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获奖作品,被称为“现代东亚历史研究的最佳著作”)
作者:(美)林郁沁 著,陈湘静 译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10
页数:284    
版本:2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214248275
ISBN-10:7214248271 
去豆瓣看看    导 言 1
      公众同情:超越哈贝马斯 5
      公众、消费文化与性别 11
      情的历史及它在上世纪30年代的命运 15
      暴力、正义和情的道德权威 18
      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情感:一个全球性的视野 20
  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23
      大众媒体的时代 26
      刺 客 29
      贪婪的军阀 31
      忠诚的军人和冤屈的父亲 36
      复仇:正义和英雄主义 39
      感情、预谋和故事的讲述方式 48
      结 论 52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56
      小说连载,复仇女子和现代道德的主体性 58
      戏剧与公共正义 70
      结 论 82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86
      礼、情和变化中的社会秩序 87
      私人复仇和国家力量 94
      女性之“情”与男性“理性”的对抗 97
      女性出版物和对英勇的女性美德的同情 108
      结论:精英的焦虑、新女性和媒体时代 111
  第四章 审判———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116
      20世纪的法律:情、礼和改革 119
      法庭、审判和新公众 123
      辩护:作为官方策略的情 127
      被告:迎合大众同情 138
      原告:以法律为策略 143
      法庭:正当的法律程序 147
      结论:刘景桂之法律案件 150
  第五章 国家特赦———国民党统治下被认可的暴力 155
      1932—1933年的郑继成案 159
      特 赦 161
      传统英雄、孝义复仇、“新生活”的国粹 165
      协会的力量:司法独立和党义 174
      流言、军阀和同谋 182
      结论:徐道邻案 191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从战时爱国主义到反革命的情感 198
      女性的“情”和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 199
      施剑翘晚年的命运 211
      结 论 217
  结 论 223
  参考文献 229
  译后记 260
  林郁沁(Eugenia Lean),中国现代史、科学技术工业史和情感研究领域的学者。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并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硕士(1996年)和博士学位(2001年)。曾执教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2002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现任哥伦比亚大学魏德海(Weatherhead)东亚研究所所长。本书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现代东亚历史研究中的著作。2020年出版《中国本土工业主义:化妆品帝国形成中的本土创新及外来科技,1900-1940》(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0)。陈湘静,本科、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亚洲研究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亚洲现代性。
  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