茶叶产量高
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3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名茶甚多
名茶多以产地命名
◆华南茶区 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华南茶有着浓厚的平民气息
高温多雨土壤肥
汇集了中国大叶种茶树
特产名茶饮誉世界
台湾处处有好茶
◆西南茶区 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起点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古茶树多生长在此
特产名茶多种多样
◆江北茶区 茶叶品质独特
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好茶
温差大,茶树品质好
茶树抗寒性能高
特产名茶品质佳
Part 02
中国茶六大类
◆茶变六色成六类
茶叶因发酵程度不同而颜色不同
不同茶种适制不同的茶叶
◆绿茶是长子,诞生于唐代
唐代之前无茶类之分
绿茶诞生最早,子孙最多
宋代开始了炒青绿茶
明代炒青绿茶大发展
炒青技术让绿茶名品辈出
◆黄茶老二,诞生于中唐
黄茶产生于无意间
黄茶生于中唐,成长于明清
黄茶品质接近绿茶常被误解
◆黑茶老三,诞生于明代中期
边疆少数民族的最爱
黑茶之黑源于发酵
◆红茶老四,诞生于明代中后期
红茶诞生于“加工事故”
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红茶祖籍福建却遍布世界
◆乌龙茶(青茶)老五,出生在明末
外红里绿的乌龙茶(青茶)
产地不同分类不同
◆白茶小兄弟,产生于清末
既古老又现代的白茶
安吉白茶和福建白茶的区别
Part 03
中国茶品鉴八大因子
◆外形和内质各四大因子
外形四因子:条索、色泽、整碎、净度
内质四因子: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专业评茶师如何评审茶叶
◆中国茶品鉴术语
条索形态术语
色泽外形术语
香气术语
滋味术语
茶叶品鉴常用的虚词
常用于茶叶审定的其他术语
Part 04
茶道三君子
◆中国茶道的发展脉络
发乎神农
周武王纳茶为贡
西汉饮茶成风
秦汉调饮煮茶法
唐代陆羽创制煎茶法
宋元斗茶成风
明代散茶泡饮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
茶中有道,道中有艺
饮茶三境界:喝茶、品茶、斗茶
◆茶——茶道的主题
茶的鉴赏
判断新茶与陈茶
分辨名茶的真伪
◆水为茶之母
好茶需要好水泡
现代人饮茶择水的标准
◆器为茶之父
茶具之美莫过于中国
依茶选具有讲究
中篇.细说中国茶“六兄弟”
Part 01
青汤青叶之绿茶
◆绿茶的特点
绿茶是不发酵茶
中国绿茶总产量最高、品种最多
◆绿茶加工工艺
干燥:形式有三种,成品各不同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晒青绿茶
蒸青绿茶
◆绿茶品鉴必知
绿茶品质的鉴别
绿茶冲泡两法:上投法、中投法
绿茶冲泡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素
绿茶饮用宜忌
绿茶储存五忌
◆绿茶与茶具的完美结合
细嫩名贵绿茶用玻璃杯
中高档绿茶用瓷杯
低档绿茶用茶壶
◆名优绿茶品鉴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都匀毛尖
信阳毛尖
六安瓜片
恩施玉露
金奖惠明
安吉白茶
神鹊白茶
溧阳天目湖白茶
太平猴魁
庐山云雾
黄花云尖
野兰香茶
Part 02
黄叶黄汤之黄茶
◆黄茶特点和种类
于观亭,茶叶加工高级工程师,中国近40年茶业发展见证人茶文化研究员。现任中茶院名誉院长、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曾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等部委从事茶叶科研、加工、贸易等工作。
曾任商业部茶畜局加工处处长、商业部农副土特产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曾任中健茶业公司经理、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茶业产销集团董事长。
曾任全国供销总社茶叶加工工程师、商业部茶叶加工高级工程师、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高级经济师、商业部茶叶加工检验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全国茶叶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商业机械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兼茶叶机械标准委员会主任等职。
曾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或副会长等职。
曾获建国60年茶亊功勋奖、吴觉农茶学功勋奖,被评为2011年国际十大著名茶人。
作者于观亭将茶叶领域40年的成果汇成此书,将六大茶类亲切比喻成“中国茶六兄弟”,将中国茶道的茶、水、器比喻成“茶道三君子”,将几十种茶叶的辨识、冲泡、品鉴多角度展现出来,让读者不仅能从直观上了解茶叶品鉴的要素,还能从茶叶品鉴的“八大要素”分辨茶叶的品质。将茶艺上升到茶道的层面,并用图片和视频两种形式展现出茶艺的多姿多彩。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