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作者:刘述先著
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1
丛书:儒家传统与当代中国书系
页数:648
定价:148.00 元
ISBN-13:9787553401515
ISBN-10:755340151X 
去豆瓣看看    增订三版序
  增订版序
  自 序
  第一部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朱子早年的教育环境与思想发展转变的痕迹
  一、前 言
  二、朱子的父亲对于朱子的影响
  三、朱子少年时代几位老师的影响
  四、朱子本人的性格、志趣,
  以及读书求进所下的工夫
  五、青年时期出入老佛的阶段
  六、由诗文中看朱子思想转变的痕迹
  第二章 朱子从学延平的经过
  一、延平之学术渊源与学风
  二、由父执而师事,
  朱子从游延平的经过
  三、延平思想的独特形态
  四、结 语
  第三章 朱子参悟中和问题所经历的曲折
  一、缘 起
  二、延平初逝时朱子的心境
  三、朱子与南轩对于中和问题的讨论
  以及旧说形成之年份与背景之探测
  四、中和新说之发端与完成
  五、中和新说下之书函与议论
  六、朱子晚年对于涵养、致知问题之定见
  第四章 朱子对于仁的理解与有关仁说的论辩
  一、朱子对于仁说的酝酿、论辩、
  以及撰写的过程的考察
  二、今本仁说所涵之义理架构之解析
  三、与张南轩论仁说
  四、与胡广仲等论知觉、观过知仁等问题
  五、结 语
  第二部 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
  第五章 朱子思想之心性情三分架局
  一、概 说
  二、朱子对于性的了解
  三、朱子对于情的重视
  四、朱子哲学思想的枢纽点:心(注七)
  五、结 语
  第六章 朱子理气二元不离不杂的形上学
  一、概 说
  二、朱子论理气
  三、朱子论太极
  四、朱子论阴阳
  五、朱子论道器
  六、朱子论体用
  七、朱子论天人
  八、 结 语
  第三部 朱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
  第七章 朱子与现实政治以及功利态度之对立
  一、朱子的生命所开出的恢弘架局
  二、朱子生平的回顾(注一)
  三、道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四、道德与功利的分疏:
  朱子与陈同甫的辩论
  五、结 语
  第八章 道统之建立与朱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之衡定
  一、引 言
  二、朱子的辟佛
  三、朱子建立道统的理据
  四、朱陆异同的一重公案:
  五、道统之分疏与朱子在中国思想史上
  地位之衡定
  第九章 王学与朱学:阳明心学之再阐释
  一、引 言
  二、阳明唯心哲学的第一义:
  “心外无物”之阐释
  三、阳明唯心哲学的第二义:
  “人是天地的心”之阐释
  四、阳明唯心哲学的第三义: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之阐释
  五、阳明“四句教”的再阐释
  六、阳明心学的渊源与评价
  第十章 朱子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引 言
  二、由现代的观点看朱子建立道德
  形而上学之不足
  三、由现代的观点看朱子对于
  践履论的贡献
  四、由现代的观点检讨朱子建立
  宇宙论的方式之得失
  五、由现代的观点看朱子建立概念性的
  科学知识之不足
  六、由现代的观点看朱子之政治论之必指向
  一民主的道路
  七、结 语
  附 录:
  一 、朱子年谱要略
  (摘自钱穆:朱子新学案)
  二、朱子的师承
  (摘自范寿康:朱子及其哲学)
  三、朱子的学派及影响
  (摘自范寿康:朱子及其哲学)
  四、论阳明哲学之朱子思想渊源
  五、朱子的仁说、太极观念与道统问题的再省察
  -参加国际朱子会议归来记感
  六、由朱熹易说检讨其思想之特质、
  影响与局限
  七、朱熹的思想究竟是一元论或是二元论
  刘述先,江西吉安人,1934年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等职。著有《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文化哲学的试探》、《生命情调的抉择》、《中国哲学与现代化》、《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文化与哲学的探索》、《中西哲学论文集》、《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传统与现代的探索》、《当代中国哲学论》、《儒家思想意涵之现代阐释论集》等专著,发表英文论文数十篇。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对朱熹哲学思想的介绍分三部:第一部着重于介绍朱熹思想演变从早岁至成熟期前对于生活、师承及中和说与仁说的讨论。第二部主述朱熹思想体系,以心性情及理气论为阐述架构。第三部讨论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作者在写作的安排上巨细靡遗地徵引朱熹文献以为思想发展的脉络说明,以及论理深浅的层层演绎,这是本书值得肯定之处。也是因此之故,朱熹思想的种种论述脉络及面向皆得彰显,因此作者愿意再为强调,作为研究朱熹哲学的入门书及基本教材,本书当为必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