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史

目 录内容简介
一、夏代城市 ——————————————————— 60
二、商代城市 ——————————————————— 60
三、西周城市 ——————————————————— 62
四、春秋战国城市————————————————— 65
第二节 宫殿与宗庙 ——————————————— 68
一、夏代宫殿 ——————————————————— 68
二、商代宫殿 ——————————————————— 70
三、西周洛邑王城宫殿 —————————————— 73
四、春秋战国宫殿————————————————— 76
五、春秋秦国宗庙————————————————— 79
第三节 园林 ——————————————————— 80
一、园林观念溯源————————————————— 81
二、从神性到人性————————————————— 82
三、先秦诸子与园林 ——————————————— 84
第四节 墓葬 ——————————————————— 85
第五节 建筑装饰与色彩 ————————————— 90
一、台基与柱础 —————————————————— 90
二、屋身—————————————————————— 91
三、屋顶—————————————————————— 94
第六节 建筑理论之发轫 ————————————— 99
第七节 家具 ———————————————————101
第三章 秦汉建筑
小引 ————————————————————————106
第一节 都城 ———————————————————107
一、咸阳——————————————————————107
二、长安——————————————————————108
三、洛阳——————————————————————112
四、邺城——————————————————————113
第二节 宫殿 ———————————————————114
一、秦代宫殿 ———————————————————114
二、汉代宫殿 ———————————————————116
第三节 园林 ———————————————————120
一、园林的发展——————————————————120
二、园林设计手法—————————————————123
第四节 礼制建筑—————————————————127
第五节 陵墓 ———————————————————130
第六节 住宅 ———————————————————136
一、中小型住宅——————————————————136
二、第宅——————————————————————137
三、坞壁——————————————————————141
第七节 结构与部件 ———————————————145
一、先秦结构发展回顾 ——————————————146
二、三角架、抬梁架、穿斗架和井干———————146
三、高台——————————————————————147
四、楼阁——————————————————————149
五、结构部件 ———————————————————151
第八节 建筑装饰与色彩 —————————————153
第九节 家具 ———————————————————162
一、家具类型 ———————————————————162
二、家具的髹漆与纹饰 ——————————————166
第二编 成熟与高峰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小引 ————————————————————————170
第一节 都城与宫殿 ———————————————171
一、魏晋洛阳 ———————————————————171
二、东晋南朝建康—————————————————172
三、北魏洛阳 ———————————————————174
第二节 佛教建筑—————————————————178
一、佛寺——————————————————————178
二、塔———————————————————————180
三、石窟——————————————————————190
第三节 陵墓 ———————————————————196
一、魏晋十六国墓葬 ———————————————196
二、临安——————————————————————340
三、平江——————————————————————340
四、辽南京 ————————————————————343
五、金中都 ————————————————————344
第二节 宫殿 ———————————————————345
第三节 佛寺祠庙(石窟附)———————————350
一、以塔为中心的佛寺 ——————————————350
二、以佛殿为主的佛寺 ——————————————351
三、祠庙——————————————————————364
四、石窟——————————————————————370
第四节 建筑单体、结构与空间 —————————371
一、总述——————————————————————371
二、屋顶形式及在总平面中的位置————————374
三、内部空间 ———————————————————379
第五节 建筑部件、装饰与色彩 —————————382
一、柱子的侧脚与生起 ——————————————382
二、屋面举折、生起、推山、出际和
屋角起翘 ———————————————————383
三、斗栱——————————————————————384
四、装修——————————————————————388
五、彩画——————————————————————395
六、雕饰及琉璃——————————————————403
第六节 佛塔(石幢及景观楼阁附)———————411
一、总述 ———————————————————— 411
二、单层木塔 ————————————————— 413
三、楼阁式木塔 ———————————————— 414
四、砖身木檐楼阁式塔 ————————————— 416
五、砖石结构楼阁式塔 ————————————— 420
六、砖石密檐塔 ———————————————— 426
七、华塔 ———————————————————— 432
八、窣堵波及窣堵波与楼阁结合的复合塔 ——— 437
九、石幢——————————————————————439
十、景观楼阁 ———————————————————440
第七节 陵墓 ———————————————————442
一、五代陵墓 ————————————————— 443
二、两宋陵墓 ————————————————— 443
三、西夏皇陵 ————————————————— 445
四、一般墓葬 ———————————————————446
第八节 园林(住宅附) —————————————448
一、私家园林 ———————————————————448
二、皇家园林 ————————————————— 454
三、住宅 ———————————————————— 456
第九节 桥梁 ———————————————————464
第十节 家具 ———————————————————469
第七章 元代建筑
小引 ————————————————————————474
第一节 都城与宫殿 ———————————————475
一、庐帐与“斡耳朵”———————————————475
二、和林与开平 ———————————————— 477
三、元大都 ——————————————————— 478
四、大都宫殿苑囿 ——————————————— 483
第二节 佛道寺观—————————————————488
第三节 伊斯兰教建筑 ——————————————497
一、伊斯兰教的传入 —————————————— 497
二、元代及元以前的伊斯兰建筑 —————————498
第四节 建筑装饰与色彩 —————————————503
一、琉璃 ———————————————————— 504
二、彩画 ———————————————————— 505
三、宫殿的室内装饰 ———————————————506
第五节 家具 ———————————————————506
第九章 明清建筑(二)
小引—————————————————————————670
第一节 王府————————————————————671
一、王侯分封制的回顾———————————————671
二、明代王府————————————————————673
三、清代王府————————————————————675
第二节 民居————————————————————684
一、北方院落民居——————————————————684
二、南方院落民居——————————————————700
三、南方天井民居——————————————————711
四、岭南客家集团民居———————————————720
五、南方自由式民居— ———————————————728
六、西北窑洞民居——————————————————733
第三节 园林————————————————————736
一、总述———————————————————————736
二、发展概况————————————————————737
三、艺术风格————————————————————738
四、江南私家园林——————————————————743
五、岭南园林————————————————————760
六、皇家园林————————————————————761
七、欧洲人对中国园林的评价— ——————————789
第四节 牌楼————————————————————792
第五节 桥梁————————————————————800
第十章 明清建筑(三)
小引—————————————————————————810
第一节 木装修(裱糊附)— ————————————810
一、外檐装修————————————————————811
二、内檐装修————————————————————816
第二节 雕饰————————————————————821
一、石雕———————————————————————822
二、木雕———————————————————————829
三、砖雕———————————————————————833
四、雕饰纹样————————————————————840
第三节 彩画————————————————————842
一、明代彩画特征——————————————————842
二、清代彩画分类——————————————————844
三、清代彩画分期特征———————————————853
四、斗栱、天花、椽子彩画—————————————856
五、清代彩画艺术特征———————————————860
第四节 油饰(墙面抹灰附)————————————861
第五节 琉璃装饰——————————————————862
一、官式琉璃发展概况———————————————862
二、官式琉璃用色——————————————————864
三、琉璃屋顶————————————————————866
第六节 民间建筑装饰与色彩— ——————————869
一、木装修— ————————————————————869
二、雕饰———————————————————————874
三、脊饰———————————————————————878
四、色彩———————————————————————882
第十一章 明清建筑(四)
小引—————————————————————————884
第一节 建筑结构——————————————————884
一、官式建筑结构——————————————————886
二、民间建筑结构——————————————————891
第二节 室内环境——————————————————896
一、光色环境————————————————————897
二、嗅觉环境————————————————————899
三、听觉环境————————————————————900
四、环境装饰————————————————————901
五、环境与精神———————————————————902
第三节 家具————————————————————906
一、总述———————————————————————906
二、明式家具————————————————————907
三、明式家具的装饰— ———————————————916
四、清式家具————————————————————918
第四节 中国与越南建筑文化因缘—————————920
一、越南建筑史简述— ———————————————921
二、都城与宫殿———————————————————923
三、佛道建筑————————————————————925
四、宗祠与文庙———————————————————928
五、陵墓———————————————————————929
第一节 丽江纳西族和大理白族民居————— 1047
第二节 云南傣族建筑——————————— 1055
一、村寨————————————————— 1056
二、民居————————————————— 1058
三、佛寺与佛塔—————————————— 1064
第三节 黔桂侗族建筑——————————— 1075
一、民居————————————————— 1075
二、鼓楼————————————————— 1077
三、风雨桥———————————————— 1081
第五编 理性光辉
第十五章 建筑哲理
小引——————————————————— 1086
第一节 人伦之轨模———————————— 1087
一、人伦之善与建筑之美—————————— 1087
二、建筑的礼制化————————————— 1089
第二节 大壮与适形———————————— 1093
一、“大壮”———————————————— 1093
二、“适形”与“便生”——————————— 1095
第三节 老庄风神————————————— 1098
一、“道法自然”与“贵柔”————————— 1099
二、刚柔相济——————————————— 1101
第四节 宇宙模式————————————— 1102
一、先天八卦与阴阳哲理—————————— 1103
二、后天八卦与法天象地—————————— 1107
第五节 建筑环境观—“风水”—————— 1114
一、风水学概说—————————————— 1114
二、风水学沿革—————————————— 1116
三、风水流派及分布———————————— 1121
四、“风水宝地”模式及其科学与艺术价值 —— 1126
第十六章 外部空间
小引——————————————————— 1131
第一节 空间观念缘起——————————— 1132
第二节 空间图式的文化抉择———————— 1136
第三节 外部空间的三种模式———————— 1138
一、明堂式———————————————— 1138
二、四合院式——————————————— 1142
三、自由式———————————————— 1143
四、南北轴向的空间延伸—————————— 1145
第四节 外部空间设计——————————— 1147
一、“形体之法”—————————————— 1149
二、“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1152
三、模数与象征—————————————— 1159
第十七章 形体构图
小引——————————————————— 1163
第一节 造型分类————————————— 1163
第二节 形体构图————————————— 1168
一、正方形因素—————————————— 1168
二、 2因素 ——————————————— 1170
第十八章 文化决定论与多元建筑论
小引——————————————————— 1179
第一节 文化决定论———————————— 1179
第二节 建筑的文化内涵—————————— 1184
第三节 中国建筑的多元风格———————— 1187
一、时代风格——————————————— 1187
二、地域风格——————————————— 1189
三、民族风格——————————————— 1190
四、类型风格——————————————— 1191
五、阶级或阶层风格———————————— 1192
第四节 多元建筑论———————————— 1192
人名索引————————————————— 1198
建筑名索引———————————————— 1204
书画索引————————————————— 1216
关键词索引———————————————— 1224
建筑术语索引——————————————— 1226
附录 作者简介及分工——————————— 1246
后记——————————————————— 1250
二、商代城市 ——————————————————— 60
三、西周城市 ——————————————————— 62
四、春秋战国城市————————————————— 65
第二节 宫殿与宗庙 ——————————————— 68
一、夏代宫殿 ——————————————————— 68
二、商代宫殿 ——————————————————— 70
三、西周洛邑王城宫殿 —————————————— 73
四、春秋战国宫殿————————————————— 76
五、春秋秦国宗庙————————————————— 79
第三节 园林 ——————————————————— 80
一、园林观念溯源————————————————— 81
二、从神性到人性————————————————— 82
三、先秦诸子与园林 ——————————————— 84
第四节 墓葬 ——————————————————— 85
第五节 建筑装饰与色彩 ————————————— 90
一、台基与柱础 —————————————————— 90
二、屋身—————————————————————— 91
三、屋顶—————————————————————— 94
第六节 建筑理论之发轫 ————————————— 99
第七节 家具 ———————————————————101
第三章 秦汉建筑
小引 ————————————————————————106
第一节 都城 ———————————————————107
一、咸阳——————————————————————107
二、长安——————————————————————108
三、洛阳——————————————————————112
四、邺城——————————————————————113
第二节 宫殿 ———————————————————114
一、秦代宫殿 ———————————————————114
二、汉代宫殿 ———————————————————116
第三节 园林 ———————————————————120
一、园林的发展——————————————————120
二、园林设计手法—————————————————123
第四节 礼制建筑—————————————————127
第五节 陵墓 ———————————————————130
第六节 住宅 ———————————————————136
一、中小型住宅——————————————————136
二、第宅——————————————————————137
三、坞壁——————————————————————141
第七节 结构与部件 ———————————————145
一、先秦结构发展回顾 ——————————————146
二、三角架、抬梁架、穿斗架和井干———————146
三、高台——————————————————————147
四、楼阁——————————————————————149
五、结构部件 ———————————————————151
第八节 建筑装饰与色彩 —————————————153
第九节 家具 ———————————————————162
一、家具类型 ———————————————————162
二、家具的髹漆与纹饰 ——————————————166
第二编 成熟与高峰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小引 ————————————————————————170
第一节 都城与宫殿 ———————————————171
一、魏晋洛阳 ———————————————————171
二、东晋南朝建康—————————————————172
三、北魏洛阳 ———————————————————174
第二节 佛教建筑—————————————————178
一、佛寺——————————————————————178
二、塔———————————————————————180
三、石窟——————————————————————190
第三节 陵墓 ———————————————————196
一、魏晋十六国墓葬 ———————————————196
二、临安——————————————————————340
三、平江——————————————————————340
四、辽南京 ————————————————————343
五、金中都 ————————————————————344
第二节 宫殿 ———————————————————345
第三节 佛寺祠庙(石窟附)———————————350
一、以塔为中心的佛寺 ——————————————350
二、以佛殿为主的佛寺 ——————————————351
三、祠庙——————————————————————364
四、石窟——————————————————————370
第四节 建筑单体、结构与空间 —————————371
一、总述——————————————————————371
二、屋顶形式及在总平面中的位置————————374
三、内部空间 ———————————————————379
第五节 建筑部件、装饰与色彩 —————————382
一、柱子的侧脚与生起 ——————————————382
二、屋面举折、生起、推山、出际和
屋角起翘 ———————————————————383
三、斗栱——————————————————————384
四、装修——————————————————————388
五、彩画——————————————————————395
六、雕饰及琉璃——————————————————403
第六节 佛塔(石幢及景观楼阁附)———————411
一、总述 ———————————————————— 411
二、单层木塔 ————————————————— 413
三、楼阁式木塔 ———————————————— 414
四、砖身木檐楼阁式塔 ————————————— 416
五、砖石结构楼阁式塔 ————————————— 420
六、砖石密檐塔 ———————————————— 426
七、华塔 ———————————————————— 432
八、窣堵波及窣堵波与楼阁结合的复合塔 ——— 437
九、石幢——————————————————————439
十、景观楼阁 ———————————————————440
第七节 陵墓 ———————————————————442
一、五代陵墓 ————————————————— 443
二、两宋陵墓 ————————————————— 443
三、西夏皇陵 ————————————————— 445
四、一般墓葬 ———————————————————446
第八节 园林(住宅附) —————————————448
一、私家园林 ———————————————————448
二、皇家园林 ————————————————— 454
三、住宅 ———————————————————— 456
第九节 桥梁 ———————————————————464
第十节 家具 ———————————————————469
第七章 元代建筑
小引 ————————————————————————474
第一节 都城与宫殿 ———————————————475
一、庐帐与“斡耳朵”———————————————475
二、和林与开平 ———————————————— 477
三、元大都 ——————————————————— 478
四、大都宫殿苑囿 ——————————————— 483
第二节 佛道寺观—————————————————488
第三节 伊斯兰教建筑 ——————————————497
一、伊斯兰教的传入 —————————————— 497
二、元代及元以前的伊斯兰建筑 —————————498
第四节 建筑装饰与色彩 —————————————503
一、琉璃 ———————————————————— 504
二、彩画 ———————————————————— 505
三、宫殿的室内装饰 ———————————————506
第五节 家具 ———————————————————506
第九章 明清建筑(二)
小引—————————————————————————670
第一节 王府————————————————————671
一、王侯分封制的回顾———————————————671
二、明代王府————————————————————673
三、清代王府————————————————————675
第二节 民居————————————————————684
一、北方院落民居——————————————————684
二、南方院落民居——————————————————700
三、南方天井民居——————————————————711
四、岭南客家集团民居———————————————720
五、南方自由式民居— ———————————————728
六、西北窑洞民居——————————————————733
第三节 园林————————————————————736
一、总述———————————————————————736
二、发展概况————————————————————737
三、艺术风格————————————————————738
四、江南私家园林——————————————————743
五、岭南园林————————————————————760
六、皇家园林————————————————————761
七、欧洲人对中国园林的评价— ——————————789
第四节 牌楼————————————————————792
第五节 桥梁————————————————————800
第十章 明清建筑(三)
小引—————————————————————————810
第一节 木装修(裱糊附)— ————————————810
一、外檐装修————————————————————811
二、内檐装修————————————————————816
第二节 雕饰————————————————————821
一、石雕———————————————————————822
二、木雕———————————————————————829
三、砖雕———————————————————————833
四、雕饰纹样————————————————————840
第三节 彩画————————————————————842
一、明代彩画特征——————————————————842
二、清代彩画分类——————————————————844
三、清代彩画分期特征———————————————853
四、斗栱、天花、椽子彩画—————————————856
五、清代彩画艺术特征———————————————860
第四节 油饰(墙面抹灰附)————————————861
第五节 琉璃装饰——————————————————862
一、官式琉璃发展概况———————————————862
二、官式琉璃用色——————————————————864
三、琉璃屋顶————————————————————866
第六节 民间建筑装饰与色彩— ——————————869
一、木装修— ————————————————————869
二、雕饰———————————————————————874
三、脊饰———————————————————————878
四、色彩———————————————————————882
第十一章 明清建筑(四)
小引—————————————————————————884
第一节 建筑结构——————————————————884
一、官式建筑结构——————————————————886
二、民间建筑结构——————————————————891
第二节 室内环境——————————————————896
一、光色环境————————————————————897
二、嗅觉环境————————————————————899
三、听觉环境————————————————————900
四、环境装饰————————————————————901
五、环境与精神———————————————————902
第三节 家具————————————————————906
一、总述———————————————————————906
二、明式家具————————————————————907
三、明式家具的装饰— ———————————————916
四、清式家具————————————————————918
第四节 中国与越南建筑文化因缘—————————920
一、越南建筑史简述— ———————————————921
二、都城与宫殿———————————————————923
三、佛道建筑————————————————————925
四、宗祠与文庙———————————————————928
五、陵墓———————————————————————929
第一节 丽江纳西族和大理白族民居————— 1047
第二节 云南傣族建筑——————————— 1055
一、村寨————————————————— 1056
二、民居————————————————— 1058
三、佛寺与佛塔—————————————— 1064
第三节 黔桂侗族建筑——————————— 1075
一、民居————————————————— 1075
二、鼓楼————————————————— 1077
三、风雨桥———————————————— 1081
第五编 理性光辉
第十五章 建筑哲理
小引——————————————————— 1086
第一节 人伦之轨模———————————— 1087
一、人伦之善与建筑之美—————————— 1087
二、建筑的礼制化————————————— 1089
第二节 大壮与适形———————————— 1093
一、“大壮”———————————————— 1093
二、“适形”与“便生”——————————— 1095
第三节 老庄风神————————————— 1098
一、“道法自然”与“贵柔”————————— 1099
二、刚柔相济——————————————— 1101
第四节 宇宙模式————————————— 1102
一、先天八卦与阴阳哲理—————————— 1103
二、后天八卦与法天象地—————————— 1107
第五节 建筑环境观—“风水”—————— 1114
一、风水学概说—————————————— 1114
二、风水学沿革—————————————— 1116
三、风水流派及分布———————————— 1121
四、“风水宝地”模式及其科学与艺术价值 —— 1126
第十六章 外部空间
小引——————————————————— 1131
第一节 空间观念缘起——————————— 1132
第二节 空间图式的文化抉择———————— 1136
第三节 外部空间的三种模式———————— 1138
一、明堂式———————————————— 1138
二、四合院式——————————————— 1142
三、自由式———————————————— 1143
四、南北轴向的空间延伸—————————— 1145
第四节 外部空间设计——————————— 1147
一、“形体之法”—————————————— 1149
二、“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1152
三、模数与象征—————————————— 1159
第十七章 形体构图
小引——————————————————— 1163
第一节 造型分类————————————— 1163
第二节 形体构图————————————— 1168
一、正方形因素—————————————— 1168
二、 2因素 ——————————————— 1170
第十八章 文化决定论与多元建筑论
小引——————————————————— 1179
第一节 文化决定论———————————— 1179
第二节 建筑的文化内涵—————————— 1184
第三节 中国建筑的多元风格———————— 1187
一、时代风格——————————————— 1187
二、地域风格——————————————— 1189
三、民族风格——————————————— 1190
四、类型风格——————————————— 1191
五、阶级或阶层风格———————————— 1192
第四节 多元建筑论———————————— 1192
人名索引————————————————— 1198
建筑名索引———————————————— 1204
书画索引————————————————— 1216
关键词索引———————————————— 1224
建筑术语索引——————————————— 1226
附录 作者简介及分工——————————— 1246
后记——————————————————— 1250
目 录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取得过辉煌的艺术成就。
《中国建筑艺术史》为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科国家重点课题,论述内容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衙署、民间公共建筑(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王府、民居,园林、长城、桥梁和牌坊等诸多建筑类型。全书由引论和五编──萌芽与成长、成熟与高峰、充实与总结、群星灿烂(少数民族专编)、理性光辉(理论专编)──共十八章组成。上起史前,下迄清末。
本课题注重对象的文化与艺术层面,除注目于创立建筑艺术史体制外,在中国建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分期,建筑艺术的中国特色、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各民族风格的不同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传统文化如儒法诸子、释、道、风水理论及民间风俗等对建筑艺术的作用及其合理内核,建筑空间与形体构图及环境艺术手法,建筑装饰及建筑色彩史,家具艺术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比较研究,传统文化的决定性作用及传统的继承等方面,都作了重要探讨。重视理论阐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系统深入总结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学术研究的重大成果。
本书研究对象涉及:
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衙署、民间公共建筑(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王府、民居、园林、长城、桥梁和牌坊等诸多建筑类型。上迄史前,下迄清末。
本书注重研究对象的文化与艺术层面,在以下八个方面具有独创性的研究:
1、创立建筑艺术史的体制;
2、中国建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分期;
3、建筑艺术的中国特色、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各民族风格的不同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4、传统文化如儒法诸子、释、道、风水理论及民间风俗等对建筑艺术的作用及其合理内核;
5、建筑空间、形体及环境艺术构图手法;
6、 建筑装饰及建筑色彩史;
7、家具艺术史;
8、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特别是中国与邻近地区的交流。
《中国建筑艺术史》为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科国家重点课题,论述内容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衙署、民间公共建筑(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王府、民居,园林、长城、桥梁和牌坊等诸多建筑类型。全书由引论和五编──萌芽与成长、成熟与高峰、充实与总结、群星灿烂(少数民族专编)、理性光辉(理论专编)──共十八章组成。上起史前,下迄清末。
本课题注重对象的文化与艺术层面,除注目于创立建筑艺术史体制外,在中国建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分期,建筑艺术的中国特色、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各民族风格的不同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传统文化如儒法诸子、释、道、风水理论及民间风俗等对建筑艺术的作用及其合理内核,建筑空间与形体构图及环境艺术手法,建筑装饰及建筑色彩史,家具艺术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比较研究,传统文化的决定性作用及传统的继承等方面,都作了重要探讨。重视理论阐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系统深入总结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学术研究的重大成果。
本书研究对象涉及:
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衙署、民间公共建筑(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王府、民居、园林、长城、桥梁和牌坊等诸多建筑类型。上迄史前,下迄清末。
本书注重研究对象的文化与艺术层面,在以下八个方面具有独创性的研究:
1、创立建筑艺术史的体制;
2、中国建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分期;
3、建筑艺术的中国特色、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各民族风格的不同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4、传统文化如儒法诸子、释、道、风水理论及民间风俗等对建筑艺术的作用及其合理内核;
5、建筑空间、形体及环境艺术构图手法;
6、 建筑装饰及建筑色彩史;
7、家具艺术史;
8、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特别是中国与邻近地区的交流。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