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套装共2册)
作者:[美]赛西·高夫,[美]戴维·托马斯,[美]梅丽莎·切瓦特桑,[瑞士]葛安妮,[瑞士]葛碧建著;刘华,陈立,万兆元译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2016.7
页数:428
定价:72.00 元
ISBN-13:9787510446191
ISBN-10:7510446198
去豆瓣看看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前言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4 第1章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1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第2章父母心中的爱与怕/21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感情,一举一动有时是因为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第3章有什么样的童年,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39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第4章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57 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 第5章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73 可以说,焦虑感是孩童时代的通病,所以可预见性和坚持原则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感。 第6章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111 那些妨碍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的原因,多半都是些埋藏于心底的担心和害怕。 第7章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125 大多数父母都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第8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147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 第9章爱的逻辑与谎言/165 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第10章心智成熟的旅程/193 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修订版序开启“童年秘密”之锁/03 初版前言/09 01孩子的内心想法对父母至关重要/001 当你们在温柔和粗暴之间摇摆不定时,当你们一会儿给我解释一会儿对我严惩时,当你们对同样的事情这次说“行”下次说“不”时,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站在哪儿。 02孩子的独白/013 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准备好去面对生活、面对各种现实,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并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能使孩子最终自主自立,获得成功。 03父母的独白/035 指责他人的恶习只会徒增彼此的痛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指责就像毒害家庭氛围的毒药。指责是不成熟的、不想学习的人的习性。 04学会保护自己/041 人一生中需要学习的一切,有一半是在生命的头一年里学到的。在生命的第二个年头里,人更多是在学习那些做人的关键方面。 05人的性格/049 孩子要学会做人是一件十分微妙的事情那得有一个真正具有人性的环境,也就是要有爱和关怀,以及跟自己的唯一看护者所建立起的稳固而持久的联系。 06几条心理学原则/062 我们不应是表扬孩子,而应学着鼓励孩子。这就要求大人这一方要尊重、关心孩子的观点。这种态度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会使孩子深受鼓舞,热情满怀地成长、学习。 07性别问题/093 性别问题在今天常变得异常尖锐,男女双方都深受其害。在有的家庭和单位里,或者在社会上,都可以观察到一场潜伏的“战争”。 08童年经历对成年生活的影响:32个案例分析/095 父母只根据自己片面的认识和理解来对待孩子。他们把孩子当东西看待,而不是当人来对待。结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就会中断,而这种断裂通常是永久性的,至少在孩子内心深处是永久性的。 修订版译后记/181 推荐阅读书目/184
赛西·高夫,教育学博士,心理辅导师、执业咨询师,“明日之星”青少年咨询部主任。曾多次受电台邀请在节目中担任嘉宾,是各类亲子活动以及教师培训项目中广受欢迎的主讲人。已出版专著5部。 戴维·托马斯,社会学博士,长期为《家长生活》杂志撰稿,多次受电视台和电台邀请担任嘉宾,现任职于“明日之星”,负责“男性及男孩”咨询部工作。 梅丽莎·切瓦特桑,教育学博士,“明日之星”创始人及执行主任,教授过研究生课程,曾在国内多所社区和学校做专题讲座,并受邀在多家美国及加拿大电视台和电台担任嘉宾,其讲座在家长、教师以及不同龄段儿童中广受欢迎。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葛安妮(AgnesGhaznavi)&葛碧建(BijanGhaznavi),葛氏夫妇是瑞士著名心理学者和心理治疗师,具有30多年丰富的专业经验。葛碧建博士几十年来一直担任瑞士心理学院的高级讲师和夏日心理培训学校的培训师。葛氏夫妇曾被许多大学聘为客座讲师,讲学足迹遍及欧、美、亚三大洲的60多个国家。从1999年开始,他们经常来中国开展心理咨询和培训,并应邀在多所高校开班讲学。除本书外,葛氏夫妇还为中国父母写了《成功跨越学习困难》一书。葛安妮博士还著有《家庭修复手册》和《性、婚姻与精神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很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女子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更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童年经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至大。父母如果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不仅无法正确引导孩子,而且可能随时伤害孩子的心灵。而要修复童年时期的创伤极其困难,有些创伤几乎是不可治愈的。 本书根据《童年的秘密》修订而成,心理学家葛氏妇总结自己3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以“孩子的内心独白”这一独特的形式,真切而生动地述说了孩子的痛苦和欢乐,促使父母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去感受孩子本真的需求。他们还用32个真实的案例,帮助中国家长反思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治疗自己的童年创伤,同时有效避免将错误的教育模式沿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