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考古
作者: 著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2
页数:363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108059956
ISBN-10:7108059959 
去豆瓣看看    自序 
  一 考古学的本体之思 
  考古学的形而上学
  唯物与唯心的考古学 
  春天来了,我的奶酪被挤瘪了——思考历史研究的逻辑
  考古学观念的评估 
  文化的迷雾 
  辽中京访古:思考考古学的观看之道 
  嘎牙子是什么鱼——我们是怎么认识世界的
  所见与所思 
  考古材料的性质 
  考古学探索什么? 
  考古学本体的再思考 
  二 意义的追问 
  意义的起源 
  考古学的意义 
  过去的力量 
  再思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考古学是否是屠龙术——考古学存在的基础
  考古的作用 
  三 考古学的身份
  考古与盗墓 
  有一门学科叫考古学吗?
  考古种种 
  考古学的格调 
  作为心理学的考古学
  独具只眼的考古学 
  考古学科学吗? 
  考古学的真实性 
  考古学家的社会角色
  四 理解当代考古学的发展
  考古学发展的两条道路
  西方考古学的精华 
  西方考古学的高峰 
  考古学概念的构建 
  新考古学是否是模式论
  《舌尖上的中国》——后过程的美食考古 
  作为文化的考古学 
  理解考古学的“人文转向”
  女性与考古学 
  身份考古 
  抢盐、理性与惯习 
  身体考古 
  风水与考古 
  大山前遗址——思考景观
  五 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的特点 
  理解中国考古学的钥匙
  反思当前的考古学研究实践
  问题在哪里 
  为什么说仅仅从考古材料出发是不够的?
  考古材料特征的意义
  审视中国考古学理论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考古学
  断裂的中国考古学 
  文化历史考古的僵局 
  积极的研究 
  症结
  中国考古学的体系 
  思考中西考古学的差距
  历史考古的范式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转型
  六 理论的视角
  为什么需要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的理论研究 
  研究的视角——考古学的观看之道 
  考古解释的基础 
  考古学理论是什么 
  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何以可能 
  考古学文化与考古学中的文化 
  思考风格 
  研究策略 
  考古学研究的评估 
  考古学思想史的方法
  七 考古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 
  考古学与科学 
  多学科的方法 
  实验考古 
  为什么考古学需要统计学
  考古推理——考古研究的本质 
  拼合过去 
  八 思考一个地区:重返白音长汗——考古学“透物见人”的构想
  引子:往事如烟 
  考古分类学的意义 
  废弃过程 
  一把石刀的故事 
  辽西史前农业技术 
  景观考古 
  认知考古学:从技术过程到思维世界 
  辽西史前农业社会的文化体系 
  九 思考一个考古学的分支:旧石器考古学
  中国旧石器考古之现状
  当前中国旧石器考古的研究课题 
  四条腿的中国旧石器考古
  国内石器微痕分析的问题
  旧石器考古调查 
  反思中国旧石器考古
  回到史前一万年 
  十 思考一个考古学问题:农业起源
  农业起源与农业的不起源
  流动采食、食物生产与市场经济 
  读《石器时代的经济学》 
  结构的更替一再思农业起源 
  农业起源的社会结构制约 
  人口压力的作用机制
  十一 考古学的未来:中国与世界 
  考古学的未来
  后现代战争与后现代的考古学
  后现代之中国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的范式革命 
  美国人害怕的中国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的未来
  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于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MU)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美国考古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弗雷德•温道夫(Fred Wendorf)和“新考古学”开创者、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宾福德(Lewis Binford),200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农业起源、石器分析、遗址过程动态解读、史前艺术和考古教育等。
  《思考考古》是陈胜前在《学习考古》之外,又一部关于考古学理论、方法、实践与反思的著作。如果说《学习考古》是写给对考古学感兴趣、初学考古和初入行工作的年轻人的,那么《思考考古》则针对的是从业多年的考古研究人员,以及想对考古学有比较深入了解的知识大众。作者从考古学的本体思考、考古学意义、考古学身份、当代考古学的发展、中国考古学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对考古学这个学科进行了剖析,并特别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优缺点都有涉及,提出了良好的想法。治学和生活的态度都贯穿其中,内容更丰富,眼光更开阔。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