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身体与心灵的对话:儿童与戏剧关系的探寻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身体与心灵
  一、身体与心灵
  二、学前儿童的身体
  三、戏剧情境中的学前儿童的身体与心灵
  第二节 模仿与想象:假装游戏蕴含“戏剧”的萌芽
  一、假装游戏:从个人假装游戏、角色游戏到戏剧性游戏
  二、模仿与想象:学前儿童假装的内在机制
  第二章 灵性与人性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儿童的灵性与人性
  一、儿童的灵性
  二、儿童的人性
  第二节 儿童的戏剧天性与前戏剧的演进
  一、原始先民的前戏剧演进
  二、儿童戏剧发生与原始戏剧发生
  第三节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人文精神追求
  一、自由精神:身与心的自由
  二、娱乐精神:游戏的状态
  三、创生精神:“有”中生“有”
  四、审美精神:求“美”的和谐
  第三章 本质与工具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取向
  第一节 儿童戏剧教育的本质论与工具论之争
  一、艺术教育的本质论与工具论
  二、戏剧教育的本质论与工具论
  第二节 中国儿童戏剧教育取向的历史解读
  一、中国大陆儿童戏剧教育取向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儿童戏剧教育取向
  第三节 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取向的形态考察
  一、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
  二、戏剧教学(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
  三、剧场教育(Theatre in Education,简称TIE)
  四、戏剧运用于早期儿童课程
  第四章 戏剧与教育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内涵
  第一节 戏剧的特性及其对儿童戏剧教育的价值
  一、从戏剧是演员表演艺术来看
  二、从戏剧是综合的艺术来看
  三、从戏剧是集体的艺术来看
  四、从戏剧是冲突的艺术来看
  第二节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
  一、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不是成人戏剧教育的翻版,而是教师对儿童戏剧经验建构规律的遵循
  二、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不是排戏式的结果性教育,而是体验的、探索的和个人的过程与结果的对话
  三、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不是培养戏剧表演能力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戏剧艺术素养启蒙为核心的审美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和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
  二、戏剧理论基础:戏剧符号论
  三、教育理论基础:后现代教育观
  四、儿童艺术心理学理论基础:儿童戏剧经验的研究
  第五章 做与学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戏剧表达
  一、戏剧表达的内涵
  二、戏剧表达的媒介
  三、戏剧表达的要素
  第二节 戏剧创作
  一、戏剧创作的内涵
  二、戏剧创作的要素
  三、戏剧创作的环节
  第三节 戏剧表演
  一、戏剧表演的内涵
  二、戏剧表演的样式
  三、学前儿童的剧场经验
  四、学前儿童剧场演出类型分析
  第六章 学习与发展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目标的内容
  一、认知
  二、能力
  三、情感态度
  第二节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目标的纵向结构
  一、总目标,
  二、年龄阶段目标
  三、主题目标
  四、具体戏剧活动目标
  第七章 独立与整合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形态
  第一节 戏剧游戏
  一、戏剧游戏的含义
  二、戏剧游戏的类型
  三、戏剧游戏的价值
  四、戏剧游戏的实施
  第二节 戏剧工作坊
  一、戏剧工作坊的含义
  二、戏剧工作坊的流程
  三、戏剧工作坊的价值
  四、戏剧工作坊的实施
  第三节 戏剧主题活动
  一、戏剧主题活动的含义
  二、戏剧主题的来源
  三、戏剧主题活动的层次
  四、戏剧主题活动的价值
  五、戏剧主题活动的实施
  第八章 教育与儿童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戏剧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是“双面人”——教师身份与角色身份的相互转换
  二、教师是“合作者”——和儿童一起创作戏剧作品
  第二节 戏剧教学策略
  一、关于角色塑造的戏剧教学策略
  二、关于情节 创作的戏剧教学策略
  三、关于场景创作的戏剧教学策略
  第三节 戏剧教学契约的建构
  一、戏剧教学契约的含义
  二、戏剧教学契约的内容与符号形式
  三、戏剧教学契约的动态机制
  第九章 教与学的对话: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表演区游戏的评价
  一、表演区游戏的评价方法
  二、观察内容与记录框架
  第二节 戏剧工作坊的评价
  一、戏剧工作坊中学前儿童戏剧学习评价
  二、戏剧工作坊中教师指导行为评价
  第三节 戏剧主题活动的评价
  一、教师日志评价
  二、戏剧主题活动中儿童戏剧学习检核表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