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质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案例

第1章 绪论-001
1.1 淤泥质海岸的主要生态问题-002
1.2 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及展望 -004
1.2.1 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修复内容及技术 -004
1.2.2 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展望 -005
第2章 海岸带生态湿地-008
2.1 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设计-008
2.1.1 定义和功能 -008
2.1.2 生态模型、评价指标与方法 -009
2.1.3 设计思路与方法-013
2.1.4 总体设计内容 -019
2.2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技术-021
2.2.1 水动力修复技术 -021
2.2.2 沉积物修复技术 -026
2.2.3 植被修复技术 -029
2.3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施工-037
2.4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管护-037
2.4.1 植物管护 -037
2.4.2 鸟类栖息地管护 -038
第3章 海岸带生态廊道-040
3.1 海岸带生态廊道修复设计-041
3.1.1 设计理论 -041
3.1.2 设计原则 -044
3.1.3 设计关键要素 -045
3.2海岸带生态廊道修复技术 -047
3.2.1 沿岸生态带修复技术 -047
3.2.2 海堤生态带修复技术 -060
3.2.3近岸生态带修复技术-067
3.3海岸带生态廊道植被配置-067
3.3.1 植被配置原则 -067
3.3.2 植被品种选择-068
3.3.3 强耐盐碱植被-070
3.4海岸带生态廊道修复施工-072
3.4.1 盐碱地土壤改良施工 -072
3.4.2 绿化种植施工-074
第4章 海岸侵蚀修复及人工沙滩-076
4.1 海岸侵蚀修复设计-076
4.1.1 侵蚀机理 -076
4.1.2 设计方法 -077
4.2海岸侵蚀修复技术-078
4.2.1 海岸动力控制技术-078
4.2.2 生物护滩技术-090
4.3人工沙滩构建技术-099
4.3.1 海岸形态设计-099
4.3.2 滩肩形态设计-102
4.3.3 滩面泥沙粒径选择 -104
4.3.4 人工沙滩构建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104
4.4海岸侵蚀修复施工-106
4.4.1柽柳护滩施工-106
4.4.2芦苇护滩施工-107
4.4.3碱蓬护滩施工-107
4.4.4红树林护滩施工 -108
第5章 海岸带污染治理-109
5.1 海岸带污染治理修复设计-109
5.1.1 污染类型-109
5.1.2 制度要求 -115
5.1.3 治理理论-117
5.1.4 总体设计方案 -118
5.2海岸带污染治理修复技术-126
5.2.1 生态修复技术-126
5.2.2微生物修复技术-131
5.2.3 海漂垃圾拦截与处置修复技术 -135
5.2.4新修复技术 -137
第6章 微地形塑造-138
6.1 微地形塑造作用机理-138
6.1.1 微地形凹凸化设计的作用 -138
6.1.2 海岸生态修复对微地形的响应-140
6.1.3 微地形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作用 -143
6.2微地形塑造设计 -144
6.2.1 设计原则 -144
6.2.2 设计方法 -144
6.2.3 设计注意事项 -147
6.3微地形塑造技术-148
6.3.1 微地形构成的基本要素 -148
6.3.2 微地形的分类 -149
6.3.3 塑造关键技术-150
6.4微地形塑造施工-152
6.4.1 潮沟疏浚开挖与水系连通 -152
6.4.2 堤坝拆除与地形塑造-153
6.4.3 吹填技术的应用 -156
第7章 工程案例-160
7.1 某市蓝色海湾整治项目-160
7.1.1 项目概况 -160
7.1.2 主要生态问题-160
7.1.3 生态修复方案-161
7.1.4 监测与效果评估 -168
7.2滨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69
7.2.1 项目概况 -169
7.2.2 主要生态问题-170
7.2.3 生态修复方案 -171
7.2.4 监测与效果评估 -176
7.2.5 效果分析 -177
7.3梅山湾互花米草治理项目-177
7.3.1 项目概况 -177
7.3.2 主要生态问题-178
7.3.3 生态修复方案 -179
7.3.4 监测与效果评估 -181
7.3.5 效果分析 -183
7.4连云新城滨海湿地修复项目-183
7.4.1 项目概况 -183
7.4.2 主要生态问题-183
7.4.3 生态修复方案-184
7.4.4 监测与管养 -186
7.4.5 效果分析 -188
参考文献-190
1.1 淤泥质海岸的主要生态问题-002
1.2 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及展望 -004
1.2.1 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修复内容及技术 -004
1.2.2 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展望 -005
第2章 海岸带生态湿地-008
2.1 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设计-008
2.1.1 定义和功能 -008
2.1.2 生态模型、评价指标与方法 -009
2.1.3 设计思路与方法-013
2.1.4 总体设计内容 -019
2.2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技术-021
2.2.1 水动力修复技术 -021
2.2.2 沉积物修复技术 -026
2.2.3 植被修复技术 -029
2.3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施工-037
2.4海岸带生态湿地修复管护-037
2.4.1 植物管护 -037
2.4.2 鸟类栖息地管护 -038
第3章 海岸带生态廊道-040
3.1 海岸带生态廊道修复设计-041
3.1.1 设计理论 -041
3.1.2 设计原则 -044
3.1.3 设计关键要素 -045
3.2海岸带生态廊道修复技术 -047
3.2.1 沿岸生态带修复技术 -047
3.2.2 海堤生态带修复技术 -060
3.2.3近岸生态带修复技术-067
3.3海岸带生态廊道植被配置-067
3.3.1 植被配置原则 -067
3.3.2 植被品种选择-068
3.3.3 强耐盐碱植被-070
3.4海岸带生态廊道修复施工-072
3.4.1 盐碱地土壤改良施工 -072
3.4.2 绿化种植施工-074
第4章 海岸侵蚀修复及人工沙滩-076
4.1 海岸侵蚀修复设计-076
4.1.1 侵蚀机理 -076
4.1.2 设计方法 -077
4.2海岸侵蚀修复技术-078
4.2.1 海岸动力控制技术-078
4.2.2 生物护滩技术-090
4.3人工沙滩构建技术-099
4.3.1 海岸形态设计-099
4.3.2 滩肩形态设计-102
4.3.3 滩面泥沙粒径选择 -104
4.3.4 人工沙滩构建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104
4.4海岸侵蚀修复施工-106
4.4.1柽柳护滩施工-106
4.4.2芦苇护滩施工-107
4.4.3碱蓬护滩施工-107
4.4.4红树林护滩施工 -108
第5章 海岸带污染治理-109
5.1 海岸带污染治理修复设计-109
5.1.1 污染类型-109
5.1.2 制度要求 -115
5.1.3 治理理论-117
5.1.4 总体设计方案 -118
5.2海岸带污染治理修复技术-126
5.2.1 生态修复技术-126
5.2.2微生物修复技术-131
5.2.3 海漂垃圾拦截与处置修复技术 -135
5.2.4新修复技术 -137
第6章 微地形塑造-138
6.1 微地形塑造作用机理-138
6.1.1 微地形凹凸化设计的作用 -138
6.1.2 海岸生态修复对微地形的响应-140
6.1.3 微地形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作用 -143
6.2微地形塑造设计 -144
6.2.1 设计原则 -144
6.2.2 设计方法 -144
6.2.3 设计注意事项 -147
6.3微地形塑造技术-148
6.3.1 微地形构成的基本要素 -148
6.3.2 微地形的分类 -149
6.3.3 塑造关键技术-150
6.4微地形塑造施工-152
6.4.1 潮沟疏浚开挖与水系连通 -152
6.4.2 堤坝拆除与地形塑造-153
6.4.3 吹填技术的应用 -156
第7章 工程案例-160
7.1 某市蓝色海湾整治项目-160
7.1.1 项目概况 -160
7.1.2 主要生态问题-160
7.1.3 生态修复方案-161
7.1.4 监测与效果评估 -168
7.2滨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69
7.2.1 项目概况 -169
7.2.2 主要生态问题-170
7.2.3 生态修复方案 -171
7.2.4 监测与效果评估 -176
7.2.5 效果分析 -177
7.3梅山湾互花米草治理项目-177
7.3.1 项目概况 -177
7.3.2 主要生态问题-178
7.3.3 生态修复方案 -179
7.3.4 监测与效果评估 -181
7.3.5 效果分析 -183
7.4连云新城滨海湿地修复项目-183
7.4.1 项目概况 -183
7.4.2 主要生态问题-183
7.4.3 生态修复方案-184
7.4.4 监测与管养 -186
7.4.5 效果分析 -188
参考文献-190
顾宽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水利院总工程师,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上海水利学会理事及副秘书长,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工程)执业资格考试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设计了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澳门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等20多项重大工程,主持了码头结构加固改造方法和施工技术研究、装配式护岸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临水深基坑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研发项目。其主持的项目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设计一等奖、二等奖14项,获国家专利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行业技术标准4部,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谢立全,同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位。担任美国ASCE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加拿大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英国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以及《岩土力学》《人民长江》《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运工程》等国内外期刊评审人或编委,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ISSN(Online)2051-7777,ISSN(Print)2051-7769]主编,平陆运河项目建养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国家专利4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刘磊,连云港金海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曾荣获“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个人荣誉。先后主持建设港航、水利、市政和房建等项目70余项,完成科研课题5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篇。徐俊,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技术与标准专家库专家,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施企协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港口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水运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了100余项大中型港口海岸工程的咨询、设计工作,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以及省部级优秀咨询设计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主持编写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5部,企业、团体及地方标准10部。
本书基于淤泥质海岸带的地形特征与生态环境特点,着重论述淤泥质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方法,归纳相关施工工艺及管护方法,并详细剖析了四个典型淤泥质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案例,总结海岸带生态湿地、海岸带生态廊道、海岸侵蚀修复及人工沙滩、海岸带污染治理、微地形塑造等淤泥质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本书由专业设计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编著,这不仅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有利于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给从事淤泥质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很好的参考借鉴。
本书由专业设计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编著,这不仅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有利于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给从事淤泥质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很好的参考借鉴。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