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
作者:<adata-name="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7
页数:332
定价:128.00 元
ISBN-13:9787520309370
ISBN-10:7520309371 
去豆瓣看看    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
  《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
  编辑委员会
  主编:王巍、陈星灿
  执行主编:刘国祥、郭子林
  副主编:荆志淳、李新伟
  编委:
  金寿福、李晓东、郭丹彤、马修·亚当斯
  托马斯·施耐德、马哈姆德·阿菲菲
  赵剑英、刘政
  本书编写工作组:
  组长:刘国祥郭子林
  副 组 长:郭鹏贾笑冰
  成员:高伟贺娅辉张旭秦超超
  朱彥臻曹蕊白雪松雷然
  目录
  前言()
  Introduction()
  主讲人简介(第一讲和第二讲)金寿福()
  第一讲发现和重构古埃及文明()
  第二讲埃及考古的发端与现状()
  主讲人简介(第三讲和第四讲)郭丹彤()
  第三讲古埃及的年代学()
  第四讲古埃及人的创世观念()
  主讲人简介(第五讲和第六讲)李晓东()
  第五讲理论思考,百密一疏:捷尔象牙牌的年代推测()
  第六讲灌注生命:“赋予生命”的推想()
  主讲人简介(第七讲)马修·亚当斯(Matthew J Adams)()
  第七讲古代蒙迪斯:尼罗河三角洲中心的一座早期城市()
  主讲人简介(第八讲至第十二讲)托马斯·施耐德(Thomas Schneider)()
  第八讲古埃及的国家与帝国()
  第九讲古埃及的宗教与神庙()
  第十讲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与葬俗()
  第十一讲古埃及的社会与身份认同()
  第十二讲埃及萨卡拉地区的考古()
  主讲人简介(第十三讲)马哈姆德·哈桑·阿菲菲·埃尔·谢里夫
  (Mahmoud Hassan Afifi El Sherif)()
  第十三讲近年来埃及的考古发现()
  附录古埃及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
  编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0年5月开始筹建,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当时属中国科学院领导,是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成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考古研究所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本书作者共六位,其身份分别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埃及学教授、美国驻以色列考古研究所所长和埃及学教授、埃及文物部古物司司长和埃及学家、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埃及学教授。六位教授都是长期从事埃及考古和研究以及文物管理工作的一线埃及学专家,对埃及学发展态势了如指掌,对埃及考古和历史中的若干问题有独到见解,都在权*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埃及学界享有较高声望。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赴埃及考古和研究”成功立项。作为重大项目的一个环节,考古所科研处组织和聘请国外和国内六位埃及学家做了十三场学术报告,对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讲解。讲座主题包括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历史与现状,古埃及的年代学,古埃及语言文字的解读与研究,古埃及人的王权统治、宗教观念和神庙建筑、生死观和丧葬习俗、族群与身份认同、女性地位,埃及几个重要考古遗址的新考古发现,等等。这些主题基本上涵盖了埃及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涉及到了当前国际埃及学和考古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这些讲座内容不仅是国际上新的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研究成果,还具有广阔的知识涵盖面,更做到了深入浅出。从而,它们不仅适合埃及学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阅读和学习,也适合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更适合广大对古埃及文明怀有兴趣的普通民众阅读。如果将它们集结成册,发表出来,必然会产生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鉴于此,在获得讲座者授权的情况下,《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将这十三场讲座的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集结在一起,呈献给国内更广大的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