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百年歌苦与千秋盛名——诗人杜甫的生前与身后
  (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的生前寂寞
  (二)子美集开诗世界——宋人宗杜的文化土壤与诗学背景
  二 宋代杜诗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所谓“杜诗学”
  (二)研究史与接受史的多重视角
  三 研究现状与本书旨趣
  第一章 宋调初起与诗学典范的选择
  一 宋初诗坛与杜诗的落寞
  (一)王禹偁:两宋学杜的先声
  (二)西昆体诗人眼中的“村夫子”
  二 诗文革新时期的杜诗学
  (一)欧阳修论杜
  (二)梅苏论杜
  三 宋祁:以正史确认“诗史”
  (一)“诗史”的来龙去脉
  (二)对诗史说的评价
  四 强至:一个默默无闻的学杜者
  (一)强至生平与文学思想
  (二)咏物与写人诗的学杜
  (三)诗风与句法的宗杜
  第二章 宋诗的成熟与杜诗典范地位的确立
  一 北宋的杜诗整理
  (一)雕版印刷的兴盛与宋人对唐集的大规模整理
  (二)王洙与杜诗的第一个定本
  二 王安石论杜
  (一)对杜甫人格的推崇
  (二)抑韩扬杜与抑李扬杜
  (三)王安石之学杜
  三 苏轼论杜
  (一)忠君说的提出
  (二)“集大成”说
  (三)苏轼之学杜
  (四)元祐年间的宗杜高潮
  第三章 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江西诗派与杜甫
  一 从人格楷模到诗学范式——黄庭坚的杜诗学
  (一)黄庭坚学杜的诗路历程
  (二)山谷诗法与杜甫句法
  (三)学杜而不为
  (四)后人对黄庭坚学杜的评价
  二 江西派诗人之学杜
  (一)陈师道之学杜
  (二)陈与义之学杜
  (三)江西派其他诗人之学杜
  第四章 千家注杜:南宋杜诗学的繁荣
  一 家国之变与杜诗现实意义的再现
  (一)李纲等南渡诗人
  (二)陆游之学杜
  (三)杨冠卿之学杜
  二 杜诗阐释的兴盛
  (一)年谱与集注
  (二)伪书
  (三)赵次公注
  三 理学家眼中的杜诗
  四 诗中六经:伦理教科书与文化范本
  (一)杜诗伦理价值的进一步强化
  (二)圣于诗:杨万里论杜
  五 江湖诗派与杜诗
  第五章 宋末的杜诗学
  一 文天祥与遗民诗人之学杜
  (一)文天祥与杜甫的异代诗缘
  (二)遗民诗人之学杜
  二 刘辰翁评点杜诗:文学本体批评的回归
  (一)由笺注到评点
  (二)评点的特质:审美批评
  (三)刘辰翁的学杜
  (四)刘辰翁评杜的价值
  三 方回:宋代杜诗学的总结者
  (一)诗学传承:一祖三宗
  (二)诗学门径:老杜诗法
  结语和余论
  宋代杜诗学史
  附录一 唐宋时的李杜优劣论
  附录二 宋代的尊杜与慕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