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儒学的近代转型
作者:干春松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11
页数:496
定价:88.00 元
ISBN-13:9787559854421
ISBN-10:7559854427 
去豆瓣看看    序
   
  部分  民族国家与天下秩序:西学东渐与中国文明观的调适
  导语 这个世界会好吗?
  章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
  第二章  天下秩序与现代国家——民族国家与儒家资源
  第三章  从启蒙到新启蒙: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和解”
  第四章  拆解“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张岱年的文化创造主义
  第五章  梁漱溟对于中国建国之路的认识(1911—1949)
  第六章  重思中西与回归普遍主义:儒家“天下观”的再发现
   
  第二部分  制度与心性:儒家的合内外之道
  导语  儒学的基本特征
  章  心性儒学和制度儒学:问题与方法
  第二章  儒学的制度面向:制度化儒家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第三章  制度儒学的运行规则:从科举制度看知识与权力之间的互动
  第四章  制度化与儒家价值观的内在紧张——再论教育与权力的关系
  第五章心性与超越——从《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看港台新儒家的问题意识
   
  第三部分  儒学第三期发展预设下的儒学史重构
  导语  从历史中认识儒家的自我和未来
  章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问题意识
  第二章  儒学史重构与儒家现代使命的确证
  第三章  思孟学派与心性儒学: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
  第四章  中国阐释学传统及转向
   
  第四部分  儒学的学科化与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导语  儒学的出路何在?
  现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建构和文化自觉——国学热对儒学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纯粹哲学视野下的王国维对中国哲学学科的探索
  第三章  学科化背景下的价值坚持:马一浮论经学与国学
  第四章  儒学能“哲学化”吗?反思中国哲学学科范式的四个角度
  第五章  中国哲学和哲学在中国——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
  第六章  化解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可能方案:具体的形上学-
   
  第五部分  附录:讲演与访谈
  讲演  如何理解“现代新儒学”思潮  
  访谈一  儒学的历史与现代转化
  访谈二  赛博未来,儒学怎么办?
      干春松,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儒学研究院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儒家思想、近现代哲学、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制度儒学》《重回王道》等。
  本书以政治与学术双向视角,集中梳理、论述西学东渐下,作为传统中国价值主体的儒学的困境和转型,探究新时代儒学的发展和未来。作者对近代以来儒学发展中代表性的人物(康有为、章太炎、钱穆、张申府、冯友兰等)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分析:从制度和心性讨论儒学的整体形态发展,从经学与哲学的关系讨论儒学学科化的困境与出路,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探索儒学对世道人心和社会秩序的意义和作用,从儒学学科化制度下思考摆脱儒学困境的可能……涵盖儒学近代转型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