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属的考古:构建古今的身份
作者:[英]希安·琼斯著;陈淳,沈辛成译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4
丛书: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
页数:260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532583560
ISBN-10:7532583562 
去豆瓣看看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总序  1
  中文版自序  1
  英文版序  1
  定义  1
  第一章 引论  1
  第二章 人群和文化的考古学辨识  19
  文化历史考古学  19
  社会考古学与族属:一种矛盾的关系  32
  罗马化的例子  37
  第三章 差异的分类学:人文科学中的人群分类  50
  19世纪思想中的种族、文化和语言  51
  从种族到文化:20世纪早中期对差别认知  57
  作为主要分类范畴的族属之形成  65
  第四章 族属:概念与理论的领域  71
  族属概念之形成  71
  原生性的规则  83
  工具论的族属  92
  一种整合的理论途径?  103
  第五章 多维度的族属:背景分析的一种框架  108
  可行的族属定义  108
  关于族属的一种实践理论  112
  族属的差异点  118
  “一片乱象”?族属的历史模型  129
  第六章 族属与物质文化:关于考古学中族属阐释的理论基础  135
  将考古学文化看作族属实体的问题  135
  形制与功能的两分:新考古学及其族属概念  141
  形制的交流与族属  143
  物质文化、人类能动性和社会结构  148
  族属与物质文化  152
  第七章 结语:构建古今的身份  162
  族属的比较理论  162
  罗马化的再思考  163
  考古学与身份认同的政治学  171
  参考文献  182
  索引  216
  译后记  225
  希安·琼斯,斯特林大学环境历史与遗产系教授,前曼彻斯特大学考古和遗产系教授。她的研究聚焦于身份与政治的考古,以及围绕着历史纪念物、建筑和地点的考古,希安一直从事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研究,特别是文化意义、社会价值和真实性的研究。她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整合了考古学、社会人类学、文化历史与物质文化研究。希安的著作包括: 《族属的考古》( The Archaeology of Ethnicity ) ( Routledge ), 《中世纪早期的雕塑与含义、价值和地点的提炼》( Early Medieval Sculptu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Meaning, Value and Place ) ( Historic Scotland ),以及共同主编的论文集《碎片化的杰作:复原卡德伯尔石板的希尔顿传记》( A Fragmented Masterpiece: recovering the biography of the Hilton of Cadboll cross-slab) ( Society of Antiquaries of Scotland )。她近来还主编过一期《国际历史考古学杂志》(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 )有关回忆、口述史和考古学的专辑( 2012年)。
  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考古学教授、博导。著作有《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考古学理论》《当代考古学》《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考古学研究入门》《考古学前沿研究:理论与问题》;译作有《手》《骗局、神话与奥秘》《欧洲文明的曙光》《考古学思想史》(第二版)《时间与传统》(重译本)《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等。
  沈辛成,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在读博士,从事科技史和城市史研究。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并在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获得硕士学位。
  在当今的考古学中,族属是一个争议极大的领域。把从考古学遗存分辨出来的“文化”与过去的族群相对应,现在被许多人认为是徒劳无望的。然而,这种方法仍然在考古学探索中和在现代族群和国家对各种诉求合法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安·琼斯认为,需要利用社会科学中有关族属的新理论全面和严谨的综述,对从考古证据来重建过去的族群的方法予以严格的评估。为了做到这点,她为考古学的族属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以考虑族群身份认同的动态和因势而变的性质。
  面对族属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问题,本书讨论了方法论、阐释和政治等重要问题。它为考古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