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流播与唐代文言小说
作者:俞晓红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7.6
页数:318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010178547
ISBN-10:7010178542 
去豆瓣看看    绪论
  第一章 佛典东传与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第一节 帝王的宗教需求与佛教的兴盛
  一、精神崇尚,礼佛敬僧
  二、以佛辅政,裨益王化
  三、佛我相恃,依佛立身
  第二节 魏晋隋唐时期僧侣的文化生活
  一、博涉内外,熟谙三藏
  二、交好名士,善于机辩
  三、擅诗会文,兼工书画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文士的佛学修养
  一、相与名僧,讲经译典
  二、兼修儒释,优游文学
  三、禅机庄趣,并入诗画
  第四节 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的佛教信仰
  一、造寺铸像,道场庄严
  二、浴佛烧灯,佛事蓬勃
  三、听经写经,俗众洗心
  第二章 从唐代文言小说看佛典文化的影响渠道
  第一节 寺院殿堂:佛典要义的传播空间
  一、寺慕竹林,道存祗园
  二、以形示现,借像表真
  第二节 讲经听经:佛典旨味的传播渠道
  一、僧尼讲唱,说以证史
  二、士女游寓,虚而补实
  第三节 僧士创作:佛教观念的主观介入
  一、高僧撰异,真妄共存
  二、士子传奇,诗释并发
  第三章 佛典文化观念与唐代文言小说的文本构成
  第一节 果报:善恶一念,庆殃自取
  一、礼敬三宝,事成身全
  二、行恶不善,各遭恶惩
  三、善待异类,动物报恩
  第二节 复活:幽明流转,向善而生
  一、入冥的原因与见闻
  二、复活的缘由与形态
  三、复活后行止与态度
  第三节 灵验:受持读诵,效验灵妙
  一、故事主体:商贩士子官吏贵族
  二、灵媒触点:诵经持咒写经听经
  三、情节模式:持诵一遇险一获救
  第四节 杂糅:多元并存,道释互融
  一、转生往生,欲界轮回
  二、异术殊能,法力释厄
  三、征验修道,仙佛互涵
  第四章 佛典文学质素与唐人小说的文学价值构建
  第一节 崇佛弘法的异质形象
  一、僧尼:学识精进,道行非常
  二、龙族:腾云作雨,幻形入世
  三、信众:习经修业,虔心向佛
  第二节 双层组合的叙述结构
  一、自述式:事主入冥,返世讲述
  二、闻录式:亲友传说,闻者书录
  三、见证式:亲历目睹,感而书录
  第三节 佛典观念的文学传载
  一、说因证果,观念相续
  二、同质异构,异脉同流
  三、以释明儒,以稗襄政
  附一 唐代涉佛文言小说作家小传
  附二 唐代涉佛文言小说篇目列表
  附三 唐代涉佛文言小说统计简表
  附四 唐人小说异质形象篇目列表
  征引文献
  俞晓红,1962年生于安徽歙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敦煌文献等的研究,公开出版《王国维笺说》(中华书局2004)、《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等专著5部,在《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013)、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1993—2016)。
  《佛典流播与唐代文言小说》绪论和正文四章,以佛典流播与唐代文言小说的关系作为研究主体,以文史互证、史诗互证的方法切入,考察佛教文化东传后对魏晋隋唐时期君臣士民佛教意识的启发与影响,探寻佛典流播对唐代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渠道,剖析佛典观念对唐代文言小说文本构成的多元渗透、佛典文学质素对小说文学价值建构所起的作用等。书后附录唐代涉佛文言小说作家小传、涉佛小说题材类型篇目统计、涉佛小说异质形象分类统计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