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美 传世墨宝唤醒国人的书法记忆(隶书卷)开启领略隶书之美的历程 赏析临习入门书 精装四色
作者:唐翼明 主编,张天弓 副主编,高高国际 出品
出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22.1
页数:440
定价:128.00 元
ISBN-13:9787554834992
ISBN-10:7554834991
去豆瓣看看 壹 《石门颂》:隶中之草,高浑奇逸 / 1
《石门颂》的书写性极强,但又不是实用书写常见的那种随意、放肆,而是一种艺术化的书写性,这或许是其被称为 “隶中之草”的真正原因。
贰 《乙瑛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 41
由于《乙瑛碑》书体端庄,气象雍容,用笔技巧成熟并有规律,历代都视其为初学汉隶的津梁,被认为是“汉隶之可师法者”。
叁 《礼器碑》:清超遒劲,浑厚从容 / 71
《礼器碑》落笔蓄势敛锋,凝重而内劲,收放有度,有的笔势取篆意而变化,点画中有着很强的弹性,瘦硬而含蓄,细赏不失浑厚,远观又不失飘逸,这正是其高妙之处。
肆 《衡方碑》:方正深朴,古健倔强 / 99
《衡方碑》残泐颇重,很多字斑驳陆离、漫漶不清,于是具有浓重的“金石味”。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尽情享受这天然与人工合奏的金石交响乐时,不要忘了“透过刀锋看笔锋”,甚至“透过残泐看笔锋”。
伍 《西狭颂》:雄迈静穆,汉隶正则 / 137
从大的艺术风格、艺术境界、艺术美等方面来看,《西狭颂》可谓刚柔相济、巧拙并用、方圆兼备、虚实相生、动静皆宜、雅俗共赏,不愧为汉隶中的代表之作!
陆 《史晨碑》:平淡之相,瑰丽之质 / 169
《史晨碑》的一笔一画都在轻松中,并无刻意求其动感,通篇亦无惊人处,显得波平浪静,天宇平阔。如何认识中正之美,如何持守创作心态,如何表现,都可以在《史晨碑》的欣赏中找到答案。
柒 《曹全碑》:秀美飞动,逸致翩翩 / 193
存世的汉碑中,《曹全碑》较为清晰,字画完好,书家临写汉碑不再是雾里看花,千年来恍若“天机”的汉隶古法展露无遗。
捌 《张迁碑》:端直朴茂,方正尔雅 / 233
相较于《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等典型东汉碑刻的谨严风致,《张迁碑》实在是草率了些,但也因此体现出了“古拙”的意趣,能够“调剂”人们学习其他各种汉碑过程中风格上所存在的偏失。
玖 《荐福寺碑》:瑰伟壮丽,风流闲媚 / 259
韩择木隶书从格局气象上无法与汉魏相颉颃,但能守古法而庄重严正,在唐代隶书普遍追求装饰整饬的风气中,是独树一帜的。
拾 《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册》:沉雄雅秀,古拙新媚 / 289
《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册》结体取扁,姿势取动,用意取爽,用笔取利,整体风格稳定一致,表现手法成熟,将原本属于“详而静”的正体八分书,写出了“简而动”的“草率”意味,与前贤时人大相异趣。
拾壹 《敖陶孙诗评十条屏》:貌丰骨劲,大气磅礡 / 329
《敖陶孙诗评十条屏》中的大部分字形都比较规整平正,这正是汉隶的精髓。邓石如在以篆入隶的同时,又进行了以隶入篆的努力,二体相互为用,互补短长,这也是他超出同时代人的地方。
拾贰 《虞仲翔祠碑》:抱朴含真,陶然自乐 / 355
伊秉绶的隶书在笔画上与传统汉隶有很大的不同,他省去了汉隶横画的一波三折,代之以粗细变化甚少的平直笔画。总之,其书法融合秦汉碑碣,古朴浑厚,“有庙堂之气”。
拾叁 《临张迁碑册》:篆籀意趣,雄浑古厚 / 381
《临张迁碑册》在结构上基本遵循原作,只不过在用笔上,何绍基使用的方法,是自己探索出来的带有篆籀意趣的中锋笔法,他以这种笔法写所有的汉碑,也可以说是“以己法临古”。
图版说明 / 405
主编 唐翼明 唐翼明,1942年生于湖南衡阳,著名作家唐浩明胞兄,享誉海内外的魏晋文化史专家、书法家。1981年获得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是新中国SHOU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同年赴美,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硕士、博士学位,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嫡传弟子。曾任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长江书法研究院院长。唐翼明出身文化名门,家学甚严,学术专长为魏晋文学与魏晋思潮,著作甚丰,著有《魏晋清谈》《论语诠解》等。书法擅行草,曾在纽约、东京、台北多次举办书法个展,出版书法作品《湖湘四典》(与沈鹏、李铎、卢中南合书,唐书《桃花源记》,行书),《故宫百联》(与卢中南、谷有荃、刘文华合书,唐书其中25联,行书)。 副主编 张天弓 张天弓,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长江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有《中国书法大事年表》。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隶书是一种承先启后的书体——它让汉字从象形符号演变为抽象线条,让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书法之美”系列第二卷——隶书卷,从汉代、唐代及清代的隶书碑帖法书中精选13件名品,如有“隶中之草”之称的《石门颂》,“汉隶之可师法者”《乙瑛碑》,“守古法而庄重严正”的《荐福寺碑》,具有“庙堂之气”的《虞仲翔祠碑》,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石门颂》的高浑奇逸,《乙瑛碑》的气象雍容,《礼器碑》的清超遒劲……尽现隶书的波磔之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古朴庄重与雄放洒脱并存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