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梦的解析+我们内心的冲突(完整全译本,心理学界扛鼎之作,附赠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译者序 01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002
2.人生的三大事实 004
3.社会情感 007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011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016
6.合作的重要性 019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1.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 022
2.情感影响发展 025
3.身形、性格与心智 037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1.自卑情结 042
2.追求优越感 049
3.设立有意义目标 053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1.理解记忆 062
2.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065
3.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074
第五章 梦
1.关于梦 082
2.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084
3.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086
4.梦的构成 090
5.常见的梦 094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母亲的影响 106
2.父亲的角色与责任 116
3.为人父母 121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教育的变革 136
2.教师的角色 137
3.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142
4.天赋与习得 145
5.区分孩子的个性 148
6.顾问会议的工作 154
第八章 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158
2.心理特征 158
3.生理特征 159
4.青春期的挣扎 160
5.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166
6.正视青春期 169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1.犯罪心理 172
2.罪犯的类型 182
3.合作的重要性 189
4.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199
第十章 职业
1.平衡生活的三条系带 208
2.职业的早期训练 210
3.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212
4.对待职业的态度 216
第十一章 人及其同伴
1.人类需要团结 220
2.利己主义 222
3.过失犯罪 228
4.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228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1.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32
2.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235
3.不适合结婚的人 242
4.婚姻观与人生观 247
阿德勒年谱 253
《乌合之众》
1902年作者序言 01
引言 群体的时代 001
第一卷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 013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027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055
第四章 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069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间接成因 079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成因 103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119
第四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145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161
第二章 所谓的犯罪群体 167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75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85
第五章 议会 199
《梦的解析》
第一章 梦学文献 001
第一节 梦与清醒状态之间的关系 006
第二节 梦的材料:梦的记忆 009
第三节 梦的刺激和来源 019
第四节 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038
第五节 梦的心理特征 043
第六节 梦中存在的道德感 057
第七节 梦的理论和梦的功能 064
第八节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075
补记(1909) 079
补记(1914) 081
第二章 梦的解析 082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102
第四章 梦的伪装 111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来源 134
第一节 梦中的近期琐事 135
第二节 梦中的儿时经历 153
第三节 梦的躯体刺激来源 178
第四节 典型的梦 195
第六章 梦的工作 223
第一节 凝缩机制 224
第二节 移置机制 250
第三节 梦的表现手段 254
第四节 具象化机制 278
第五节 梦的象征 287
第六节 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言语 335
第七节 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351
第八节 梦的感情 382
第九节 梦的润饰作用 406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422
第一节 梦的遗忘 424
第二节 回归现象 440
第三节 欲望满足 454
第四节 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475
第五节 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 486
第六节 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503
附录 论 梦 514
《我们内心的冲突》
前言 01
导论 05
第一部分 神经症冲突及为解决冲突所做的努力
第一章 神经症冲突的惨痛 3
第二章 基本冲突 13
第三章 亲近人 27
第四章 对抗人 42
第五章 逃避人 52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75
第七章 外化 94
第八章 追求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110
第二部分 未解决冲突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123
第十章 人格的贫化 135
第十一章 绝望 160
第十二章 施虐狂倾向 172
结论 神经症冲突的解决办法 198
译者序 01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002
2.人生的三大事实 004
3.社会情感 007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011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016
6.合作的重要性 019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1.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 022
2.情感影响发展 025
3.身形、性格与心智 037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1.自卑情结 042
2.追求优越感 049
3.设立有意义目标 053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1.理解记忆 062
2.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065
3.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074
第五章 梦
1.关于梦 082
2.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084
3.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086
4.梦的构成 090
5.常见的梦 094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母亲的影响 106
2.父亲的角色与责任 116
3.为人父母 121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教育的变革 136
2.教师的角色 137
3.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142
4.天赋与习得 145
5.区分孩子的个性 148
6.顾问会议的工作 154
第八章 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158
2.心理特征 158
3.生理特征 159
4.青春期的挣扎 160
5.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166
6.正视青春期 169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1.犯罪心理 172
2.罪犯的类型 182
3.合作的重要性 189
4.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199
第十章 职业
1.平衡生活的三条系带 208
2.职业的早期训练 210
3.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212
4.对待职业的态度 216
第十一章 人及其同伴
1.人类需要团结 220
2.利己主义 222
3.过失犯罪 228
4.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228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1.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32
2.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235
3.不适合结婚的人 242
4.婚姻观与人生观 247
阿德勒年谱 253
《乌合之众》
1902年作者序言 01
引言 群体的时代 001
第一卷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 013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027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055
第四章 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069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间接成因 079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成因 103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119
第四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145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161
第二章 所谓的犯罪群体 167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75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85
第五章 议会 199
《梦的解析》
第一章 梦学文献 001
第一节 梦与清醒状态之间的关系 006
第二节 梦的材料:梦的记忆 009
第三节 梦的刺激和来源 019
第四节 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038
第五节 梦的心理特征 043
第六节 梦中存在的道德感 057
第七节 梦的理论和梦的功能 064
第八节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075
补记(1909) 079
补记(1914) 081
第二章 梦的解析 082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102
第四章 梦的伪装 111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来源 134
第一节 梦中的近期琐事 135
第二节 梦中的儿时经历 153
第三节 梦的躯体刺激来源 178
第四节 典型的梦 195
第六章 梦的工作 223
第一节 凝缩机制 224
第二节 移置机制 250
第三节 梦的表现手段 254
第四节 具象化机制 278
第五节 梦的象征 287
第六节 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言语 335
第七节 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351
第八节 梦的感情 382
第九节 梦的润饰作用 406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422
第一节 梦的遗忘 424
第二节 回归现象 440
第三节 欲望满足 454
第四节 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475
第五节 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 486
第六节 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503
附录 论 梦 514
《我们内心的冲突》
前言 01
导论 05
第一部分 神经症冲突及为解决冲突所做的努力
第一章 神经症冲突的惨痛 3
第二章 基本冲突 13
第三章 亲近人 27
第四章 对抗人 42
第五章 逃避人 52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75
第七章 外化 94
第八章 追求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110
第二部分 未解决冲突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123
第十章 人格的贫化 135
第十一章 绝望 160
第十二章 施虐狂倾向 172
结论 神经症冲突的解决办法 19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人。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闻名于世。早年在巴黎学医,后来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完成了多本人类学和考古学著作。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乌合之众》《民族演变的心理法则》《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终生从事写作和临床治疗,其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义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20世纪重要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之一,被公认为与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曾追随弗洛伊德学派,后在神经症研究上与其分道扬镳,主张以文化决定论替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主要著作有《我们内心的冲突》《自我分析》《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闻名于世。早年在巴黎学医,后来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完成了多本人类学和考古学著作。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乌合之众》《民族演变的心理法则》《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终生从事写作和临床治疗,其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义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20世纪重要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之一,被公认为与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曾追随弗洛伊德学派,后在神经症研究上与其分道扬镳,主张以文化决定论替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主要著作有《我们内心的冲突》《自我分析》《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
本套装收录《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梦的解析》《我们内心的冲突》。其中《自卑与超越》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乌合之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