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研究
  1 基础研究概述
  2 肿瘤转移研究模型与工具
  2.1 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
  2.2 果蝇和斑马鱼:肿瘤转移的遗传模型
  2.3 计算模型
  2.4 活体显微镜显示肿瘤侵袭转移
  3 基因与遗传学
  3.1 肿瘤转移促进基因
  3.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3.3 决定器官特异性转移的间质细胞衍生因子
  3.4 转移基因:表观遗传学
  3.5 转移潜能的宿主决定因素:种系变异及其他
  3.6 老龄化和细胞衰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4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4.1 上皮间质转化的连续过程
  4.2 细胞的凋亡、失巢凋亡与衰老
  4.3 转移的低效性和肿瘤休眠
  5 细胞外间质、微环境与全身因素
  5.1 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炎症的作用
  5.2 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蛋白水解级联反应
  5.3 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
  5.4 细胞来源的微泡与肿瘤转移
  5.5 探索肿瘤转移的最初步骤:转移前壁龛
  5.6 生长调控通路对转移的器官选择
  5.7 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决定因素
  5.8 肿瘤转移过程中uPAuPAR系统的功能及表达
  5.9 淋巴管:肿瘤转移的路径
  第二篇 临床研究
  6 临床研究概述
  7 常见类型肿瘤的转移
  7.1 肉瘤
  7.2 神经母细胞瘤
  7.3 视网膜母细胞瘤
  7.4 原发性脑肿瘤与脑转移瘤
  7.5 头颈部肿瘤转移
  7.6 转移性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策略
  7.7 胃癌转移
  7.8 胰腺癌转移
  7.9 原发性肝癌转移
  7.10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
  7.11 肺癌转移
  7.12 转移性甲状腺癌:评估与治疗
  7.13 转移性肾细胞癌
  7.14 膀胱癌转移
  7.15 骨髓瘤和淋巴瘤的骨并发症
  7.16 乳腺癌转移
  7.17 妇科恶性肿瘤
  7.18 前列腺癌转移:有关生物学与治疗学的思考
  7.19 转移性睾丸癌的生物学与治疗
  8 肿瘤转移的诊断新技术
  8.1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转移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8.2 循环和播散肿瘤细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8.3 淋巴作图与前哨淋巴结活检
  8.4 分子成像与肿瘤转移
  9 肿瘤转移的治疗进展
  9.1 恶性肿瘤骨骼健康的保护及骨转移并发症
  9.2 血小板和凝血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9.3 纳米技术为肿瘤研究和治疗带来巨大希望
  9.4 节律性化疗治疗转移性疾病: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
  9.5 免疫治疗
  9.6 肿瘤侵袭与转移靶向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9.7 放疗在治疗转移性肿瘤中的作用
  9.8 转移抑制剂临床试验展望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