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
  序章:和时间的斗争 
  想要更多的时间     
  想轻松地管理时间
  想要能够在现实世界中使用的诀窍    
  “重要的事情很重要”,但是…   
  时间管理对谁来说有意义?    
  时间管理的三个要素   
  时间管理法能应对时代的变化吗?
  第一章:看时间的技术 
  (1)你看到时间了吗? 
  安排日程的两个条件    
  安排日程的难度
  滞留工作   
  拖延症   
  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
  把时间和工作当作一个点来进行把握
  (2)便览时间和工作 
  用日程一览表“看”时间    
  看不到时间的原因
  人们把时间当作空间来把握    
  “无需秘书”就能看清工作    
  通过“需要立刻做的工作笔记”看一天的工作
  通过十年计划表来看人生所拥有的时间
  (3)手账革命 
  折叠式手账    
  传统式手账的缺点
  应对A4时代、复制时代的必要 
  电子设备有可能变成手账吗?
  第二章:日程安排的技术 
  (1)工作推进五原则 
  原则1:确保不中断的时间段
  原则2:当下主义与应急措施
  原则3:以拙速为宗旨
  原则4:偶尔休息
  原则5:先做不确定的事
  无间断地完成工作并适用拙速原则
  (2)计划制定方法的启示 
  启示1:用日志预测未来
  启示2:自己限定期限
  启示3:将计划安排告知相关人员
  启示4:以一个口袋原则防止重复预定
  (3)对突发情况的应对 
  未来无法预测    
  “超量”制定备用日
  不制定三个月以后的计划    
  根据现场应急措施进行应对
  补论:经济理论在日程安排中的应用     
  日程安排与预算管理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合理的时间分配——边际效用均等化定理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应用
  备用日所隐含的风险溢价
  第三章:让沟通更省时的技巧      
  (1)电话——问题百出的联络手段 
  电话是最好的手段吗?    
  时间碎片化事件 
  电话在最坏的时机打来    
  开场白问题
  错过问题     
  听错和 “说了、没说”问题
  (2)合理的传真方式 
  能够停止使用电话吗? 
  从电话到传真
  将传真接收文件用于事后的事务处理
  自动生成计划表    
  能够判断对方的情况
  传真发送其实很简单     
  顺利发回传真接收文件
  稍微违反规则的秘诀    
  完善秘诀
  确立传真的社会地位    
  依然重要的信函
  基本原理——使用书面形式联系
  (3)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电话簿和地址簿 
  花费时间的是寻找电话号码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通讯薄    
  名片、问候卡也按时间顺序排列
  将通话记录运用到地址薄中    
  地址薄的制作方法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第四章:组织内部的沟通革命 
  (1)将流动信息也记录到文书中 
  多写文书  以“传话游戏”的方式处理日常业务
   向上司报告也要使用文书
  (2)重新认识文书和口头的区别使用 
  文书在时间管理中的作用    
  更适合口头的场合
  但是,口头真的必要吗?    
  不透明的日本式组织
  要求文书方式的条件变化    
  讲义是无用的吗?
  (3)重新认识会议 
  会议是为了什么?    
  从会议到文书
  (4)电子邮件时代的事务处理 
  提升文书优势的技术进步    
  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是抄录    
  电子邮件——不需要抄录    
  也不需要校样的校对    
  电子化所带来的事务合理化    
  在家办公和移动办公    
  对多媒体产生质疑    
  如何应对“电子邮件地狱”
  第五章:挤压归档与时间管理    
  (1)“超级”整理法的基础   
  节约找书的时间    
  挤压归档
  没有分类为何能够检索?
  时间管理中的挤压归档
  电话号码、名片、电脑文件、笔记也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
  “超级”整理法的效果
  (2)挤压归档的Q﹠A 
  总之先着手去做
  以最小单位进行汇总
  先进行内容分类比较好?
  信封的标题
  一旦使用,不会打乱时间顺序吗?
  不能丢弃书籍?
  (3)大脑生理学所支持的合理性 
  依然大量存在的“不为人知的超级整理派”
  与动物的记忆机制相同?
  人类不是千手观音
  第六章:增加时间的技术 
  (1)时间能够增加 
  一天不是二十四小时    
  可以买到时间
  将工作委托给部下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买时间
  (2)时间被无偿交易 
  请教他人
  请他人做笔记
  时间的所有权在谁手中?
  “时间小偷”的识别方法
  不必要信息的识别方法
  (3)空闲时间的有效活用 
  通勤时间
  出差时间、移动时间、等待时间
  理发店与出租车
  第七章:人类的认知、记忆能力与时间管理     
  (1)神奇的数字“七”      
  只能判别七个    
  能在头脑中安排日程时和不能在头脑中安排日程时
  多维容易识别
  为何采用文书时,容易把握内容?
  人类为什么能够专业化?
  (2)短期记忆的界限 
  工作记忆
  对外部记忆的活用会减轻大脑的负担
  信息的符号化
  日常使用的袋子要有七个左右
  (3)应对工作记忆的挥发性 
  会挥发的工作记忆
  避免“中断综合征”
  注意力过度集中也是危险的
  (4)笔记的记录方法 
  录音笔记—输入迅速
  纸质笔记—如何协调防止遗失和即时输入
  电子手段—输入是问题
  终章:珍惜他人的时间 
  (1)确认规则
  一个人无法构成世界     
  遵守约定时间
  通告计划
  通知等待时间
  通知联络方式
  三分钟之内挂掉公用电话
  (2)减少浪费时间的“人情往来” 
  请停止“恳谈”
  请停止“寒暄”
  将列车的坐席分开
  向具有透明规则的社会发展
  (3)降低出行时间成本 
  制定使用新技术的规则
  难懂的路标也是“时间小偷”
  整备时间节约型社会资本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野口悠纪雄,1940年生于东京,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 1972年取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今,任职于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财经研究所。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日本经济论。
  主要著作:
  《日本的反省:悬崖边上的经济》
  《日本的反省:制造业毁灭日本》
  《日本的反省:依赖美国的罪与罚》
  《[超]文章法:文章撰写指南》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
      时间管理是每个人都想实施,但又找不到有效方法的课题。
      大多数人把全天的工作时间都耗费在与别人通电话上,却还是无法完全处理好联络事项。与此同时,新工作从天而降,超过截止日期却仍然没能完成的工作堆积如山。
      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愈加严重,我们想要时间!
      野口悠纪雄在本书中主要讨论了节约联系和寻找文件过程中的时间管理。技术进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交通设施的发达缩短了出行时间;通信技术的进步使联系更加及时化;电脑的普及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效率……
      可是,仅仅依靠技术进步,并不能产生富余的时间。我们要高效完成工作,更需要时间管理的新技巧。希望这本书可以教你识别“时间小偷”,帮你发现碎片时间中隐藏的超额价值,让你的每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