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博览:传承东方韵味的文化遗产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学
炎帝神农传说——贤能为民的华夏始祖的故事 / 002
仓颉传说——炎黄时期的造字神话 / 009
白蛇传传说——缠绵悱恻的“断桥”往事 / 012
孟姜女哭长城——长城上的悲凄爱情 / 018
杨家将传说——三代抗辽的英雄事迹 / 021
阿诗玛——坚强勇敢的彝族少女 / 026
江格尔——唱不完的勇士传说 / 029
米拉尕黑——“英雄回归”的浪漫长诗 / 034
第二章 传统音乐
查看完整
炎帝神农传说——贤能为民的华夏始祖的故事 / 002
仓颉传说——炎黄时期的造字神话 / 009
白蛇传传说——缠绵悱恻的“断桥”往事 / 012
孟姜女哭长城——长城上的悲凄爱情 / 018
杨家将传说——三代抗辽的英雄事迹 / 021
阿诗玛——坚强勇敢的彝族少女 / 026
江格尔——唱不完的勇士传说 / 029
米拉尕黑——“英雄回归”的浪漫长诗 / 034
第二章 传统音乐
查看完整
朱辉,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历史教师,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兼职教研员,“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特聘讲师。在高中历史学科优质课竞赛和教研论文评比中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曾参与省市组织的高中历史同步训练教辅资料编写工作。
本书介绍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用鼓声传递“生生不息” 的湘西苗族鼓舞、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刚柔并济的太极拳、绵延千年的徽墨制作技艺……它们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为历史文化和民俗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学
炎帝神农传说——贤能为民的华夏始祖的故事 / 002
仓颉传说——炎黄时期的造字神话 / 009
白蛇传传说——缠绵悱恻的“断桥”往事 / 012
孟姜女哭长城——长城上的悲凄爱情 / 018
杨家将传说——三代抗辽的英雄事迹 / 021
阿诗玛——坚强勇敢的彝族少女 / 026
江格尔——唱不完的勇士传说 / 029
米拉尕黑——“英雄回归”的浪漫长诗 / 034
第二章 传统音乐
川江号子——川渝江畔的“生命之歌” / 038
侗族大歌——用歌声讲述民族文化 / 043
蒙古马头琴音乐——弦音流转的草原风味 / 046
南音——古韵幽雅的侨胞纽带 / 050
黎族竹木器乐——乐器上的原始美学 / 054
长阳山歌——田地间的“音乐方言” / 057
赫哲族嫁令阔——即兴创作间口口传唱 / 060
第三章 民间舞蹈
抚顺地秧歌——歌舞中的八旗风采 / 066
湛江人龙舞——中华精神的生动象征 / 069
天塔狮舞
——“惊”“险”“奇”“绝”“美”的凳上绝技 / 073
傣族孔雀舞——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 078
湘西苗族鼓舞——用鼓声传递“生生不息” / 083
凤台花鼓灯——淮河流域的艺术根脉 / 087
婺源傩舞——面具下的神鬼祭祀 / 090
奉贤滚灯——降服水魔的娱神仪式 / 093
第四章 传统戏剧
京剧——讲述历史故事的“国剧” / 098
越剧——舞台美学的戏园“奇葩” / 103
豫剧——传唱地域的独特剧种 / 106
黄梅戏——淡妆素抹的“戏曲清流” / 110
评剧——“接地气”的民间艺术 / 113
川剧——戏剧中的“特技”表演 / 116
梨园戏——闽南之域的“古南戏活化石” / 121
昆曲——细腻婉转的古老珍品 / 124
第五章 曲 艺
苏州评弹——吴侬软语间的“说噱弹唱” / 132
山东琴书——价值独特的“琴筝清曲” / 136
新疆曲子——传唱各民族的道德教化 / 139
陕西快板——轻快激昂的关中娱乐 / 142
南音说唱——茶楼里的南方音韵 / 145
常德丝弦——来自“世外桃源”的优雅唱词 / 149
杭州评词——一人多角的精湛“演技” / 152
青海越弦——自娱助兴两相宜的民间文化 / 157
第六章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吴桥杂技——来自“杂技之乡”的文化传颂 / 162
少林功夫——历代修行的禅宗智慧 / 165
太极拳——刚柔并济的儒道哲学 / 169
蒙古族搏克——内涵丰富的草原摔跤 / 176
回族重刀武术——回民刀尖的崇武神韵 / 179
峨眉武术——以形喻势的巴蜀武风 / 182
蔡李佛拳——“套路深”的拳法艺术 / 185
口技——上古时期的“生活技能” / 188
第七章 民间美术
扬州剪纸——剪刀下的镂空美学 / 194
天津泥人张——泥土间的原始魅力 / 199
佛山彩灯——融汇南北文化的考究艺术 / 203
花溪苗绣——织帛上的丝线彩绘 / 207
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
——绣线绘制的藏族“百科全书” / 211
梁平木版年画——独具特色的艺术商品 / 215
阜新玛瑙雕——千年历史的绝妙饰品 / 218
方城石猴——寓意带来好运的猴子石雕 / 221
第八章 传统技艺
湖笔制作技艺——笔尖上的“三则四德” / 226
徽墨制作技艺——延绵千年的珍稀技法 / 232
宣纸——百道工序的“四宝之首” / 240
贺兰砚制作技艺——“一端二歙三贺兰” / 245
景德镇制瓷技艺——工匠传承的民族智慧 / 249
蜀锦织造技艺——机杼上的经纬编织 / 254
茅台酒酿制技艺——走过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 / 257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精湛的制茶“绝技” / 261
第九章 传统医药
中医诊法——独具特色的“四诊”疗法 / 268
中药炮制技术——源起于神农的药材加工技术 / 272
中医正骨疗法——三千年历史的独特体系 / 276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中的“摄生”智慧 / 279
针灸——以针施疗的医学遗产 / 282
藏医药——藏族人民历时千年的智慧结晶 / 285
蒙医药——取各家之长的传统医学 / 289
傣医药——蕴含佛学智慧的医学体系 / 292
第十章 民 俗
丰都庙会——纪念天神的“鬼城”盛会 / 298
宁海十里红装婚俗——“明媒正娶”的传统汉俗 / 301
西王母信俗——祭神娱人里的文化沉淀 / 304
黄帝陵祭典——祭祀传承中缅怀始祖 / 309
京族哈节——寄情于祭的海洋文化 / 312
那达慕——成吉思汗“任职”的盛大庆典 / 315
五大连池药泉会——“神鹿示水”的信仰传承 / 318
松花江放河灯——祭拜先祖的地上“星河” / 322
^ 收 起
炎帝神农传说——贤能为民的华夏始祖的故事 / 002
仓颉传说——炎黄时期的造字神话 / 009
白蛇传传说——缠绵悱恻的“断桥”往事 / 012
孟姜女哭长城——长城上的悲凄爱情 / 018
杨家将传说——三代抗辽的英雄事迹 / 021
阿诗玛——坚强勇敢的彝族少女 / 026
江格尔——唱不完的勇士传说 / 029
米拉尕黑——“英雄回归”的浪漫长诗 / 034
第二章 传统音乐
川江号子——川渝江畔的“生命之歌” / 038
侗族大歌——用歌声讲述民族文化 / 043
蒙古马头琴音乐——弦音流转的草原风味 / 046
南音——古韵幽雅的侨胞纽带 / 050
黎族竹木器乐——乐器上的原始美学 / 054
长阳山歌——田地间的“音乐方言” / 057
赫哲族嫁令阔——即兴创作间口口传唱 / 060
第三章 民间舞蹈
抚顺地秧歌——歌舞中的八旗风采 / 066
湛江人龙舞——中华精神的生动象征 / 069
天塔狮舞
——“惊”“险”“奇”“绝”“美”的凳上绝技 / 073
傣族孔雀舞——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 078
湘西苗族鼓舞——用鼓声传递“生生不息” / 083
凤台花鼓灯——淮河流域的艺术根脉 / 087
婺源傩舞——面具下的神鬼祭祀 / 090
奉贤滚灯——降服水魔的娱神仪式 / 093
第四章 传统戏剧
京剧——讲述历史故事的“国剧” / 098
越剧——舞台美学的戏园“奇葩” / 103
豫剧——传唱地域的独特剧种 / 106
黄梅戏——淡妆素抹的“戏曲清流” / 110
评剧——“接地气”的民间艺术 / 113
川剧——戏剧中的“特技”表演 / 116
梨园戏——闽南之域的“古南戏活化石” / 121
昆曲——细腻婉转的古老珍品 / 124
第五章 曲 艺
苏州评弹——吴侬软语间的“说噱弹唱” / 132
山东琴书——价值独特的“琴筝清曲” / 136
新疆曲子——传唱各民族的道德教化 / 139
陕西快板——轻快激昂的关中娱乐 / 142
南音说唱——茶楼里的南方音韵 / 145
常德丝弦——来自“世外桃源”的优雅唱词 / 149
杭州评词——一人多角的精湛“演技” / 152
青海越弦——自娱助兴两相宜的民间文化 / 157
第六章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吴桥杂技——来自“杂技之乡”的文化传颂 / 162
少林功夫——历代修行的禅宗智慧 / 165
太极拳——刚柔并济的儒道哲学 / 169
蒙古族搏克——内涵丰富的草原摔跤 / 176
回族重刀武术——回民刀尖的崇武神韵 / 179
峨眉武术——以形喻势的巴蜀武风 / 182
蔡李佛拳——“套路深”的拳法艺术 / 185
口技——上古时期的“生活技能” / 188
第七章 民间美术
扬州剪纸——剪刀下的镂空美学 / 194
天津泥人张——泥土间的原始魅力 / 199
佛山彩灯——融汇南北文化的考究艺术 / 203
花溪苗绣——织帛上的丝线彩绘 / 207
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
——绣线绘制的藏族“百科全书” / 211
梁平木版年画——独具特色的艺术商品 / 215
阜新玛瑙雕——千年历史的绝妙饰品 / 218
方城石猴——寓意带来好运的猴子石雕 / 221
第八章 传统技艺
湖笔制作技艺——笔尖上的“三则四德” / 226
徽墨制作技艺——延绵千年的珍稀技法 / 232
宣纸——百道工序的“四宝之首” / 240
贺兰砚制作技艺——“一端二歙三贺兰” / 245
景德镇制瓷技艺——工匠传承的民族智慧 / 249
蜀锦织造技艺——机杼上的经纬编织 / 254
茅台酒酿制技艺——走过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 / 257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精湛的制茶“绝技” / 261
第九章 传统医药
中医诊法——独具特色的“四诊”疗法 / 268
中药炮制技术——源起于神农的药材加工技术 / 272
中医正骨疗法——三千年历史的独特体系 / 276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中的“摄生”智慧 / 279
针灸——以针施疗的医学遗产 / 282
藏医药——藏族人民历时千年的智慧结晶 / 285
蒙医药——取各家之长的传统医学 / 289
傣医药——蕴含佛学智慧的医学体系 / 292
第十章 民 俗
丰都庙会——纪念天神的“鬼城”盛会 / 298
宁海十里红装婚俗——“明媒正娶”的传统汉俗 / 301
西王母信俗——祭神娱人里的文化沉淀 / 304
黄帝陵祭典——祭祀传承中缅怀始祖 / 309
京族哈节——寄情于祭的海洋文化 / 312
那达慕——成吉思汗“任职”的盛大庆典 / 315
五大连池药泉会——“神鹿示水”的信仰传承 / 318
松花江放河灯——祭拜先祖的地上“星河” / 322
^ 收 起
朱辉,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历史教师,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兼职教研员,“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特聘讲师。在高中历史学科优质课竞赛和教研论文评比中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曾参与省市组织的高中历史同步训练教辅资料编写工作。
本书介绍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用鼓声传递“生生不息” 的湘西苗族鼓舞、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刚柔并济的太极拳、绵延千年的徽墨制作技艺……它们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为历史文化和民俗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