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拖船之歌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编者的话: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1940年,布罗茨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1955年起,布罗茨基辍学谋生,先后做过车工、司炉、水手等13种工作。1962年起,布罗茨基成为警察监视的对象,经常受到骚扰,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到处流浪。1972年6月,他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1977年,他加入美国籍。曾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艺术与文学学会会员。1987年,由于作品“跨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布罗茨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年他47岁,是有史以来*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诗歌带给布罗茨基语言的模式,也给了他灵魂的*向往。到20世纪70年代被迫离开苏联后,布罗茨基没有再回到他热爱的圣彼得堡。在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中,作者创作了《小拖船之歌》这首诗。布罗茨基借由小拖船的口吻,讲述了小拖船默默奉献的一生。文字平淡而又克制,却涌动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发表后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多年后,当我们重新阅读这首诗歌,依然会被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伊戈尔·奥列伊尼科夫的插画,地传达了诗歌的情感。两位大师,为读者奉献了一部难得一遇的上乘之作。
内容简介 我的名叫叫安泰,我不是古希腊英雄,我是一艘拖船,我在涅瓦河的港口工作。我的头上是天,我的脚下是水,当我的头顶冒出一道白烟,汽笛声拉响,我将驶出港口,开始一天的工作…… 当我在命运的海湾上渐渐老去,我会再度起航,驶向美丽的梦乡,穿过蓝色的树丛,去往金色的国度,正如传说中所讲,到了那里,没有一艘拖船,能再度返航。 作者以拖船的口吻,讲述了它恪尽职守的一生,以此献给深深眷恋的祖国。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1940年,布罗茨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1955年起,布罗茨基辍学谋生,先后做过车工、司炉、水手等13种工作。1962年起,布罗茨基成为警察监视的对象,经常受到骚扰,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到处流浪。1972年6月,他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1977年,他加入美国籍。曾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艺术与文学学会会员。1987年,由于作品“跨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布罗茨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年他47岁,是有史以来*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诗歌带给布罗茨基语言的模式,也给了他灵魂的*向往。到20世纪70年代被迫离开苏联后,布罗茨基没有再回到他热爱的圣彼得堡。在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中,作者创作了《小拖船之歌》这首诗。布罗茨基借由小拖船的口吻,讲述了小拖船默默奉献的一生。文字平淡而又克制,却涌动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发表后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多年后,当我们重新阅读这首诗歌,依然会被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伊戈尔·奥列伊尼科夫的插画,地传达了诗歌的情感。两位大师,为读者奉献了一部难得一遇的上乘之作。
内容简介 我的名叫叫安泰,我不是古希腊英雄,我是一艘拖船,我在涅瓦河的港口工作。我的头上是天,我的脚下是水,当我的头顶冒出一道白烟,汽笛声拉响,我将驶出港口,开始一天的工作…… 当我在命运的海湾上渐渐老去,我会再度起航,驶向美丽的梦乡,穿过蓝色的树丛,去往金色的国度,正如传说中所讲,到了那里,没有一艘拖船,能再度返航。 作者以拖船的口吻,讲述了它恪尽职守的一生,以此献给深深眷恋的祖国。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