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之辩1932-1972(全套两册)
作者:(美)爱德华·纳尔逊(Edward,Nelson)著,何永江 刘晨 译
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9
定价:236.00 元
ISBN-13:9787523609354
ISBN-10:752360935X
去豆瓣看看 第一篇 弗里德曼的前货币主义者时期:1932—1950 年
第一章 1942 年和 1995 年
第一节 1942年
第二节 1995 年
第三节 挑战
第二章 开始:1932 —1939 年
第一节 事件与活动:1932 — 1939 年
第二节 问题:1933 — 1939 年
第三节 人物:1932 — 1939 年
第三章 国内前线的经济政策:1940 —1943 年
第一节 事件与活动:1940 — 1943 年
第二节 问题:1940 — 1943 年
第三节 人物:1940 — 1943 年
第四章 货币改变一切:1944 —1950 年
第一节 事件与活动:1944 — 1950 年
第二节 问题:1944 — 1950 年
第三节 人物:1944 — 1950 年
第二篇 弗里德曼的框架
第五章 弗里德曼的总需求框架:消费和投资
第一节 讨论背景
第二节 弗里德曼有自己的经济学模型吗?
第三节 分析的基本规则
第四节 消费
第五节 投资
附录:弗里德曼框架中的名义支出决定
第六章 弗里德曼的总需求框架:货币与证券
第一节 货币的作用
第二节 证券市场
第七章 弗里德曼的总供给框架
第一节 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思想的发展:1941 — 1951 年
第二节 名义刚性的来源
第三节 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相互作用:短期
第四节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
第五节 自然产出水平和自然失业率
第八章 弗里德曼的框架:政策规则
第一节 弗里德曼的固定货币增长建议
第二节 弗里德曼关于货币政策实践的建模观
第三节 弗里德曼与最优货币政策
第九章 弗里德曼的框架:市场经济学与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弗里德曼的市场经济学
第二节 弗里德曼的微观经济学
第三节 弗里德曼的研究方法论的方法
第四节 弗里德曼与技术经济学
第三篇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岁月:1951— 1972 年
第十章 《协定》与新制度:1951 —1960 年
第一节 事件与活动:1951 — 1960 年
第二节 问题:1951 — 1960 年
第三节 人物:1951 — 1960 年
致谢
访谈
本书使用的惯例
参考书目
爱德华·纳尔逊(Edward Nelson)是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货币事务部门的经济学家,他是美国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他以数学物理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在数理逻辑中,他指出因其内集论以及对超精细化和算术一致性的观点。在数学哲学中,他提倡形式主义的观点,而不是柏拉图主义或直觉主义。
本书论述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是如何在他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跟其他经济学者的辩论,形成自己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
上册一直持续到1960年,涵盖了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研究时期的开端和发展,它追溯了弗里德曼从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名好斗的年轻微观经济学家的职业生涯,到他战时在美国财政部工作的岁月,以及他在战后成为货币政策主要支持者的思想。
下册涵盖的历史时期是从1960年至1972年间,它论述了弗里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参与的一系列辩论,主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消费者保护和环境等,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