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亚洲观
作者:子安宣邦 著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7
页数:204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108066169
ISBN-10:7108066165 
去豆瓣看看    致中国读者
  序言 《文明论概略》与亚洲认识
  一 文明化的设计图
  二 文明乃相对的概念
  第一章 “世界史”与亚洲、日本
  一 亚洲视角和江户视角 
  二 1850 年这一时刻 
  三 组合到“世界史”中去 
  四 昭和日本与对“世界史”之再认识 
  五 战争与“世界史的哲学”
  六 “世界秩序”的主要成员日本
  七 “世界史”的终结与历史转折 
  八 “世界史的哲学”之教训
  第二章 黑格尔“东洋”概念的紧箍咒 
  一 《武士道》与黑格尔
  二 东洋的专制 
  三 作为西洋异质性的东洋
  四 “脱亚”的文明论构图
  五 东亚国际秩序的重组 
  六 结语 
  第三章 昭和日本与“东亚”概念
  一 前言 
  二 “东亚”一语 
  三 文化史上的“东亚”? 
  四 “东亚协同体”理念
  五 从“东亚”走向“大东亚”
  六 置“东亚”一语于死地,便产生了“East?Asia”吗?
  第四章 什么是问题所在——关于广松涉“东亚新体制”的言论
  一 是标题的问题吗?
  二 帝国日本的世界史表象
  三 帝国日本诸话语的相同性 
  四 帝国日本与“东亚”概念
  五 “东亚协同体”论
  第五章 关于东洋社会的认识
  一 何谓“东洋”? 
  二 “东洋”理念与日本
  三 “东洋”在何方?
  四 日本的历史实践与“东洋” 
  五 为什么是“支那”呢?
  六 日本近代与差异化
  第六章 巨大的他者——近代日本的中国像 
  一 前言
  二 作为巨大他者的中国 
  三 18 世纪日本的中国像 
  四 “脱亚式”日本近代的战略
  五 20 世纪前期的日本与中国
  六 认识作为他者的中国的视角 
  七 结语 
  第七章 “东亚”概念与儒学 
  一 前言
  二 “东亚”概念与日本
  三 “东亚”的发现 
  四 文化上“东亚”概念的成立 
  五 文化上之“东亚”概念的内涵 
  六 帝国日本与“东亚”概念
  七 “东亚”与“儒学”的多元化视角 
  八 从实体的“东亚”走向方法论的“东亚”
  第八章 近代中国、日本与孔教
  一 康有为与孔教国教化
  二 何为孔教国教化 
  三 服部宇之吉与孔子教论 
  四 孔子与统一帝国的理念
  五 日本国家的天命 
  六 中国的伦理性根底
  七 孔教去了何方?
  八 孔教与持续发展的中国社会 
  九 支那的腐败已经足矣 
  十 中国民众与道教 
  第九章 “日本一国文明史”的梦想——关于《国民的历史》
  一 妄自尊大的孤立者
  二 “战争”在继续
  三 日本一国文明史的过剩叙述 
  四 以“文明”叙述历史 
  五 以“人种”来叙述战争 
  六 杀戮者的辩解 
  七 帝国日本遗志的继承 
  八 否定他者与一国的同一性 
  九 “诸神之国”日本 
  十 把 GOD 译成“神”的错误
  后记 
  译后记
  书名一览
  人名一览  
  子安宣邦 1933年生。日本著名思想史学者,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代表的时代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其思想卓然成家,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译者简介:
  赵京华  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作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周氏兄弟与日本》等;译著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人歌人哭大旗》《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等;主编《柄谷行人文集》六卷本。
  在《近代日本的亚洲观》中,子安宣邦集中考察了东洋、亚洲和东亚这三个概念的历史发生轨迹。特别是对其中的“东亚”概念如何在20世纪初的日本,从作为文化上的概念逐渐转化为帝国地缘政治上的话语,而由日本首先提出并流通于该地区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知识考古学式的清理和解构分析。这是本书要讨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宗旨,表明它不仅是有关“东亚”的思想观念史,同时也是密切关注当下知识生产并与对话和辩驳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