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丛书·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典藏版)
作者:章清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5
页数:584
定价:99.00 元
ISBN-13:9787520180153
ISBN-10:7520180158 
去豆瓣看看    引言作为“场域”的“思想界”:新型媒介与读书人001
  一援西入中:报章与晚清社会002
  二初识报章:“上下通”与“中外通”014
  三作为“场域”的“思想界”022
  章“合群”的诉求:“思想界”形成的背景035
  一作为“合群”载体的报章、学会及学校036
  二报章作为“合群”的要素047
  三互为代派:报章销售网络的建立056
  四“自改革”:与官方的互动060
  第二章“思想界”的浮现:社会重组下的“亚文化圈世界”083
  一晚清对“思想界”的表述084
  二从“省界”到“业界”——“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094
  三“中等社会”及其阶级意识的萌芽108
  四“思想界”与中国社会的重新组织116
  五“思想界”的潜流:来自官方的反应129
  第三章由隐性走向前台的“思想界”:“思想版图”的拓展142
  一民国时期报章所呈现的“思想版图”143
  二“思想版图”的结构与节奏151
  三隐然已存在的“思想界”177
  第四章“思想界”的多重色彩:报章与学术189
  一“学战”意识下对“报章”的认知190
  二分科观念左右下的“报章”197
  三西学汇编资料中的“报章”209
  四大学·刊物·社会:报章的另一种“生意”218
  五“学高于政”:“思想革命”的流行228
  第五章“思想界”的多重色彩:报章与政治238
  一读书人的组织与“思想冲突”的加剧239
  二“思想界”的“主义”264
  三政治势力如何借重“思想界”275
  第六章书局·报章·读书人:共同的“生意”301
  一作为“生意”的报章302
  二书籍与报章的关联312
  三另一种“生意”:新式书局与读书人338
  四读书人的“生意经”350
  第七章“思想界”的另一面:读书人表达方式的转变364
  一作为“三不朽”之“立言”365
  二新型媒介与表达方式的转变376
  三围绕报章文字的争辩386
  四笔走偏锋:“思想界”的另一面412
  第八章阅读报章:读书人“晋升的阶梯”424
  一“阅读公众”的培育:上下的互动425
  二由邸报到新式报章:阅读的转向445
  三报章与新知:科举改制引发的冲击467
  四阅读报章:读书人通向社会之阶梯484
  五中心与边缘:不同的阅读体验493
  结语“思想界”:清季民国时期的“公共舆论”513
  一新型传播媒介与文明的建构514
  二“思想界”成为解析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519
  三“思想界”:延续不绝的反省与批评525
  四何为“公共”?谁的“公共”?529
  主要参考文献546
  后记572
  再版后记577
  本书作者章清,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常务副主任,2013年入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科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先后出版《胡适评传》、《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获“第八届上海市优秀社科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等专著。
  本书围绕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进行解析,试图说明其成长并非无关宏旨,须紧扣“近代”这一线索去把握。“思想界”及其他“~界”“~~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浮现,乃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写照,既意味着近代中国形成国家与社会新型的对应关系,也映射出告别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对新的角色与身份的探求。聚焦“思想界”,是期望探讨这两个要素的交互作用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据此可以看出,清季民国时期由新型传播媒介营造的思想环境有哪些特征,形成了怎样的“思想版图”;而读书人与此的互动,又如何导致其写作方式、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