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思想史讲义
作者:[日]子安宣邦著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7
页数:308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108058416
ISBN-10:7108058413 
去豆瓣看看    中文版序    5
  原版序    7
  中江藤树    10
  第一章 “孝”的说教与《孝子传》之间    12
  一 孝子藤树    12
  二《孝子传》中的人物?藤树    14
  三 母亲孝养者?藤树    15
  四《孝子传》和《立志传》    16
  五 作为逸脱的藤树学    17
  六 “如老妪之愚”    18
  七 诵经威仪    20
  八“民,人也”    21
  山崎暗斋及其学派    24
  第二章 “敬说”与“心法”言语——日本式“内部”形成的言说    26
  一  语“敬”之言说    26
  二“道统”之言说    27
  三“意义”解释的言说    29
  四“心法”的言语?“主宰之心”的言语    30
  五“心法”的言语?“敬”的形而上学    31
  六 “日本朱子学”的成立    32
  七 口语“讲义”与汉文话语    33
  八 “中国夷狄论”论争    36
  伊藤仁斋(其一)    39
  第三章 两部《字义》?儒学的重构与解构——《语孟字义》讲义 上    41
  一 两部《字义》    41
  二 “诚”字的诠释    42
  三 “诚”即“真实无妄”    43
  四 “诚”即“真实无伪”    44
  五 仁斋“字义”学的策略    46
  六 “道犹路也”    47
  七 “命名”行为?仁斋    48
  八 “命名”行为?徂徕    49
  九 “天地之间,一元气而已”    51
  伊藤仁斋(其二)    54
  第四章 “知天命”之义——《语孟字义》讲义 下    56
  一  五十岁?知命    56
  二  “天命”与性理学言语    57
  三  投向“天命”与人生的视线    58
  四  孔子言及的“事例”    59
  五  “命”字在语法上的歧义    60
  六  仰视之“天”    62
  三宅尚斋    64
  第五章  “鬼神”与“理”——“祭祀来格”与朱子学派的言说    66
  一  朱子与其后继者之言说的偏离    66
  二  朱子言说之真诀的评判者    67
  三  廖子晦如何撞击大钟    68
  四  “以我为主”之非    70
  五“根于理而日生者”    72
  六  “祭祀来格说”——朱子再解释的言说    74
  七  崎门中宗教言说的形成    75
  荻生徂徕    77
  第六章 先王之道 礼乐耳    79
  一  徂徕“礼乐论”言说的射程    79
  1 徂徕讲“礼乐”    79
  2 明治启蒙与徂徕的复活    80
  3 徂徕与霍普斯    81
  4 “礼乐刑政”的倡导者?徂徕    83
  5 德川文学之罪人?    83
  6 “妖怪之真相——枯芒草”    85
  二 徂徕“礼乐论”之视点的构成    86
  1 “制作论”的立场    86
  2 “自然”与“作为”    88
  3 “先王”?“外部”视点    89
  4 “礼乐论”?“外部”之言说    90
  5 徂徕之说,皆本于功利    91
  中井履轩    93
  第七章 近世儒者知识人的存在及其思想位相    95
  一 履轩?“游民”身份    95
  二 履轩?“暂住者”    96
  三“儒者,乃一艺者也”    98
  四 《集注》与《逢原》之间    100
  五 如何解读《论语》    102
  六“知”与儒学的再生产    104
  七“华胥国王”履轩    106
  贺茂真渊    108
  第八章 万叶世界之表象——文化同一性形成的言说    110
  一 万叶之秀歌    110
  二 和歌革新的言论    111
  三 县居大人之教诲语录    113
  四 对《万叶》的关注    114
  五 万叶世界的表象(一)    115
  六 万叶世界的表象(二)    117
  七 万叶世界的表象(三)    119
  八 “民族”的歌集    121
  本居宣长(其一)    123
  第九章 和歌的俗流化与美的自律——“物哀”论的成立    125
  一 玩歌之接受与美学的勃兴    125
  1 “不若玩赏词花言语”    125
  2 当世歌坛状况    126
  3 歌会?文化社交体    128
  4 和歌的无用性与美学的兴起    129
  5 当世之歌论    131
  二 “物哀”论之成立    132
  1 接受者(读者)之物语理解    132
  2 “感兴之心”的自律    134
  3 “物哀”歌论的重构    135
  4 “人本主义”的文学理论    137
  5 “神之御国”的人情论    138
  本居宣长(其二)    140
  第十章 一国始源之叙述    142
  一 作为死角的    142
  二 《冲口发》提出的命题    142
  三 针对“狂人之言”的驳论    144
  四 国家起源神话的再叙述    145
  五 忘却造就“国民”    146
  【补注】    147
  后记    148
  岩波现代文库版后记    149
  书名索引    151
  人名索引    158
  译后记
  子安宣邦,一九三三年生,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大阪大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思想史、伦理学。曾担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宣长学讲义》《徂徕学讲义》《汉字论》《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日本近代思想批判》《何谓“近代的超克”》《“亚洲”是如何被叙述的》《作为方法的江户》等。
  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代表的时代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其思想卓然成家,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江户时期是日本近现代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包括中国儒家思想在内的日本思想资源进行了新的阐发,建构了其后日本思想史发展变化的若干重要基础,影响至于当代。
  本书通过对中江藤树、山崎暗斋、伊藤仁斋、荻生徂徕、贺茂真渊、本居宣长等江户时期的重要思想家的重新解读,重构了江户思想,并以新构建的江户时代观,反观于近代,使读者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日本近现代思想发展的脉络,而本书作者具有创造性的解读,更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了解日本思想史的方便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