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赤子情
作者:张忠孝 著
出版:九州出版社 2018.6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510869822
ISBN-10:751086982X
去豆瓣看看 第一辑 童年的回忆
1.山环水绕的家乡
三川概貌
历史悠久
璀璨夺目的土族文化
2.缺失父爱和母爱的童年
3.解放前家乡百姓的生活状况
4.我的特殊家庭
哑巴爷爷和奶奶
早逝的母亲
善良的桂花阿姨
为人仗义的爷爷
5.我被认定为“转世灵童”
6.亲眼看见马家王朝溃败一幕
7.解放初的家乡
第二辑 求学之路
8.镇边初小——梦想萌生的地方
9.临夏初中——在这里找到了自信
10.青海民大预科——初人人生
政治思想教育
极不寻常的1958年
三年大饥荒
11.北京师范大学——人生的起点
我为母校骄傲
班级大家庭
言传身教的恩师
我的学术火花在这里点燃
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毛主席
第26届世界乒乓球比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百年校庆
五十年同学聚会
第三辑 大漠新疆二十年
12.美丽富饶的新疆
13.在进疆的列车上
14.祖国边城——乌鲁木齐
15.西北大屏障——生产建设兵团
16.穿越准噶尔盆地
17.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
18.终于到达目的地
19.中国最美的雅丹地貌区
20.边城社教
社教运动
献血救人
两件特殊任务
言传身教
“文化大革命”的前兆
21.教师集训队
22.回校闹革命
23.快乐的连队生活
做一名合格的农工
和农友们打成一片
研制“920”
24.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势在必行
革命大联合势不可当
大联合、抓严打
25.137团子弟学校任教
26.今生不忘的乌尔禾
27.难以忘怀的1976年
28.石化战线上的一员新兵
石化技校的诞生
今生起飞的地方
坚定走自己的路
第四辑 赤子心、故乡情
29.到青海师大后的前三年
生活条件差我没有退缩
和李书记的第一次谈话
和孙队长的冲突
两件棘手的事
我的任职风波
走出自己的脚步
30.教学改革是地理系发展的动力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学科
地理系改名潮
地理系教学改革
31.青海旅游研究第一人
青海首个旅游课题诞生
旅游资源考察
旅游论著
多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
32.青海第一部《青海地理》专著问世
《青海地理》是我一生的梦
《青海地理》——走进历史深处
突出特点是《青海地理》的灵魂
单之蔷眼中的《青海地理》
33.青藏高原旅游开发研究
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研究成果
学术价值
34.三川为大禹故里的探讨
35.极其艰险的野外考察
唐古拉山口北坡的险境
发生在澜沧江畔的险情
两次险些掉进玛柯河
柴达木盆地两次遇险
36.三江源考察
37.上海世博会的情结
38.收徒育英才
39.我的父亲
40.我和台湾老人宋安业先生的忘年交
41.“走遍中国第一人”——宋小南
42.我的良师益友
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
大家(咖)级的良师益友
对手一良师益友
43.同病魔的抗争
44.我与青海师大
第五辑 告老还乡享受夕阳
45.享受夕阳之美
46.捐赠图书
47.关心家乡建设
献爱心活动
建言献策
同当地教育界的腐败行为作斗争
48.三川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评价
旅游业发展思路
主要旅游项目
49.出国旅游
旅游目的
旅游见闻
旅游感受
身无曲处有劲节,枝人凌云总虚心
后记
参考文献
张忠孝,男,1940年10月8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土族,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曾任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生首席导师。兼任青海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区域旅游开发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族研究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台湾《桃园观光》大陆撰述委员等。
长期从事青海地理、青海旅游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撰写出版《青海地理》、《青海旅游资源》、《世界屋脊一青海游》、《青藏高原旅游开发研究》、《青海旅游指南》、《青海旅游线路精选》等著作。担任《青海百科全书·地理分编》主编,合著《青海百科大辞典》、《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图解21世纪简明百科全书》、《青藏铁路旅游指南》等。在台湾《桃园观光》杂志上发表介绍青藏高原自然和人文风光文章六十余篇。
曾享受***特殊津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100周年“第一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曾完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新疆石油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北师大100周年校庆“校友荣誉证书”。
《黄河源头赤子情》是一部回忆录,详细描述了作者张忠孝童年记忆中黄河源头的宜人风光、作者的求学之路以及之后在西北的工作经历,乃及作者告老还乡后对家乡旅游业的支持以及外出的游历。作者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乃至生活经历一直与黄河源头息息相关,对家乡的感情真挚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