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兴邦:中国如何制定五年规划
作者:王绍光,鄢一龙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11
页数:260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300208299
ISBN-10:7300208290 
去豆瓣看看    代序 “十三五”规划的民主决策逻辑
  绪言 史诗般的伟大复兴
  第一章  计划、规划与中国制度模式
  一、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三、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  “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模式
  一、集思广益的政道传统
  二、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三、科学民主决策体制的探索
  四、“集思广益”决策模式
  五、“集思广益”决策圈
  六、“集思广益”决策机制
  第三章  五年计划的四代决策模式
  一、1.0版本:内部集体决策(“一五”至“二五”
  前期)
  二、0.0~0.2版本:一言堂决策(“二五”后期至
  “四五”)
  三、1.1~1.2版本:内部集体决策重建(“五五”至
  “六五”)
  四、2.0~2.2版本:咨询决策(“七五”至“九五”)
  五、3.0~3.2版本:“集思广益”决策(“十五”至
  “十二五”)
  六、小结
  第四章  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始末
  一、基本思路研究(2008年11月—2010年2月)
  二、党中央《建议》编制(2009年2月—2010年10月)
  三、正式编制《纲要》(2010年2月—2011年3月)
  四、结论: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章  民主的决策
  一、逆向参与:沉默的大多数同样重要
  二、决策者调查会
  三、动员式意见征集
  四、正式渠道的公众意见征集
  五、非正式渠道的公众表达
  第六章  科学的决策
  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坚实大地
  三、千千万万个“外脑”
  四、利用外国智力
  五、中国特色的纠错机制
  第七章  集思广益的专断
  一、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二、党中央的统合决策
  三、“社会工程师”的顶层设计
  四、事前协商吸纳事后掣肘
  五、全国一盘棋
  第八章  民主的含金量:龙象之争
  一、编制机构与编制步骤
  二、起草机制:专题研究vs深入调研
  三、咨询机制:政策妥协vs 广纳群言
  四、公众参与机制:正向参与 vs 逆向参与
  五、决策机制:行政决策vs国家决策
  六、小结:决策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第九章  决策民主之路其修远
  一、专业化:精英决策的“皇帝新装”
  二、缺乏约束的集中:走走过场的民主
  三、分利集团:碎片化的危险
  四、见异思迁:危险的方向
  五、通向优质民主的道路
  结语  中国秘诀:集思广益
  附录  五年计划编制编年简史(1951—2006年)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四五”计划
  “五五”计划
  “六五”计划
  “七五”计划
  “八五”计划
  “九五”计划
  “十五”计划
  “十一五”规划
  王绍光,1954年生于武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已出版中英文专著与合著约三十本,包括《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分权的底限》、《民主四讲》、《袪魅与**》、《安邦之
  道》、《人间正道》、《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中国•政道》、《中国•治道》等。
  鄢一龙,1976年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著有《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合著)、《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合著)、《中国:走向2015》(合著)等。
  本书以中国五年规划编制为例,剖析了中国中央政府如何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概括提炼出中国的独特民主决策模式,即“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这一模式是指一套旨在集中各方面参与者智慧、优化决策质量的程序和机制,包括屈群策、集众思、广纳言、合议决、告四方五个环节。
  书中提出,中国政策制定经历了内部集体决策、“一言堂”决策、内部集体决策重建、咨询决策、走向公共决策五个阶段。
  书中论述了中国政策民主的特点:重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参与者和决策者的双向参与; “自下而上”驱动和“自上而下”驱动相结合;注意吸收外国专家和机构的意见;重视不同决策主体事前的充分协商。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