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
作者:郑永流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4
丛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页数:272    
版本:3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301255605
ISBN-10:7301255608 
去豆瓣看看    导言 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1何谓法律人
  2法律人为定分止争而生
  3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4法律方法与法治
  5本书体系体例与使用建议
  第一章认识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的发生
  11事实与规范不对称
  12事实与规范不对称的原因
  2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21法律方法是法律应用中的方法
  22法律方法的体系
  3法律方法的功能
  31方法改变前提,前提改变结论,结论改变行为
  32功能发生的机理
  4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
  41 宪法的特点及方法
  4  2 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方法之比较
  5法律方法是法定的吗
  51中国合同法的解释条款
  52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民法典的解释条款
  6法律方法论
  61法律方法的性质
  62法律方法的范围
  7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71称谓
  72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关系
  73统合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74法律方法论与法学
  8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81思维
  82法律思维
  83法律思维的要义
  第二章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1判断力对法律人的意义
  2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21处理事实
  22提出案件问题
  3寻找规范
  31法源
  32法源的顺序
  4分析事实构成
  41规范
  42法律规则及结构
  43法律原则及类型
  44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比较及关系
  5建构大前提
  6涵摄
  61含义
  62涵摄的过程
  7作出结论
  第三章法律判断形成的基础方法
  1何谓基础方法
  11推论与亚推论
  12推论——引出必然性结论
  13亚推论——引出或然性结论
  14“实质推理”非推理而是权衡
  2演绎
  21演绎的过程:从一般到特殊
  22演绎结论的确定性
  23演绎发生的时间
  24演绎的类型
  3归纳
  31归纳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
  32归纳的功用:一般规则的获取
  33归纳的局限性:归纳不完全
  4设证
  41设证的过程:从特殊经由一般到特殊
  42设证的功用:确定思考方向
  43假设原因
  5小结
  51演绎为推论,归纳和设证是亚推论
  52演绎、归纳和设证的风险度
  6类比
  61类比不是推论而是彼此比较
  62类比的造法性
  63类比与比喻、归纳
  64类比与归纳、设证、演绎协同作用
  7论证
  71论证的含义与法律论证的目的
  72法律论证的对象
  73法律论证的类型
  74论证与其他方法
  8诠释
  81诠释非方法
  82诠释与解释
  83诠释与论证、推论
  第四章建构小前提的方法
  1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
  2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21“评价”
  22“求真”
  23建构小前提的方法的类型
  3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
  31前理解
  32诠释循环与等置
  33对生活事实进行法律评价
  4求物质性之真的方法
  41查明
  42证明
  43推定
  5求言辞之真的方法
  51认定言辞证据的工作方法
  52认定言辞证据的逻辑方法
  第五章理解法律行为的方法
  1法律行为的双重性质
  2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21法理学上的含义
  22民法上的含义
  23行政法上的含义
  3民法中法律行为的理解方法
  31意思表示的理解方法的标准
  32意思表示的理解对象
  33民事行为和商事行为的意思认定
  34意思表示的理解方法
  4对合同的理解的特别问题
  41法律解释与合同理解
  42格式条款和格式合同的理解
  43合同漏洞的填补
  44遗嘱的理解
  5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
  51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立场与方法
  52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举例
  53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举例
  第六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1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解释
  11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文本
  12法律解释的目的——确定立法者的原意
  13确定立法者原意的方法——法律解释及体系构成
  2字义解释
  21平义解释
  22扩张解释
  23限制解释
  3体系解释
  31体系解释的根据
  32体系解释的效力等级标准
  4历史解释
  41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
  42历史解释使用的资料
  5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
  51法院的意见
  52立法解释与立法、司法解释之间的位阶关系
  6客观目的探究
  61客观目的探究的发生条件
  62何谓客观目的
  63客观目的探究的结果
  7法律修正及方法
  71明显的内容错误
  72条文编排疏忽
  8正当违背法律
  第七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二)——无法律规定的情形
  1何谓法律漏洞
  11含义
  12为何有法律漏洞
  2法律漏洞的类型
  21原初漏洞与继发漏洞
  22私法漏洞与公法漏洞
  3有类似的规范参照——类比
  31制定法的类比
  32法的类比
  33轻重相举
  34扩张解释与类比
  4无类似的规范参照——法律补充
  41习惯法补充
  42法官法补充
  43法理、学说补充
  44政策补充
  5事项列举穷尽——反向推论
  51反向推论的原理
  52法律对反向推论的规定
  53反向推论的结果不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54反向推论的结果不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55反向推论适用的条件
  6填补法律漏洞方法的选择和总结
  第八章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式
  1法律原则
  11法律原则的特征
  12法律原则之功用
  2原则的类型
  21制定法外原则
  22制定法内原则
  3原则与规则比较及关系
  4原则的适用
  41适用条件
  42制定法外原则的适用
  43制定法内原则的适用
  5原则之间的冲突及解决
  51原则冲突及冲突类型
  52冲突的解决方法
  6一般条款
  61含义
  62区别
  63一般条款的适用
  7不确定概念
  71不确定概念实例
  72不确定概念的分类
  73不确定概念与法律漏洞
  74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式
  第九章作出法律结论的方法
  1演绎前的等置
  2法律结论由演绎得出
  21在载人汽车中盗窃案
  22泸州遗产继承案
  3法律方法体系大观
  4判决只是一种意见
  5案例分析示例
  附录
  第一部分索引
  一、 术语索引
  二、 图表索引
  三、 重要案例及所涉主题索引
  第二部分法律解释的文件
  一、 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
  二、 关于法律概念的法律解释(选)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材料
  一、 教学大纲
  二、 课堂讨论案例
  三、 课堂讲授PPT
  第一版后记
  郑永流,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法学野渡》等多部著作,译著有《为权利而斗争》等。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全面构架了法律方法论的学科体系,介绍了价值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别阐述了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方法的内容、意义和哲学基础。本教材参照国外教材的写作体例,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案例,十分具有可读性。
  《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2008年初版以来,受到业内较高评价,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并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三版根据最近几年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并增加、替换一些新的案例。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