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锋学术小品集(第四卷)
作者:胡智锋
出版:作家出版社 2022.5
页数:748
定价:98.00 元
ISBN-13:9787521217605
ISBN-10:7521217608
去豆瓣看看 一起向未来: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 001
“青绿山水”贯春晚 004
电影《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史诗的新影像 006
《守岛人》:英模题材电影的创新之作 009
《长津湖》:战争电影创作的新界碑 012
警惕“流量明星”带来的不良审美风尚 016
别让“高流量”带偏正能量 019
《大决战》:全景展现三大战役的辉煌历史 022
《中国医生》:再现与“新冠”短兵相接的时刻 025
《1921》为深刻理解建党意义提供了重要参照 032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三重转化 036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三题 040
以技术创新创造新时代视听奇观 048
一部职业教育的精品之作 055
“锦”秀山河:国庆片《我和我的家乡》的类型突破与创新 057
《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的创新启示 069
姿态·语态·情态:《澳门二十年》的创作与表达创新 075
《我为你牺牲》四题 083
电影《攀登者》三题 091
《零零后》:献给中国家长的影像家书 097
彰显正义必胜的真理力量 101
《古田军号》:历史真实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达 103
“融合”开创纪录片发展新格局 111
《超能幼稚园》解码科学“育儿经” 116
《五大道》:历史与美学双重观照下的人文纪录片力作 118
展现领袖魅力的诚心之作 126
《厉害了,我的国》何以独具魅力 128
《中国诗词大会》的价值与启示 131
时代之镜:探索体验类真人秀的新模式 136
三“度”拥抱新时代 142
突破 展现 揭示 144
中国电视类型节目的新探索 148
战争大片的艺术表达 160
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 164
航拍:与大地深情对话 168
纪录片《长征》的“四力”与“四有” 171
电视剧《生死兄弟情》的三重启示 176
《贝家花园往事》:一部精致而意味深长的学者型纪录片 179
《生命中的好日子》短评 182
6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四题 184
融合与对接:从2012三部纪录片的探索创新看中国电视
纪录片的美学新走向 188
无愧于大国大台的时代巨制 199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四章 202
关于央视“新春走基层”的思考 209
不一样的《山楂树之恋》 215
农影2010年节目点评 217
史诗品格 高远立意 226
谈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的创作特点 228
《星光大道》成功之“道” 233
建构国家纪录平台 留存民族文化记忆 235
江苏电视的改变、创造和引领 239
为纪录频道开播喝彩 244
抗旱救灾 我们在行动 247
澳门回归的真情咏叹 250
军队文工团生活的生动摹写 253
重现变革时代的集体记忆 256
《飞越海西》的意义、探索与启示 259
《北平战与和》的突破与意义 264
《中国记忆》三思 268
变革、困境与开拓 274
《繁花——打工妹三十年实录》四题 278
《今日说法》10年发展的意义与启示 283
《中华医药》电视品牌建设的独特路径 287
为尊严而战 292
电视的思想品位 301
私人情感电视呈现的新探索 304
“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影像记录 310
解析2006中国纪录大片热 314
史、诗、情、思 321
频道定位:成功要靠执行力 323
东方卫视的娱乐创新之道 327
《再说长江》:一部振奋民族精神的荧屏力作 334
“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途径 337
《超级女声》:成功本土化的“真人秀” 341
《传奇故事》的成功之道 350
后记 355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学术领域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长期从事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传媒艺术教学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等项目四十余项,著有《立论中国影视》《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等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四百余篇,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奖项。曾赴亚、欧、美、非、澳等大洲四十多个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本卷汇编了影视个案评论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深入分析各类影视作品的内容、艺术手法、专业探索、突破意义等,为中国影视的发展提供了精当的理论支撑。这些文章不仅是推动影视教育、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个体力量,还可以为影视作品创作、传播等提供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