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及其在亚洲的实践
作者:赵江林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9
页数:361
定价:86.00 元
ISBN-13:9787516185445
ISBN-10:751618544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框架设计与结构安排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  研究的现实背景
  二  研究的多维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内容
  三  主要观点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的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产生发展的理论
  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运动规律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产生与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影响的讨论
  一  西方工业化的特征
  二  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理论
  一  关于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主要思想
  二  关于亚洲工业化的想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关于工业化的理论
  一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
  二  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工业化实践的认识
  第三节  当代学者关于不发达国家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一  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实践的关注
  二  对亚洲国家工业化的启示
  第四章  日本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主要发展阶段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的变化
  三  经济模式转型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演变与走势
  二  出口导向战略演变与走势
  三  工业化前景
  第五章  韩国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启动的背景
  二  工业化发展阶段
  三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变化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促进内需的政策演变及走向
  二  出口导向战略政策演变与走势
  三  工业化前景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启动
  二  工业化主要发展阶段
  三  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  内需
  二  外部市场
  三  国内外市场对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促进内外市场发展
  二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七章  马来西亚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历史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历程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国内市场与工业化
  二  外部市场与工业化
  三  国内外市场对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演变与走势
  二  出口导向战略政策演变与走势
  三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八章  泰国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历史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阶段
  二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需求结构变化
  二  出口结构变化
  三  市场对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转变
  二  出口导向战略的演变
  三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九章  菲律宾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阶段
  二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  需求结构的变化
  二  外需变化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促进内需政策的走向
  二  促进外需政策的走向
  三  工业化前景
  第十章  越南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历史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历程
  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关系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和外资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演变
  二  出口导向战略走势
  三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十一章  印度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阶段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变化
  第三节  工业化发展前景
  一  内需政策走势
  二  出口导向政策的走势
  三  工业化前景
  第十二章  对亚洲国家工业化实践的总结
  第一节  亚洲国家工业化路径的转轨
  一  对亚洲出口导向型工业化路径的争论
  二  对亚洲工业化路径变动的检验
  三  亚洲工业化路径转轨的前提
  四  亚洲工业化路径转轨的外部因素
  五  亚洲工业化路径转型的内部动力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在亚洲实践的拓展性总结
  一  亚洲工业化路径与世界工业化一  般路径的比较
  二  亚洲工业化路径独特性的原因探析
  三  目前亚洲工业化进程的“殊途同归”与不彻底性
  四  亚洲工业化道路:转型与前景
  五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赵江林,1968年生,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经济室副主任、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前身是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经济关系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去日本、美国知名研究机构或大学做访问学者。学术研究方向为亚太经济、国际经济关系。发表论文多篇,独特和主编学术专著多本。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必由之路。将马克思主义有关工业化理论的阐述解释亚洲工业化过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是赵江林*的《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及其在亚洲的实践》的主要特色。亚洲工业化道路与欧美等传统工业化道路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亚洲工业化道路基本上遵循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这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科学性。另外,也要看到,亚洲工业化进程还有其自身特点,即亚洲工业化道路体现出加速、群体、开放特征。未来的亚洲工业化道路可能会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对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的回归,但会有新的提升;另一种是继续依托外部力量来完成工业化任务。借助此项目的研究,回答马克思主义对亚洲工业化道路的预见意义和新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