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复兴方阵:周有光系列(套装共2册)《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对话周有光》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目录
第一编 百岁口述传记
一常州青果巷
二 育志小学
三 常州中学
四 五四运动
五 圣约翰大学
六 光华大学
七 拉丁化运动
八 妻子张允和
九 “流水式”的恋爱
十 “举杯齐眉”
十一 四姐妹
十二 连襟沈从文
十三 留学日本
十四 抗日战争
十五 从上海到四川
十六 “左”倾幼稚病
十七 美国生活
十八 和爱因斯坦聊天
十九 环游世界
二十 美国归来
二十一 上海的变化
二十二 文字改革委员会
二十三 新陋室铭
新陋室铭
二十四 昆曲研习社
二十五 宁夏五七干校
二十六 “专家专家,专门在家”
二十七 重游欧美
二十八 家庭文化
二十九 “周百科”
三十 晚年所思
三十一 长寿之道
第二编 记忆的碎片
少年家学
坐独轮车上大学
圣约翰大学的依稀杂忆
抗战八年
故人风流
“文革”劫难
大雁粪雨
暮年生活
“傻瓜电脑”的趣事
八十六岁的老太学电脑
按钮娃娃
十二岁的女孩看了一天就能打字
十三岁的女孩要提出中文打字倡议书
有书无斋记
在纪念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
示》五十周年活动上的讲话
窗外的大树风光
失落了的欢欣
地球缩小了,胸襟要开阔
张允和的乐观人生
——《曲终人不散——张允和自述文录》前言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
——《见闻随笔》前言
聊天的记录
——《学思集》后记
回首百年
——《百岁新稿》自序
《〈伊索〉的舞台艺术》序
世纪的来客
——《二十一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耄耋文存》前言
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现代文化的冲击波》前言
残酷的自然规律
——《浪花集》后记
第三编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跟林汉达先生一同看守高粱地的时候
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
语文大众化
乐观主义
三化和三性
怀念敬爱的张寿镛校长
切音字运动百年祭
一目了然初阶
“思入风云变态中”
两个发展层次
五百年一次飞跃
卢戆章:切音字运动的开创者
蔡元培:现代新教育的开创者
提倡国语和白话文
提倡注音符号和拉丁化
提倡“世界语”
瞿秋白:中文拉丁化的创导人
新时代的先驱者
瞿秋白先生的语言观
瞿秋白先生的文字观
附录 :瞿秋白方案和三种方案的比较
黎锦熙:语文现代化的先驱
黎锦熙先生和语文现代化
胡愈之引导一代青年
高瞻远瞩
“爱斯不难读”
“手头字”
“大众语”
文字改革
冲破中世纪的黑暗
叶籁士:左翼语文运动的倡导者
新文化、新语文
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吴玉章和拉丁化运动
倪海曙:拉丁化运动的旗手
胡乔木:智慧的巨星
扩大白话文运动的成果
扩大汉字简化的范围
解决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难题
村野辰雄:日语罗马字的旗手
魏建功:台湾普及国语的开创者
陈望道:革命教育家
现代进步思潮的先驱者
现代语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跟倒退逆流作不妥协的斗争
罗常培: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家
王力:龙虫并雕的语言学家
吕叔湘:语法学大师
林汉达:大众化的教育家
向传统教育挑战
参加扫盲工作
研究拼音文字
编写历史故事和提倡成语通俗化
姜椿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创办人
大百科全书和拼音序列
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
刘尊棋:《中国日报》的创办人
纽约初见
香港重逢
主持《简明不列颠》
创办英文《中国日报》
张志公:实用语法学家
曾世英:现代地图学的开创者
开创现代地图学的新纪元
与大学者为友
逆境中有顺境
郑权伯:水利学大师
良师益友
海上论文
章乃器:胆识过人的银行家
第四编 我和语文现代化
回忆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
我和语文现代化
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使文字改革跟语言学挂钩
找寻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的地位
研究信息化时代的中国语文问题
《汉字改革概论》序言
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一 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
二 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前言
《人类文字学浅说》前言
《字母的故事》前言
为什么要讲《字母的故事》
《字母的故事》讲些什么
《今日花开又一年》序言
《现代汉字学》序言
《比较文字学初探》后记
《汉字改革概论》三版序言
周有光先生事略
《对话周有光》目录
第一编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周有光访谈录
让学生的兴趣自由生长——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汉语的今天——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今天——怎么看英文汉字混用?要不要保
持汉语纯洁性呢?
政府、学术界该怎么做?——“彗星词”与规
范化
怎么研究汉字呢?——必须了解世界才能了解中国
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未来——能和英语成为世界的两大主要
语言吗?
周有光:如果不改行,我也很可能是个大右派
记者手记
周有光:一○五岁从世界看中国
沈从文的本事比我大
要以世界视角看中国
我们很多社会科学处于玄学阶段
周有光:全球化时代要“重估一切价值”
要改的是国情,不是民主
中国改革是半步半步走的
国际现代文化没有一个国家是能够拒绝的
要用全球化的视角解读历史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要求进步,必须先退出误区
敢怒不敢言
知识无国界,知识分子也无国界
百岁老人周有光: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
了解伊斯兰教国家的民主运动,先从“全球化”
谈起
今天的民主化运动的独特之处在于 :群众进步了,
群众要民主
中国道路,从历史误区中回到跑道
苏联的历史全盘颠覆了
“两头真”知识分子回看年轻时的理想
民主是轨道,是谁也不能违背的一条规则
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
周有光:回首百年,纵论辛亥革命
革命不革命要看它是进步还是退步
提高对慈禧的评价是错误的
康有为前进了半步,孙中山跨出了一步
三千年的历史大趋势
第二编 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
旧事重提谈拼音——庆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五十周年
人类文化问题的再思考
人类文化的结构
人类文化的运动
华夏文化如何弘扬
什么是华夏文化
如何使华夏文化现代化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周有光、马国川对话录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
周有光、欧阳中石:谈东西方教育差异化发展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让汉字走向世界,
汉字走向世界需要拼音来帮助
汉语拼音方案就把汉字发音全部统一起来
全世界的人都是生活在双文化当中
拼音不是文字,可是拼音有用处,拼音的用处还
在扩大
汉语热就汉语热,汉语不热的时候,就是因为它
已经饱和了
汉语要变成世界语言了,恐怕要相当长的时间
北大提出传承问题,是很了不起的设想,证明了
北大的精神
周有光:一○六岁再谈“改”文字
语文现代化符合历史需要 :“人家笑我们几个字母
搞了三年,其实不止三年”
要让全世界华人懂得汉语 :“当今文化是国际现代
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
周有光趣事
第三编 一生有光
专访周有光
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忧天下,
仁人奋起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关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复杂
学问
不得不学的国际现代文化
喝星巴克、看最新大片的新潮老头
访问周有光
周有光:我不是汉语拼音之父
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是兴趣使然
不分彼此的国际现代文化
中文可能在世界流行吗?
网络语言不影响整体
爱情要有爱有敬
记者手记
“国学”二字说不通
文化与“国学”
从四小龙崛起谈“新儒学”
儒外学术对儒学的冲击
所谓“天人合一”
光华大学纪事——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国学了不起,但是要现代化”——专访一○六岁著
名学人周有光
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
汉字简化并不是要废除繁体字
儒学很有用去是去不掉的
附 录 周有光著作单行本书目
第一编 百岁口述传记
一常州青果巷
二 育志小学
三 常州中学
四 五四运动
五 圣约翰大学
六 光华大学
七 拉丁化运动
八 妻子张允和
九 “流水式”的恋爱
十 “举杯齐眉”
十一 四姐妹
十二 连襟沈从文
十三 留学日本
十四 抗日战争
十五 从上海到四川
十六 “左”倾幼稚病
十七 美国生活
十八 和爱因斯坦聊天
十九 环游世界
二十 美国归来
二十一 上海的变化
二十二 文字改革委员会
二十三 新陋室铭
新陋室铭
二十四 昆曲研习社
二十五 宁夏五七干校
二十六 “专家专家,专门在家”
二十七 重游欧美
二十八 家庭文化
二十九 “周百科”
三十 晚年所思
三十一 长寿之道
第二编 记忆的碎片
少年家学
坐独轮车上大学
圣约翰大学的依稀杂忆
抗战八年
故人风流
“文革”劫难
大雁粪雨
暮年生活
“傻瓜电脑”的趣事
八十六岁的老太学电脑
按钮娃娃
十二岁的女孩看了一天就能打字
十三岁的女孩要提出中文打字倡议书
有书无斋记
在纪念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
示》五十周年活动上的讲话
窗外的大树风光
失落了的欢欣
地球缩小了,胸襟要开阔
张允和的乐观人生
——《曲终人不散——张允和自述文录》前言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
——《见闻随笔》前言
聊天的记录
——《学思集》后记
回首百年
——《百岁新稿》自序
《〈伊索〉的舞台艺术》序
世纪的来客
——《二十一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耄耋文存》前言
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现代文化的冲击波》前言
残酷的自然规律
——《浪花集》后记
第三编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跟林汉达先生一同看守高粱地的时候
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
语文大众化
乐观主义
三化和三性
怀念敬爱的张寿镛校长
切音字运动百年祭
一目了然初阶
“思入风云变态中”
两个发展层次
五百年一次飞跃
卢戆章:切音字运动的开创者
蔡元培:现代新教育的开创者
提倡国语和白话文
提倡注音符号和拉丁化
提倡“世界语”
瞿秋白:中文拉丁化的创导人
新时代的先驱者
瞿秋白先生的语言观
瞿秋白先生的文字观
附录 :瞿秋白方案和三种方案的比较
黎锦熙:语文现代化的先驱
黎锦熙先生和语文现代化
胡愈之引导一代青年
高瞻远瞩
“爱斯不难读”
“手头字”
“大众语”
文字改革
冲破中世纪的黑暗
叶籁士:左翼语文运动的倡导者
新文化、新语文
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吴玉章和拉丁化运动
倪海曙:拉丁化运动的旗手
胡乔木:智慧的巨星
扩大白话文运动的成果
扩大汉字简化的范围
解决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难题
村野辰雄:日语罗马字的旗手
魏建功:台湾普及国语的开创者
陈望道:革命教育家
现代进步思潮的先驱者
现代语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跟倒退逆流作不妥协的斗争
罗常培: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家
王力:龙虫并雕的语言学家
吕叔湘:语法学大师
林汉达:大众化的教育家
向传统教育挑战
参加扫盲工作
研究拼音文字
编写历史故事和提倡成语通俗化
姜椿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创办人
大百科全书和拼音序列
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
刘尊棋:《中国日报》的创办人
纽约初见
香港重逢
主持《简明不列颠》
创办英文《中国日报》
张志公:实用语法学家
曾世英:现代地图学的开创者
开创现代地图学的新纪元
与大学者为友
逆境中有顺境
郑权伯:水利学大师
良师益友
海上论文
章乃器:胆识过人的银行家
第四编 我和语文现代化
回忆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
我和语文现代化
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使文字改革跟语言学挂钩
找寻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的地位
研究信息化时代的中国语文问题
《汉字改革概论》序言
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一 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
二 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前言
《人类文字学浅说》前言
《字母的故事》前言
为什么要讲《字母的故事》
《字母的故事》讲些什么
《今日花开又一年》序言
《现代汉字学》序言
《比较文字学初探》后记
《汉字改革概论》三版序言
周有光先生事略
《对话周有光》目录
第一编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周有光访谈录
让学生的兴趣自由生长——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汉语的今天——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今天——怎么看英文汉字混用?要不要保
持汉语纯洁性呢?
政府、学术界该怎么做?——“彗星词”与规
范化
怎么研究汉字呢?——必须了解世界才能了解中国
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未来——能和英语成为世界的两大主要
语言吗?
周有光:如果不改行,我也很可能是个大右派
记者手记
周有光:一○五岁从世界看中国
沈从文的本事比我大
要以世界视角看中国
我们很多社会科学处于玄学阶段
周有光:全球化时代要“重估一切价值”
要改的是国情,不是民主
中国改革是半步半步走的
国际现代文化没有一个国家是能够拒绝的
要用全球化的视角解读历史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要求进步,必须先退出误区
敢怒不敢言
知识无国界,知识分子也无国界
百岁老人周有光: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
了解伊斯兰教国家的民主运动,先从“全球化”
谈起
今天的民主化运动的独特之处在于 :群众进步了,
群众要民主
中国道路,从历史误区中回到跑道
苏联的历史全盘颠覆了
“两头真”知识分子回看年轻时的理想
民主是轨道,是谁也不能违背的一条规则
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
周有光:回首百年,纵论辛亥革命
革命不革命要看它是进步还是退步
提高对慈禧的评价是错误的
康有为前进了半步,孙中山跨出了一步
三千年的历史大趋势
第二编 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
旧事重提谈拼音——庆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五十周年
人类文化问题的再思考
人类文化的结构
人类文化的运动
华夏文化如何弘扬
什么是华夏文化
如何使华夏文化现代化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周有光、马国川对话录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
周有光、欧阳中石:谈东西方教育差异化发展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让汉字走向世界,
汉字走向世界需要拼音来帮助
汉语拼音方案就把汉字发音全部统一起来
全世界的人都是生活在双文化当中
拼音不是文字,可是拼音有用处,拼音的用处还
在扩大
汉语热就汉语热,汉语不热的时候,就是因为它
已经饱和了
汉语要变成世界语言了,恐怕要相当长的时间
北大提出传承问题,是很了不起的设想,证明了
北大的精神
周有光:一○六岁再谈“改”文字
语文现代化符合历史需要 :“人家笑我们几个字母
搞了三年,其实不止三年”
要让全世界华人懂得汉语 :“当今文化是国际现代
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
周有光趣事
第三编 一生有光
专访周有光
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忧天下,
仁人奋起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关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复杂
学问
不得不学的国际现代文化
喝星巴克、看最新大片的新潮老头
访问周有光
周有光:我不是汉语拼音之父
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是兴趣使然
不分彼此的国际现代文化
中文可能在世界流行吗?
网络语言不影响整体
爱情要有爱有敬
记者手记
“国学”二字说不通
文化与“国学”
从四小龙崛起谈“新儒学”
儒外学术对儒学的冲击
所谓“天人合一”
光华大学纪事——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国学了不起,但是要现代化”——专访一○六岁著
名学人周有光
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
汉字简化并不是要废除繁体字
儒学很有用去是去不掉的
附 录 周有光著作单行本书目
周有光,1906年生,原名周耀平,江苏常州人。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解放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本套书中《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记忆的碎片”、“回顾语言学界往事”、“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
本套书中《对话周有光》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与诸多知名媒体、文化名人对话时的访谈文集。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为“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第二编为“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第三编为“一生有光”。
本套书中《对话周有光》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与诸多知名媒体、文化名人对话时的访谈文集。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为“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第二编为“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第三编为“一生有光”。
比价列表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