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学大要
  一  六书  名称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二  训诂   训诂学的兴起   义训   形训   音训   清代训诂学的进步   俗语的训诂 (附)  文法研究沿革概要   实用的方法书
  三  音韵   字音的组织   音韵研究的起原   唐宋元明音韵的变迁   古音   词韵   韵的分类   切韵   注音字母
  本章选读书目(附)检索用书举要
  第二章  文学序说
  一  文学思想的发展   文之字义   儒家的文学观   文学思想的觉醒   所谓文为贯道之器   文章的经世底习气   小说的轻蔑   戏曲的尊重   道家系的文学思想   古拙趣味   高蹈生活与文学   对於文学的儒家思想的善导
  二  文学诸体的发达   诗文的渊源   楚辞与汉之诗赋   六朝的骈体文   唐之律诗   宋词   戏曲   说唱   小说   诸体沿革图
  本章选读书目
  第三章  诗学
  一  诗经   诗之字义及分类   国风   小雅   大雅   颂   诗的年代   诗形   赋比兴
  二  古体诗   前汉楚辞系的诗与乐府   五言七言及长短句诗形的发达   鼓吹饶歌与相和歌及其他   六朝及唐的乐府   古诗的押韵法及作例
  三  今体诗   沈约八病之说与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诗形   唐宋诗风的差异 四  词曲   词的源流   长短句形的发展   词体   词趣   散曲   北曲   南曲   词曲作例
  本章选读书目
  第四章  文章学
  一  文章流别   文体分类法的沿革概要   古文辞类纂与文选之分类对照   文体渊源於六经之说
  二  辞赋   辞赋的别   辞赋是读式诗   楚辞的诗形   屈原   汉赋之四派   赋底性质   赋底形体   从赋派生出的文体
  三  骈文   名称及发达的途径   对偶法   四六句调   典故的繁用   骈文的流弊
  四  古文   唐宋的古文家   於明代古文辞派与唐宋八家派的抗争   清之桐城派
  本章选读书目
  第五章  戏曲学
  一  杂剧  宋之杂剧与金之院本  元代杂剧的改进  杂剧的组织  杂剧隆盛的原因  杂剧家的派别  本色文采二派曲文的比较  杂剧十二科  现存的曲本  曲文读法指南
  二  戏文  戏文的源流  元之戏文  戏文的组织  明清戏文的概况  乐曲的消长  (附)诸宫调
  本章选读书目
  第六章  小说学
  一  文言小说  汉魏六朝的神怪小说  唐之传奇小说  馀波
  二  白话小说  宋之说话四家  话本及评话的体例  话本系的短篇小说  评话系的演义小说  章回体的神怪小说  人情小说  社会小说及其他
  本章选读书目
  第七章  评论学  评论之种类及其发达的途径  六朝的评论书  唐的评论书  北宋的诗论  南宋的诗论  元明清的诗论  宋以后的文章论  词论  曲论  小说批评
  本章选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