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民营化的背景
第1章 导论
1.1 民营化的动力
1.2 民营化的历史进程
1.3 本书内容架构
第2章 政府增长
2.1 政府规模
2.2 政府增长的原因
2.3 讨论
第2部分 民营化的理论
第3章 物品和服务的基本特征
3.1 排他性
3.2 消费
3.3 物品和服务的分类
3.4 集体物品产生的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不同机制
4.1 服务的提供、安排和生产
4.2 制度安排
4.3 复合安排
4.4 安排方式和物品类型之间的关系
4.5 不同安排方式的比较
4.6 民营化
4.7 公私伙伴关系
4.8 小结
第3部分 民营化的实践
第5章 民营化的原因和形式
5.1 民营化的原因
5.2 民营化的形式
5.3 民营化的案例
5.4 民营化过程的管理
5.5 小结
第6章 民营化的效果
6.1 公共服务的合同承包
6.2 固体垃圾收集服务的民营化
6.3 国有企业的政府撤资
6.4 小结
第7章 公共服务的合同承包
7.1 签约过程
7.2 小结
第8章 政府撤资
8.1 撤资的方式
8.2 撤资的策略
8.3 撤资操作指南
8.4 小结
第9章 基础设施领域的公私伙伴关系
9.1 基础设施民营化的优点
9.2 公私合作的形式
9.3 几个重要问题
9.4 小结
第10章 教育改革和福利国家的民营化
10.1 教育领域的竞争和选择权
10.2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10.3 社会保障的民营化
10.4 小结
第11章 民营化的阻力
11.1 操作层面的障碍
11.2 法律层面的障碍
11.3 来自各方面的反对
11.4 反对的理由及其辩驳
11.5 小结
第12章 民营化的未来
12.1 民营化的前沿领域
12.2 民营化的新方向
12.3 一种新的公共哲学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