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民国时期宁夏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的影响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13总体思路
12研究对象界定与概念解析
121唐徕渠
122堡寨聚落和城池聚落
123沿渠堡寨聚落和沿渠城池聚落
124宏观格局、中观格局和微观格局
125三大安全体系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聚落研究综述
132国内水系与城市、聚落的研究综述
133国内聚落的专门研究综述
134宁夏地区的研究综述
14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41研究意义
142研究目的
143研究内容
15研究章节、方法、重点、难点和技术路线
151研究章节
152研究方法
153研究重点和难点
154研究技术路线
2明代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和中观格局的影响
21明以前的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211明以前的唐徕渠历史概况
212明以前沿唐徕渠聚落概况
22明代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221明代唐徕渠历史概况
222明代沿渠聚落历史概况
23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影响
231山水格局体系
232军事格局体系
233唐渠格局体系
234宏观格局特点
24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
241沿渠聚落分布
242中观格局类型
243中观格局特点
25本章小结
3清代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和中观格局的影响
31清代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311清代唐徕渠历史概况
312清代沿渠聚落历史概况
32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影响
321山水格局体系
322军事格局体系
323唐渠格局体系
324宏观格局特点
33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
331沿渠聚落结构
332中观格局类型
333中观格局特点
34本章小结
4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和中观格局的影响
41民国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411民国唐徕渠历史概况
412民国沿渠聚落历史概况
42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影响
421山水格局体系
422军事格局体系
423唐渠格局体系
43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
431沿渠聚落结构
432中观格局类型
433中观格局特点
44本章小结
5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微观格局的影响:以银川为例
51明以前银川城格局
52明代唐徕渠对宁夏镇城格局的影响
521明代唐徕渠对城池格局的影响
522明代唐徕渠对园林格局的影响
53清代唐徕渠对宁夏府城格局的影响
531清代唐徕渠对城池格局的影响
532清代唐徕渠对园林格局的影响
54民国唐徕渠对宁夏省城格局的影响
541民国唐徕渠对城内格局的影响
542民国唐徕渠对城外格局的影响
55银川城与其他城池格局比较
551城池选址
552城池形制
553城池水系
554城池园林
56本章小结
6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影响的类型、内涵及利用
61格局影响的类型及特点
611宏观格局类型及特点
612中观格局类型及特点
613微观格局类型及特点
62格局影响的价值及内涵
621传承利用的历史价值及内涵
622因势利导的科技价值及内涵
623人渠耦合的社会价值及内涵
63格局影响的保护与利用
631划定灌区保护规划范围
632继续挖掘整理遗产价值
633建设唐灌区文化公园
634理顺保护和管理机制
64本章小结
7结论
附录
附录1:宁夏唐徕渠系现状调研情况记录
附录2:当代沿渠聚落现状调研情况整理
附录3:当代沿唐徕渠堡寨遗址与中心村落现状调研情况记录
附录4:平罗古城的文化景观格局变迁
参考文献
致谢
136101618192223262728283436384545474748485061657476767882828789899599104105105115123124126128128135138138144146155156156159162164166167167169172172178180191191194198203205208212212218231231235243243250254255258261266269272272272276283307308310311313313317321327330332337337345351363370387
图目录
图目录
图11研究时段(时间维度)划分图18
图12宁夏唐徕渠结构示意图21
图13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遗产的分类生成解析图54
图14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现状图65
图15研究内容搭建过程图66
图16要素与格局的关系分析图67
图17论文研究技术路线搭建过程图72
图18论文框架图73
图21西夏时期宁夏沿渠聚落分布示意图81
图22(明)国朝混一宁夏境土之图94
图23宁夏惠农区红果子镇—王泉沟山险长城走向图99
图24明代国朝混一宁夏境土之图106
图25明代陕西四镇图说宁夏镇南路图原图和分析图108
图26河西总图原图和分析图109
图27北路图原图和分析图110
图28唐徕渠的鱼骨状干支渠与堡寨关系示意图111
图29明代大坝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19
图210明代蒋鼎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19
图211明代玉泉营堡原图、格局类型分析图、考古现状平面和立面图120
图212明代宁夏镇城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1
图213明代桂文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1
图214明代平虏城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2
图215明代威镇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2
图31清代乾隆内府舆图中宁夏部分(缩印版)142
图32清代唐汉各渠图151
图33清中期《宁夏河渠图》(最上端为唐徕渠)152
图34清中期《宁夏河渠图》首段原图(最上端为唐徕渠)153
图35清中期《宁夏河渠图》中段原图(最上端为唐徕渠)153
图36清大坝堡、蒋顶堡、瞿靖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62
图37清曾刚堡、姚伏堡、周澄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63
图41民国朔方道域总图(上半部)177
图42民国朔方道域总图(下半部)178
图43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首段原图186
图44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第二段原图
187
图45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第三段原图
188
图46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第四段原图
189
图51西夏兴庆府城池图210
图52西夏兴庆府人形城池概念分析图210
图53明初宁夏镇城格局分析示意图214
图54明代宁夏镇城图原图217
图55明宁夏镇城丽景园布局图(左图)220
图56明宁夏镇城金波湖布局图(右图)220
图57明宁夏镇城南塘布局图(左图)224
图58明宁夏镇城小春园布局图(右图)224
图59明代宁夏镇园林分布图230
图510清代宁夏府城图原图232
图511清代改定的“朔方八景”位置分布图242
图512民国朔方道郡城原图245
图513民国朔方道郡城格局图246
图514罗时宁先生设计的银川中山公园平面图248
图515银川中山公园现状平面图249
图516民国宁夏省城外部格局分析图254
图517西安城选址示意图(左)和广州府城选址图(右)258
图518明西安府图(上)和清初广州城郭图(下)261
图519明清时期西安城外渠水入城图(上)和广州城内的六脉渠图(下)265
图61明至民国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中的山水格局变迁分析图275
图62明至民国银川城变迁图291
图63大坝堡、玉泉营堡、周澄堡遗存现状照片294
图64“寓教于乐”主题设计构思过程分析图323
图65场地竖向设计图326
图66唐徕渠沿岸休闲区域和道路景观设计效果图327
图67唐灌区文化景观遗产专门保护机构关系图328
图71明至民国银川城格局演进过程分析图336
表目录
表目录
表11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之中国篇统计表4
表12中国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遗产现状统计表8
表13宁夏唐徕渠物质文化遗产——干支渠现状评估一览表12
表14宁夏唐徕渠物质文化遗产——附属建筑与碑刻遗产现状评估一览表13
表15沿宁夏唐徕渠堡寨现状评估表15
表16各文献中唐徕渠定义分析表19
表17当代宁夏唐徕渠水利遗产工程保护对象构成表22
表18沿渠堡寨聚落的古代与现代的地理位置统计表(除平胡堡之外)24
表19本书格局影响中的景观要素价值提炼研究范本示意表55
表110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实例研究与效果评价统计表58
表111当代沿渠堡寨的遗址现存状况统计表63
表21明代与唐徕渠相关的水利屯田事件统计与解析表83
表22明代沿唐徕渠堡寨始建时间统计表88
表23明代宁夏镇的山川湖渠位置与特征分析表91
表24明代地方志舆图中山、河的绘制分析表94
表25明代宁夏镇附近的关隘口统计表97
表26明代唐徕渠干渠体系构成统计表100
表27明代唐徕渠支渠体系构成统计表102
表28明代堡寨的地名和位置统计表111
表29明代沿唐徕渠堡寨统计表114
表210沿渠聚落与唐徕渠段关系类型分析表116
表211唐徕渠对沿渠聚落空间格局类型影响分析表117
表212明代渠与堡寨空间关系类型归纳表123
表31清代与唐徕渠相关的水利屯田事件统计与解析表128
表32清代沿渠堡寨统计表136
表33清代宁夏府的山川湖渠位置与特征分析表139
表34清乾隆内府舆图中宁夏部分(缩印版)中的山水要素绘制与分析表143
表35清代唐徕渠支渠统计表149
表36清代沿唐徕渠堡寨聚落位置统计表158
表37清代沿唐徕渠聚落类型与格局分析159
表41民国各堡寨变迁历史时间节点统计表170
表42民国宁夏郡的山川湖渠位置与特征分析表173
表43民国朔方道疆域总图中的山水要素绘制与分析表177
表44宁夏省水利专刊中的唐徕渠支渠数量统计表181
表45民国二十五年(1936)唐徕渠支渠统计表182
表46《民国朔方道志》中唐徕渠主要支渠统计表183
表47《宁夏省水利专刊》中唐徕渠主要支渠统计表184
表48民国各沿渠聚落位置统计表193
表49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类型分析表199
表410民国渠与堡寨空间关系类型归纳表201
表51明以前的银川城格局变迁表212
表52明宁夏镇城外水系与城池的关系分析表218
表53宁夏镇内园林类型与分析表224
表54明代宁夏镇城内的园林和建筑位置分布表226
表55宁夏镇内各园林位置与造景水源分析表229
表56清乾隆宁夏府志中的园林古迹统计表236
表57清代黄中丞宁夏八景一览表239
表58清代改定“朔方八景”一览表241
表59朔方道郡城的历史辖区变迁统计表244
表510民国朔方道志中的朔方道郡城城周边湖泊一览表251
表511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灌区图中的宁夏省城周边湖渠一览表253
表512银川城与其他城池的选址比较分析统计表257
表513银川城与其他城池的形制比较统计表259
表514银川城与其他历史城池的水系格局比较分析统计表263
表515明清银川城与其他历史城池的园林比较分析统计表267
表61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特点统计表274
表62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类型变迁表279
表63明至民国沿渠聚落信息统计表284
表64明至民国沿渠堡寨周边主要水系统计表287
表65现存沿唐徕渠堡寨状况一览表293
表66当代沿渠聚落的格局类型统计表295
表67以明至民国时期沿渠堡寨聚落为中心的当代聚落类型归纳表
305
表68当代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格局的影响类型归纳表30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13总体思路
12研究对象界定与概念解析
121唐徕渠
122堡寨聚落和城池聚落
123沿渠堡寨聚落和沿渠城池聚落
124宏观格局、中观格局和微观格局
125三大安全体系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聚落研究综述
132国内水系与城市、聚落的研究综述
133国内聚落的专门研究综述
134宁夏地区的研究综述
14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41研究意义
142研究目的
143研究内容
15研究章节、方法、重点、难点和技术路线
151研究章节
152研究方法
153研究重点和难点
154研究技术路线
2明代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和中观格局的影响
21明以前的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211明以前的唐徕渠历史概况
212明以前沿唐徕渠聚落概况
22明代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221明代唐徕渠历史概况
222明代沿渠聚落历史概况
23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影响
231山水格局体系
232军事格局体系
233唐渠格局体系
234宏观格局特点
24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
241沿渠聚落分布
242中观格局类型
243中观格局特点
25本章小结
3清代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和中观格局的影响
31清代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311清代唐徕渠历史概况
312清代沿渠聚落历史概况
32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影响
321山水格局体系
322军事格局体系
323唐渠格局体系
324宏观格局特点
33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
331沿渠聚落结构
332中观格局类型
333中观格局特点
34本章小结
4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和中观格局的影响
41民国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概况
411民国唐徕渠历史概况
412民国沿渠聚落历史概况
42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影响
421山水格局体系
422军事格局体系
423唐渠格局体系
43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
431沿渠聚落结构
432中观格局类型
433中观格局特点
44本章小结
5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微观格局的影响:以银川为例
51明以前银川城格局
52明代唐徕渠对宁夏镇城格局的影响
521明代唐徕渠对城池格局的影响
522明代唐徕渠对园林格局的影响
53清代唐徕渠对宁夏府城格局的影响
531清代唐徕渠对城池格局的影响
532清代唐徕渠对园林格局的影响
54民国唐徕渠对宁夏省城格局的影响
541民国唐徕渠对城内格局的影响
542民国唐徕渠对城外格局的影响
55银川城与其他城池格局比较
551城池选址
552城池形制
553城池水系
554城池园林
56本章小结
6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格局影响的类型、内涵及利用
61格局影响的类型及特点
611宏观格局类型及特点
612中观格局类型及特点
613微观格局类型及特点
62格局影响的价值及内涵
621传承利用的历史价值及内涵
622因势利导的科技价值及内涵
623人渠耦合的社会价值及内涵
63格局影响的保护与利用
631划定灌区保护规划范围
632继续挖掘整理遗产价值
633建设唐灌区文化公园
634理顺保护和管理机制
64本章小结
7结论
附录
附录1:宁夏唐徕渠系现状调研情况记录
附录2:当代沿渠聚落现状调研情况整理
附录3:当代沿唐徕渠堡寨遗址与中心村落现状调研情况记录
附录4:平罗古城的文化景观格局变迁
参考文献
致谢
136101618192223262728283436384545474748485061657476767882828789899599104105105115123124126128128135138138144146155156156159162164166167167169172172178180191191194198203205208212212218231231235243243250254255258261266269272272272276283307308310311313313317321327330332337337345351363370387
图目录
图目录
图11研究时段(时间维度)划分图18
图12宁夏唐徕渠结构示意图21
图13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遗产的分类生成解析图54
图14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现状图65
图15研究内容搭建过程图66
图16要素与格局的关系分析图67
图17论文研究技术路线搭建过程图72
图18论文框架图73
图21西夏时期宁夏沿渠聚落分布示意图81
图22(明)国朝混一宁夏境土之图94
图23宁夏惠农区红果子镇—王泉沟山险长城走向图99
图24明代国朝混一宁夏境土之图106
图25明代陕西四镇图说宁夏镇南路图原图和分析图108
图26河西总图原图和分析图109
图27北路图原图和分析图110
图28唐徕渠的鱼骨状干支渠与堡寨关系示意图111
图29明代大坝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19
图210明代蒋鼎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19
图211明代玉泉营堡原图、格局类型分析图、考古现状平面和立面图120
图212明代宁夏镇城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1
图213明代桂文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1
图214明代平虏城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2
图215明代威镇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22
图31清代乾隆内府舆图中宁夏部分(缩印版)142
图32清代唐汉各渠图151
图33清中期《宁夏河渠图》(最上端为唐徕渠)152
图34清中期《宁夏河渠图》首段原图(最上端为唐徕渠)153
图35清中期《宁夏河渠图》中段原图(最上端为唐徕渠)153
图36清大坝堡、蒋顶堡、瞿靖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62
图37清曾刚堡、姚伏堡、周澄堡原图和格局类型分析图163
图41民国朔方道域总图(上半部)177
图42民国朔方道域总图(下半部)178
图43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首段原图186
图44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第二段原图
187
图45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第三段原图
188
图46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第四段原图
189
图51西夏兴庆府城池图210
图52西夏兴庆府人形城池概念分析图210
图53明初宁夏镇城格局分析示意图214
图54明代宁夏镇城图原图217
图55明宁夏镇城丽景园布局图(左图)220
图56明宁夏镇城金波湖布局图(右图)220
图57明宁夏镇城南塘布局图(左图)224
图58明宁夏镇城小春园布局图(右图)224
图59明代宁夏镇园林分布图230
图510清代宁夏府城图原图232
图511清代改定的“朔方八景”位置分布图242
图512民国朔方道郡城原图245
图513民国朔方道郡城格局图246
图514罗时宁先生设计的银川中山公园平面图248
图515银川中山公园现状平面图249
图516民国宁夏省城外部格局分析图254
图517西安城选址示意图(左)和广州府城选址图(右)258
图518明西安府图(上)和清初广州城郭图(下)261
图519明清时期西安城外渠水入城图(上)和广州城内的六脉渠图(下)265
图61明至民国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中的山水格局变迁分析图275
图62明至民国银川城变迁图291
图63大坝堡、玉泉营堡、周澄堡遗存现状照片294
图64“寓教于乐”主题设计构思过程分析图323
图65场地竖向设计图326
图66唐徕渠沿岸休闲区域和道路景观设计效果图327
图67唐灌区文化景观遗产专门保护机构关系图328
图71明至民国银川城格局演进过程分析图336
表目录
表目录
表11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之中国篇统计表4
表12中国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遗产现状统计表8
表13宁夏唐徕渠物质文化遗产——干支渠现状评估一览表12
表14宁夏唐徕渠物质文化遗产——附属建筑与碑刻遗产现状评估一览表13
表15沿宁夏唐徕渠堡寨现状评估表15
表16各文献中唐徕渠定义分析表19
表17当代宁夏唐徕渠水利遗产工程保护对象构成表22
表18沿渠堡寨聚落的古代与现代的地理位置统计表(除平胡堡之外)24
表19本书格局影响中的景观要素价值提炼研究范本示意表55
表110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实例研究与效果评价统计表58
表111当代沿渠堡寨的遗址现存状况统计表63
表21明代与唐徕渠相关的水利屯田事件统计与解析表83
表22明代沿唐徕渠堡寨始建时间统计表88
表23明代宁夏镇的山川湖渠位置与特征分析表91
表24明代地方志舆图中山、河的绘制分析表94
表25明代宁夏镇附近的关隘口统计表97
表26明代唐徕渠干渠体系构成统计表100
表27明代唐徕渠支渠体系构成统计表102
表28明代堡寨的地名和位置统计表111
表29明代沿唐徕渠堡寨统计表114
表210沿渠聚落与唐徕渠段关系类型分析表116
表211唐徕渠对沿渠聚落空间格局类型影响分析表117
表212明代渠与堡寨空间关系类型归纳表123
表31清代与唐徕渠相关的水利屯田事件统计与解析表128
表32清代沿渠堡寨统计表136
表33清代宁夏府的山川湖渠位置与特征分析表139
表34清乾隆内府舆图中宁夏部分(缩印版)中的山水要素绘制与分析表143
表35清代唐徕渠支渠统计表149
表36清代沿唐徕渠堡寨聚落位置统计表158
表37清代沿唐徕渠聚落类型与格局分析159
表41民国各堡寨变迁历史时间节点统计表170
表42民国宁夏郡的山川湖渠位置与特征分析表173
表43民国朔方道疆域总图中的山水要素绘制与分析表177
表44宁夏省水利专刊中的唐徕渠支渠数量统计表181
表45民国二十五年(1936)唐徕渠支渠统计表182
表46《民国朔方道志》中唐徕渠主要支渠统计表183
表47《宁夏省水利专刊》中唐徕渠主要支渠统计表184
表48民国各沿渠聚落位置统计表193
表49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类型分析表199
表410民国渠与堡寨空间关系类型归纳表201
表51明以前的银川城格局变迁表212
表52明宁夏镇城外水系与城池的关系分析表218
表53宁夏镇内园林类型与分析表224
表54明代宁夏镇城内的园林和建筑位置分布表226
表55宁夏镇内各园林位置与造景水源分析表229
表56清乾隆宁夏府志中的园林古迹统计表236
表57清代黄中丞宁夏八景一览表239
表58清代改定“朔方八景”一览表241
表59朔方道郡城的历史辖区变迁统计表244
表510民国朔方道志中的朔方道郡城城周边湖泊一览表251
表511民国二十四年(1935)宁夏灌区图中的宁夏省城周边湖渠一览表253
表512银川城与其他城池的选址比较分析统计表257
表513银川城与其他城池的形制比较统计表259
表514银川城与其他历史城池的水系格局比较分析统计表263
表515明清银川城与其他历史城池的园林比较分析统计表267
表61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宏观格局的特点统计表274
表62明至民国唐徕渠对沿渠聚落中观格局的影响类型变迁表279
表63明至民国沿渠聚落信息统计表284
表64明至民国沿渠堡寨周边主要水系统计表287
表65现存沿唐徕渠堡寨状况一览表293
表66当代沿渠聚落的格局类型统计表295
表67以明至民国时期沿渠堡寨聚落为中心的当代聚落类型归纳表
305
表68当代唐徕渠与沿渠聚落格局的影响类型归纳表306
王薇,1977年出生于宁夏银川,性别女,满族。本硕博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006年至今于北方民族大学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17年,现任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任教师。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两项,发表专业论文数篇,致力于宁夏地域景观设计与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宁夏传统建筑保护与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著有《云南剑川金华镇古民居研究》一书。
本文依照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有机互动演进发展”概念,以城乡规划设计学的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文化景观类型分类方法与价值研究理论。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