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贞元八年,擢进士第,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了“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有《韩昌黎集》。
魏仲举,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庆元(1195—1200)中书商。庆元六年自编自刻《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二十一卷,被四库馆臣评为“椠镌精工,在宋版中亦称善本。今流传五六百年,而纸墨如新,神明焕发”。
郝润华,历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的整理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献研究》辑刊编委、韩愈研究会副会长、《四库全书》研究会理事等。
王东峰,工作于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从事古籍阅藏、整理工作,有《〈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的文献学价值及其在韩集流传中的影响》(《图书情报工作》)、《〈五百家注昌黎文集〉与〈韩集举正〉、〈韩文考异〉的关系》(《中国典籍与文化》)等论文发表。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